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成功大學被曝,醫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在沒有取得醫師資格證的情況下,上臺為病人做手術。據報道,患者術后醒來發現旁邊的醫師特別年輕,一問之下發現竟是一名在讀的大二學生。
事件被曝光后,引起了廣泛的議論。有人認為,手術是一項十分復雜且危險的醫療活動,不應該由一名未取得醫師資格證的學生來參與;但是還有人認為,醫學生應該參與到具體的醫療活動中,否則無法學習到實際的臨床技術。事件發生后,該學生表示:“我實力就是一切!”認為他擁有做手術的能力。成功大學醫學院表示,該生是在老師的監督下進行傷口縫合的。
醫學生究竟有沒有資格參與手術呢?
根據《中國醫師法》規定,醫學生應當在職業醫師監督、指導下參與臨床診療活動,醫療機構也有義務為醫學生提供相應的條件。
也就是說,醫學生是有資格參與手術的。當然,前提條件是在執業醫師的監督之下。
由此來看,這位大二學生并未違規,他是在老師的監督之下進行的傷口縫合。
其實在臨床上,這種事情并不少見。
在以往,老一輩醫師在大學畢業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相當成熟的臨床經驗。而現在,年輕一輩人工作數年之久,才能擁有老一輩人大學畢業時的水平。
這并不是年輕人不努力,也不是笨,只是因為實踐的機會變少了。以往醫療資源非常緊張,醫學生是邊學邊做,有能力就必須要頂上。現在醫患關系緊張,醫院都不敢讓實習生上手了,更別提大二學生了。
醫學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去學習和實踐的學科,沒有實踐的機會,就不會有優秀的醫師。但是,所有患者都愿意找有經驗的老大夫,沒人愿意找一個年輕的實習生為自己手術。畢竟生命是自己的,一個失誤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說到這里,想起了一位朋友。幾年前他去醫院輸液,他脾氣急,給他輸液的是一個年輕的護士,第一次扎針沒扎對位置,就想要換一個護士給他扎。這時候,他突然想到,他女兒也是一名護士,跟這個姑娘的年紀一般大,如果是他女兒遇到了這種情況該怎么辦?他抬頭看見小姑娘也十分著急,滿臉的愧疚,就說:“沒事姑娘,再來一次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