*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要點提示
-
Annals of Surgery:與腹腔鏡手術相比,機器人直腸癌手術可改善患者短期結局! -
BMJ子刊:特瑞普利單抗聯合調強放療在復發性鼻咽癌中展現可觀療效! -
新藥:聯合K藥,電場療法再次展現抗腫瘤潛力! -
新藥:全球首個!自體CAR-T療法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優先藥物資格!
01
Annals of Surgery:與腹腔鏡手術相比,機器人直腸癌手術可改善患者短期結局!
期刊官網截圖
研究者對2005年-2018年在妙佑診所通過微創手術治療直腸癌的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主要目的是探究腹腔鏡手術和機器人手術之間的術后發病率差異。研究共納入600例患者,其中317例(52.8%)接受機器人手術。
結果顯示,盡管腹腔鏡手術的手術時間與機器人手術相比耗時更短(214min vs 324 min;P<0.001),但接受機器人手術的患者的總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37.2% vs 51.2%;P<0.001)。研究者分析發現,機器人手術是發生并發癥最大的保護因素(比值比,OR=0.485;P=0.006)。
此外,并發癥事件(OR=9.33;P<0.001)和轉為開放手術(OR=3.095;P=0.002)被確定為住院時間延長的風險因素,而機器人手術(OR=0.62;P=0.027)是對此唯一的獨立保護因素。
02
BMJ子刊:特瑞普利單抗聯合調強放療在復發性鼻咽癌中展現可觀療效!
期刊官網截圖
此單臂、II期試驗納入了不適合進行局部手術的rNPC患者。患者接受IMRT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靜脈輸注240 mg,每3周一次,最多7個周期)。主要終點是放療后3個月的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終點包括安全性和無進展生存期(PFS)。
2019年5月-2020年1月期間,研究共入組25例rNPC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14.6個月,其中19例患者(79.2%)達到總體緩解,23例患者(95.8%)在放療后3個月達到疾病控制。患者的12個月PFS為91.8%(95%CI 91.7%-91.9%)。
就安全性而言,急性(≥3級)血甘油三酯升高、肌酸激酶升高、皮膚反應和黏膜炎的發生情況分別為1例(4.0%)、1例(4.0%)、2例(8.0%)和1例(4.0%)。晚期重度(≥3級)鼻咽壁壞死、鼻出血、牙關緊閉的發生率分別為28.0%、12.0%、4.0%。
03
新藥:聯合K藥,電場療法再次展現抗腫瘤潛力!
相比于傳統治療手段,腫瘤電場治療具有便捷、無創、副作用較小的優勢,臨床研究中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輕度至中度皮膚刺激。腫瘤電場療法具有廣泛適用性,主要與其他標準癌癥治療聯合使用,包括放療、某些化療和免疫療法。再鼎醫藥擁有這一療法在大中華區的開發權益。此前,腫瘤電場療法產品愛普盾(Optune)的上市申請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這是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獲批用于膠質母細胞瘤的療法。
04
新藥:全球首個!自體CAR-T療法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優先藥物資格!
2.Hua Y, et al.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2021;9:e003290. https://jitc.bmj.com/content/9/11/e003290
3.https://mp.weixin.qq.com/s/tGXDTxLU3-gBdnYg9Ai6qw
4.https://mp.weixin.qq.com/s/rTmEazpLWinCvwUF_gvLdQ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