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靶向制劑可以使藥物在腫瘤部位形成相對較高的濃度,從而提高療效,同時減少對正常組織和細胞的傷害。這就是靶向治療相比較放化療療法的優勢所在。
化療與靶向治療的療效對比
不少病友在服用靶向藥一段時間后,身體某些部位的皮膚會出現一片片的紅色斑點,常伴隨癢感,這就是發生率高達60%~80%的皮疹,在接受EGFR靶向藥物治療的患者中有35%存在皮膚干燥。
皮膚毒性是靶向藥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不適癥狀一般包括皮疹、皮膚干燥、皮膚瘙癢等,而且經常是一起出現,同時皮膚不良反應會影響皮膚、頭發和指甲。下表列出了常見的引起皮膚不適的靶向藥:
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如xx替尼等) |
|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多靶點酪酸激酶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血小板生長因子受體(PDGF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 等 |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拉帕替尼、奧希替尼、阿法替尼、阿帕替尼、伊馬替尼、達沙替尼、普納替尼、安羅替尼、博舒替尼、舒尼替尼、侖伐替尼等 |
其他激酶抑制劑: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抑制劑-BRAF突變、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劑MEK等 |
威羅非尼、達拉非尼、恩考芬尼、曲美替尼、卡比替尼等 |
多激酶抑制劑 |
索拉非尼、凡德他尼、瑞戈非尼等 |
腫瘤靶向藥物引起的常見皮膚病包括:痤瘡樣皮疹、皮膚干燥、瘙癢、甲溝炎、頭發異常、黏膜炎、手足綜合征、面部毛發增多等。
其中,痤瘡樣皮疹是最常見的皮膚不良反應,分布在皮脂腺豐富區域,如頭發、臉部、上軀干,嚴重者影響身體其他任何部位;用藥后1周內出現;3~5周達到最嚴重程度;停藥4周內基本消失,繼續用藥后會再出現。
痤瘡樣皮疹
皮膚干燥、瘙癢(常使患者心煩意亂,影響日常生活和夜間睡眠)
毛囊炎性皮疹:(足踇趾為好發部位,表現為趾甲周皮膚局部紅腫,常伴化膿性肉芽腫改變,可繼發感染。皮疹疼痛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毛發異常:(常表現為頭皮和身體的毛發變脆、變細、變卷曲和脫發)
甲溝炎:(特征是指甲兩側發紅和發炎,疼痛和壓痛加劇,可能導致感染性肉芽腫和膿腫的形成。)
手足綜合征
靶向藥物引起的皮膚損傷常見的治療策略
1
皮疹、皮膚瘙癢的護理
輕微皮疹一般無需治療。中重度皮疹建議患者采取一些措施來預防和改善癥狀:
避免使用導致皮膚干燥的物品,沐浴后/睡前涂抹潤膚露,使用去屑洗發水,穿寬松衣服,避免直接日曬,使用SPF>15的廣譜防曬用品
有趾甲倒刺(逆剝)者,治療期間需改變足部受力習慣,穿寬松、透氣性好的鞋
積極治療足癬
伴有瘙癢癥狀的患者可口服/局部應用抗組胺藥 (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加維生素C),也可局部應用氧化鋅、爐甘石洗劑止癢
口服布洛芬可控制疼痛
若發生皮疹局部感染,可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若出現3級皮膚不良反應,應先暫停治療(建議不超過14天),控制癥狀后再考慮重新服藥;如果出現罕見4級皮膚不良反應,應終止治療
2
甲溝炎的分級及護理
分級 |
特點 |
護理措施 |
Ⅰ級 |
指甲脫色、皺褶、點濁 |
保持手足清潔衛生避免接觸堿性肥皂或刺激性液體勿擠壓甲床周圍,勿覆蓋穿著寬松透氣性能好的鞋襪 |
Ⅱ級 |
指甲部分或完全脫落,甲床疼痛 |
用0.5%碘伏浸泡患處15-30分鐘,每日3-5次再予氧化鋅軟膏涂抹于患處,每天數次同時口服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
Ⅲ級 |
Ⅰ/Ⅱ級癥狀影響日常生活,有繼發感染 |
術后給予口服及靜滴抗生素,加強換藥,每周2次,直至缺損處肉芽生長至創面與甲床愈合為止抬高患肢,以利炎癥消退 |
_ |
3
手足皮膚反應的處理
手足皮膚反應的臨床表現:
