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11月17日又是“國際肺癌日”,肺癌作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癥,已成為全世界的公敵。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特別為大家系統梳理了關于非小細胞肺癌各類治療方案和就醫指導,請大家收藏,希望在抗癌路上為大家點亮希望之光。
目錄
一、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基礎 1.什么是非小細胞肺癌 2.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 3.非小細胞肺癌化學治療 4.非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 5.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6.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 7.非小細胞肺癌生物免疫治療 |
二、 非小細胞肺癌規范化治療與個性化治療 1、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規范化治療 2、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個性化治療 三、 非小細胞肺癌領域權威專家 1.國內權威專家 2.美國權威專家 3.日本權威專家 四、 非小細胞肺癌新藥和臨床試驗 1、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新藥 2、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新藥 五、非小細胞肺癌復發和轉移的預防 1、非小細胞肺癌復發和轉移機制 2、人體免疫系統與癌癥 3、人體主要抗癌免疫細胞 4、已上市和臨床試驗階段免疫細胞技術 |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基礎
非小細胞肺癌五年生存率
肺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增長迅速,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占據我國城市人口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首位。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所有肺癌的80%。
非小細胞肺癌的的五年生存率很大程度決定于診斷時的分期。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院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五年生存率平均為19.4%,其中不同分期的非小細胞肺癌五年生存率分別為:
原發部位(T):59.8%;
區域淋巴結轉移(N):32.9%;
遠處轉移(M):6.3%;
其他非小細胞肺:9.6%。
圖1:不同分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來源:美國癌癥協會)
而在中國,約75%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病情嚴重、治療困難,因此5年生存率更低。
非小細胞肺癌的手術治療
對于臨床分期為Ⅰ期、Ⅱ期、ⅢA-N1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首選治療方案是手術切除,手術治療的成功率直接影響最終治療效果。
除常規手術切除方法外,非小細胞肺癌還可以采用冷凍切除、射頻消融等微創介入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的放療
對于病灶無法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或除Ⅰ期患者外的手術后患者,通常會進行放療或化療。放射治療對非小細胞肺癌療效最佳,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方法使用,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達到臨床治愈的標準,利用高能射線照射原有腫瘤及鄰近區域,用以“減殺”可能殘留的癌細胞以降低局部復發率。放射治療屬于局部治療,僅對局部放射區域的組織器官產生一定影響,可以與化學治療聯合使用。
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
化療是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療治療。化療也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其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緩解率為40%~50%。通常情況下,化療并不能徹底治愈非小細胞肺癌,只能延長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配合手術等方式聯合使用。
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設計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的方法。靶向藥物進入人體內之后,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進行結合并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同時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
因此分子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導彈”。靶向治療能夠有效地延長癌基因驅動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盡管無法治愈,但在靶向藥的治療下,很多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可超過五年、十年,甚至可以達到更久。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如PD-1類藥物)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的地位逐漸升高,從二線治療到一線治療,從單藥治療到聯合治療,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循證醫學證據。
PD-1類藥物是指不同于傳統的化療和靶向治療,主要通過克服患者體內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殺傷腫瘤,是一種全新的抗腫瘤治療理念。
PD-1主要在激活的T細胞中表達,功能是抑制細胞的激活,腫瘤微環境會誘導浸潤的T細胞高表達PD-1分子,腫瘤細胞會高表達PD-1的配體PD-L1和PD-L2,導致腫瘤微環境中PD-1通路持續激活,T細胞功能被抑制,無法殺傷腫瘤細胞。PD-1的抗體可以阻斷這一通路,部分恢復T細胞的功能,使這些細胞能夠繼續殺傷腫瘤細胞。
非小細胞肺癌生物免疫治療
生物免疫治療是把對腫瘤有殺傷力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細胞輸給患者,或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在體外活化、增殖后再轉輸入患者體內,使其在患者體內發揮抗腫瘤作用的治療方法。
如CAR-T細胞、樹突細胞、CTL、NK細胞、巨噬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和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等,都在殺傷腫瘤細胞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非小細胞肺癌規范化治療與個性化治療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規范化治療
首次規范化的治療直接關系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治療效果。臨床治療中,許多患者由于初次診療時,首次手術方式不恰當,或者治療方案不合理,甚至診斷錯誤,這都將為日后的“復發”、“轉移”埋下禍根。所以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前,一定要咨詢國內外權威專家,保證治療方案的準確性。
