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腫瘤
很多人都是把它當作“一個“病
似乎不管誰得了腫瘤都一樣
這是一個天大的誤區
腫瘤其實是非常復雜的”一大類“疾病
復雜程度遠超你的想象
在各種各樣的腫瘤中
有三類腫瘤又是最為復雜的,即:
神經內分泌腫瘤
淋巴瘤
骨與軟組織腫瘤
之前我說過
我將針對這三大類腫瘤
進行系列科普
神經內分泌腫瘤系列科普
已基本完成
點擊鏈接閱讀↓↓
最全NEN系列科普,值得收藏!
今天開始
淋巴瘤系列科普
lymphoma
淋巴瘤實在是太復雜了
復雜到不要說老百姓
哪怕是醫生
甚至不少腫瘤科醫生
都未必弄得清楚
那咱們就先對淋巴瘤
進行一個總覽/概述吧~
讓大家對淋巴瘤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01
淋巴瘤是常見腫瘤嗎?
相比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腫瘤來說,淋巴瘤那確實并不算很常見,不過從醫學的角度,發病率在前十位的都屬常見腫瘤,淋巴瘤還是夠這個資格的。
特別是近些年來,淋巴瘤發病率一直在逐漸上升,根據美國2008年的統計數據,淋巴瘤的年發病率居腫瘤第5位。中國的淋巴瘤患者也同樣逐年增多,已經擠進前十位,成為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
拿數據說話:中國淋巴瘤每年發病人數大約為7.54萬,發病率為4.75/10萬,死亡人數約為4.05萬,死亡率為2.64/10萬。
這是總體上說的,不同的省市地區之間有差別(地域差異),城市和鄉村也差異明顯(城鄉差異)。
02
淋巴瘤治療前要做哪些事?
(1)醫生問病史:醫生向病人了解患病過程,癥狀,特別要了解是否有發熱、盜汗、體重減輕,即所謂B癥狀,這對預后風險評分、治療選擇很有價值。
(2)醫生做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視觸叩聽對病人進行身體檢查,特別是要了解淺表部位的淋巴結(比如頸部淋巴結、腋窩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等)、韋氏環(也稱咽淋巴環,是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開口部位的一個環狀淋巴組織,包括鼻咽、舌根、雙側扁桃體和軟腭等。
該結構中黏膜和黏膜下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可以起到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免疫防御功能。原發于頭頸部的結外淋巴瘤中,約有一半以上發生于韋氏環。原發于韋氏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發生于扁桃體的占40%-79%,是最常見的原發部位,其次是鼻咽部,較少見于舌根和軟腭)、肝脾是否腫大等。
(3)進行體能狀況評分:對病人進行體能狀況評分,是淋巴瘤診治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4)實驗室檢查: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化驗”檢查,包括:
血尿便常規檢查(三大常規)
生化全套檢查(包括肝腎功能血糖血脂電解質等)
血沉(紅細胞沉降率,ESR)
β-微球蛋白(β-MG)
乳酸脫氫酶(LDH)
感染篩查,包括乙肝(HBV)、丙肝(HCV)、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梅毒等,如果HBsAg(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或抗-HBc陽性,那還要進一步檢測HBV-DNA,對于HBsAg和HBV-DNA陽性的患者,在進行抗腫瘤治療時(比如化療)應預防性抗病毒治療。
腰穿: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受侵危險因素的患者應進行腰穿抽腦脊液進行常規、生化和細胞學檢查。
(5)影像學檢查:包括全身CT、全身PET-CT、磁共振(MRI,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可疑受侵者進行受累部位的磁共振檢查)、內鏡(胃腸鏡等,適用于胃腸道可疑受侵等情況)、心電圖、心臟超聲(超聲心動圖,適用于有心血管基礎病、高齡患者或應用蒽環類藥物治療的患者)、肺功能檢查(擬使用博來霉素或者有肺基礎病變的患者推薦進行肺功能檢查)等。
(6)骨髓檢查:因為淋巴瘤存在骨髓浸潤的可能,所以多數情況下要做骨髓涂片和流式細胞學檢查(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檢查時不需要做流式細胞學),以及骨髓活檢。
此外,對于育齡期患者,因治療可能影響生育,治療前要與患者討論生育能力保留的問題。
03
關于淋巴瘤分期
分期,也就是大家經常問的腫瘤是早期還是晚期,分期當然只是針對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不存在分期問題。不管是哪種惡性腫瘤,都要進行分期,這是最基本的,否則沒法進行治療安排,淋巴瘤也同樣如此。不管相對其他惡性腫瘤來說,淋巴瘤分期的重要性略低,有時候對治療的決策并不是決定性的。當然,這并不是說淋巴瘤的分期不重要,只是對相來說。
與其他實體瘤不同,淋巴瘤分期通常不采用TNM分期系統,而是有獨特的分期系統。大多數類型的淋巴瘤采用2014年Lugano分期標準(對以前常見的Ann-Arbor分期系統進行修訂)。
此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采用Rai分期或Binet分期,而皮膚蕈樣霉菌病/塞扎里(Sezary)綜合征采用EORTC的TNMB分期,其他原發皮膚淋巴瘤則采用EORTC的TNM分期標準。
具體如何進行分期,交給專業的醫生,以后的科普中也會涉及。
04
得了淋巴瘤要如何治療?