手足的麻木感、燒灼感、紅斑腫脹、皮膚變硬、起皰、皸裂以及脫屑,具有手指或足趾彎曲部位皮膚角化的特征,通常為雙側性,癥狀常常同時或接連發生,主要發生在手掌和足底,受力區癥狀通常更為顯著。重癥者發生皮膚紅腫、剝脫或形成潰瘍,疼痛難忍,影響正常工作或日常活動。
分級 |
癥狀 |
處理方法 |
1級 |
無痛性輕微皮膚改變或皮膚炎(如紅斑,水腫,角化過度) |
常無需支持治療,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
2級 |
痛性皮膚改變(如利落,水泡,腫脹,角化過度) ;影響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 |
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繼發感染;避免壓力或摩擦;使用潤膚霜或潤滑劑,局部使用含尿素和皮質英國牌成分的乳液或潤滑劑;必要時局部使用抗真菌或抗生素治療 |
3級 |
重度皮膚改變(剝落,水泡,出血,水腫,角化過度),伴疼痛: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活動 |
|
|
手足皮膚反應的日常護理:
避免手掌和足底的機械性損傷和摩擦,日常穿寬松的鞋襪
注意保持皮膚濕潤,可將雙手雙足溫水浸泡10分鐘后抹干,再涂上凡士林軟膏/京萬紅軟膏,避免繼發感染、壓力或摩擦
使用保濕、含有羊毛脂或尿素成分的護膚品來保護皮膚
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有過度角化,足部皮膚持續增厚或起繭,可修剪治療并使用保濕軟膏,防止繼續加重
手足都應避免接觸高熱和直接日曬,外出應穿長衣長褲,適用遮陽傘或涂防曬霜
中醫中藥(效果不錯哦)
? 每日1副,水煎適溫后,浸泡四肢末端,每天浸泡1-2次,7-10天為一個療程。
4
口腔黏膜炎的處理
口腔黏膜炎在腫瘤治療過程中也是較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尤其是化療,通常典型的表現為萎縮、腫脹、紅斑及潰瘍。
口腔粘膜炎較為常見,但通過合理護理都能得到緩解,患者要有充足的信心:
飯前及睡前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服用維生素B預防
盡量吃軟食,少量多餐,忌吃過硬過冷過熱及辛辣的食物
可用過氧化氫與生理鹽水1:1混合液進行口腔消毒
分度 |
口腔護理 |
疼痛控制 |
補充營養 |
抗感染 |
1-2度 |
增加鹽水沖洗的頻率,保持口腔表面干凈濕潤; 應評估日常食譜,避免食物引起不適 |
黏膜保護劑,例如:益普舒?; 足夠的止痛藥,包括局部和全身鎮痛,如對乙酰氨基酚,可待因,嗎啡漱口水,芐達明漱口水; 向患者提供可能副作用的教育,如口腔粘膜麻木 |
監測吞咽問題,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 調整飲食和攝入方式,并向患者提供支持和教育; 應考慮使用PEG,RIG或NGT喂養 |
檢查口腔感染,如果需要應局部或系統抗真菌治療; 抗真菌漱口水可用于念珠菌感染; 含有地塞米松的凝膠可用于口瘡病變 |
3-4度 |
加強口腔監控; 鼓勵多喝液體防治口腔干燥 |
黏膜保護劑,例如益普舒?,可在疼痛部位形成保護層,一般于進食前30-60分鐘使用; 對乙酰氨基酚漱口/0.15%芐達明漱口水; 阿片類鎮痛藥(嚴重口腔黏膜炎可能需要注射治療); 考慮患者最佳給藥途徑: 皮下/靜脈鎮痛、透皮貼劑。緩釋和速效藥物聯用; 繼續監測和評估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以及任何潛在的副作用,包括患者的恐懼/擔憂 |
_ |
如果有相關的口腔出血,考慮使用注射用氨甲環酸或片劑,也可添加水溶解,每隔4 – 6小時漱口; 口腔粘膜炎出血需仔細監測患者的抗凝血治療或考慮血小板減少癥; 在慢性放療相關的口腔干燥癥中,可考慮毛果蕓香堿 |
寫在最后
皮膚毒性是癌癥綜合治療中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它可能導致疼痛、不適、刺激、瘙癢以及治療延遲或中斷。在開始抗癌治療之前,對患者進行皮膚毒性的風險和原因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皮膚不良反應的處理是很重要的,需要在早期階段考慮作為在繼續癌癥治療的同時維持患者生活質量的先決條件。
與癌癥治療相關的皮膚毒性的預防性治療可能有助于延緩2級或更高級別皮膚病的發展,并應側重于三個基本行動:清潔、皮膚護理和保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