淋巴瘤有不同的分類,治療策略也就不同,比如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療就有所不同。
從腫瘤的生物學行為特性來分,淋巴瘤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襲性淋巴瘤之分。惰性淋巴瘤生長發展慢,有時可以暫時不治療,觀察隨訪復查就行,開始治療的時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侵襲性淋巴瘤生長發展相對較快,侵襲性較強,通常需要立即開始治療,一般采取以化療為基礎的綜合治療模式。
總體上,淋巴瘤的治療需要結合患者的年齡、體力狀況、淋巴瘤的病理類型、分期和預后因素評估等,基于循證醫學證據,規范化治療的原則下制訂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淋巴瘤有很多不同類型,病理類型非常復雜,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策略不一樣,預后轉歸各不相同。因此,淋巴瘤的診斷治療特別重視多學科團隊(MDT)的作用。
治療,當然要看療效,所以治療后要進行療效的評估。淋巴瘤的療效評價采用2014年Lugano會議修訂標準,主要從兩大方面進行評價,一是影像學緩解,采用CT/MRI進行評價,二是代謝緩解,采用PET-CT功能成像評價,具體的療效評價以后考慮單獨討論。
05
淋巴瘤能治好嗎?
這是患者和家屬最關心的問題,當然也是醫生最關注的問題。淋巴瘤能治好嗎?所謂治好,就是治療后腫瘤“看不見了”(肉眼看不見,也摸不到了,而且抽血檢查和影像檢查都沒有查見有活性的腫瘤),而且以后不再復發。有這個可能嗎?當然有,但不是說所有淋巴瘤都能治好,要看具體的病情。
說到看具體的病情,大家會想到分期,不是常說癌癥早期可以治好,晚期癌癥治不好嗎?對淋巴瘤來說并非如此,與其他實體瘤比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不同,多數情況下,分期不是決定淋巴瘤預后(能不能治好?生存期有多長?)的最關鍵因素,病理類型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決定。
此外,對不少淋巴瘤來說,會有一些預后指數評分來對預后進行評估,比如侵襲性淋巴瘤的IPI評分(國際預后指數評分),濾泡性淋巴瘤有FIPI,套細胞淋巴瘤有MIPI等。
治療后是不是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不管不顧了?當然不行,還得隨訪復查,這是終生的。就是說,要定期找醫生檢查,醫生會了解你的一些情況,安排一些必要的檢查,目的是指導生活方式,然后是通過檢查盡可能早發現可能的復發,及時處理。
健康人都得體檢,得過腫瘤的人當然更得“體檢”,只不過這個“體檢”叫“隨訪復查”,檢查項目也有所不同。對于淋巴瘤來說,隨訪的內容同樣是參照2014年Lugano會議的推薦標準,包括:病史、體格檢查、常規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注意:隨訪一年以后的患者,建議盡量減少CT或MRI檢查,而盡量采用胸片和B超檢查來代替,簡單方便且價廉。通常不推薦PET-CT作為隨訪檢查手段。
多久隨訪一次呢?也就是說,隨訪復查的間隔時間是多長呢?這要根據情況而定。通常來說,對于可治愈的淋巴瘤類型比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治療結束后的前兩年,可每3個月復查一次,之后每6個月復查一次,直至5年,5年之后則每年一次,維持終生。對于不可治愈的類型,比如濾泡性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建議每3-6個月復查一次,維持終生。
以上只是大致的原則,具體的隨訪復查安排要根據具體病情而定,遵照主管醫生的交待安排去做。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