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在國際和國內已有一定的規范,且不斷根據新的數據予以更新。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就應該選擇專業的、有資質的醫院就診治療。一般而言,肺癌的治療一般有以下幾大原則:
- 對于臨床早期(即一、二、部分三期早)的患者,主要施以手術治療;
- 對術后檢測還有復發高危因素的病人,應作術后輔助全身治療;
- 部分Ⅱ期和Ⅲ期的病人,可根據病情,可先行全身性治療,縮小病灶,然后再手術。
- 當然Ⅳ期有遠處轉移不適宜手術治療的患者,可用藥物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應包括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個性化治療
晚期癌癥患者的病情通常更加復雜,存在更嚴重的浸潤、廣泛轉移等,且患者的腫瘤負荷更高、身體狀態更差,每位患者適用的治療方案差異很大,更需要權威專家的經驗和對最新治療技術的了解。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等新治療方案的發展速度很快,晚期患者在制定治療方案時,一定要咨詢國內外知名專家。
腫瘤晚期本身并不可怕,重點在于一旦確診要盡早治療、規范治療。腫瘤晚期是非常復雜的疾病階段,患者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按照既定的治療方案及早地進行治療。
目前通過系統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策略的選擇、指導和管理,即便是晚期患者,也同樣可以獲得更長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晚期患者更需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規范治療,不要輕易放棄治療或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肺癌國內外權威專家
接受規范、權威的診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達到臨床治愈或者獲得更長的生存期。相反地,如果誤診誤治,則會導致癌癥早期復發或者治療效果不佳。當一位患者被診斷為癌癥或者需要更換治療方案時,尋求其他專家會診或者第二醫療意見是患者和患者的主治醫生應當采取的一項步驟,亦是對患者生命健康負責的表現。
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各種新藥、新治療方法的研發,癌癥的治愈率與癌癥患者的生存期均優于以往。選擇更適當的治療方法,患者才能獲得更好的治療結局。接受專家會診或第二醫療意見,可以幫助患者了解更多治療選擇,并作出明智的決定。
美國權威非小細胞肺癌專家
肺癌領域權威專家
|
Michael Lanuti, MD 麻省總醫院胸外科主任 麻省總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 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
|
Dean Donahue, MD 麻省總院胸廓出口綜合癥項目主任 新英格蘭愛國者隊、波士頓棕熊隊和波士頓紅襪隊胸外科顧問 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院胸外科醫師 哈佛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 |
|
Jack A. Roth, M.D., F.A.C.S. 德州大學醫學博士安德森癌癥中心胸心血管外科系教授 德州大學醫學博士安德森癌癥中心胸腔和心血管外科系胸腔和心血管外科科主任 德州大學醫學博士安德森癌癥中心胸腺和心血管外科系Bud S. Johnson杰出臨床主席 德州大學休斯頓德州大學醫學院心胸血管外科系教授 美國陸軍預備隊醫療隊上尉 |
|
Christopher G. Azzoli, MD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臨床實踐指南前委員會主席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醫師 ASCO 臨床實踐指南委員會主席 |
|
Alice Shaw, MD, PhD 麻省總醫院胸外科中心的主治醫師 哈佛醫學院的醫學副教授 |
|
Michael S. Rabin, MD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Lowe胸部腫瘤中心臨床主任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肺癌專家 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 哈佛醫學院醫學助理教授 |
|
David M. Jackman, MD 高級醫師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臨床路徑管理醫學主管 哈佛醫學院醫學助理教授 |
|
Inga Lennes, MD, MBA, MPH 大眾全科醫師組織績效改善及卓越服務高級副總裁 MGH癌癥中心門診部醫務主任 MGH癌癥中心臨床質量主管 哈佛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師 |
|
Frank V. Fossella, MD 安德森癌癥中心胸/頭頸部腫瘤內科醫學教授 安德森癌癥中心胸/頭頸部腫瘤內科醫生 |
|
張玉蛟 MD安德森癌癥中心胸部腫瘤臨床放療主任 MD安德森癌癥中心立體放射外科中心主任 德克薩斯大學終身教授,博士后導師 美國放射腫瘤學協會學報高級副主編 |
非小細胞肺癌新藥和臨床試驗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新藥
靶向療法是針對癌癥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質的治療方法,與化療不同,靶向治療可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同時限制對健康細胞的損害。
靶向治療前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找到特定分子靶標,目前已獲得FDA批準的可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如下: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新藥
非小細胞肺癌新藥臨床試驗匯總
17款“續命”新藥橫空出世!EGFR非小細胞肺癌全球新藥研發進展一覽
“鉆石”突變ALK又有新藥啦!第四代靶向藥震撼登場
克唑替尼耐藥后怎么辦?第二代“傳奇”抗癌藥為ROS1陽性肺癌患者帶來春天!
多種實體腫瘤的“元兇”-RET基因解讀及臨床新藥盤點
MET+肺癌患者迎來春天!五款新藥打破治療僵局
四分之一的肺癌患者存在這種致命基因突變!KRAS+肺癌患者有哪些新藥可用?
非小細胞肺癌復發和轉移的預防
1.非小細胞肺癌復發和轉移機制
肺癌復發的機會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肺癌的類型,診斷肺癌時肺癌的分期,以及對原始癌癥的治療情況。總體來說,有以下四個原因:
1.局部治療不徹底。比如初次手術時,切緣為陽性,也就是說腫瘤沒有切干凈,或者該清掃的淋巴結沒有清掃,造成術后發生快速的復發轉移;
2.治療方法的選擇。單純臨床治療往往給病人身體造成損傷,即便腫瘤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由于治療造成了患者免疫力下降,也就為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埋下了隱患。比如化療屬于系統治療,主要治療全身可能存在的癌細胞。不幸地是,化療副作用大,損傷自身的免疫功能,并且容易發生耐藥,即使進行化療,癌細胞也可能存活并在以后持續生長。
3.缺少鞏固性治療。常規治療后,許多患者認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不然,既使在康復期, 復發和轉移率仍然很高。
4.其他原因。有時,原始腫瘤中的細胞會通過血流或淋巴通道擴散到遠處,但這些細胞太小,無法通過影像檢查發現;腫瘤干細胞存在,腫瘤臨床分期偏晚及機體的內環境失調等因素都可以造成癌癥的復發轉移。
腫瘤本身的特異性差別很大,每個患者腫瘤的惡性程度、生長速度都不同,但總體來說,只要病人免疫力低下,那么不管腫瘤是早期還是晚期,在治療后復發和轉移的危險性都存在。
2、 人體免疫系統與癌癥
人體免疫系統的一個主要功能是識別并殺死異物,如病毒、細菌、寄生蟲、污染物以及其他非自身的物質,這是由免疫細胞通過識別異物表面上特定的標志物來完成的。癌細胞表現異常,所以免疫系統很可能識別他們為異物并殺死他們。
免疫系統可監視腫瘤的發生并通過細胞免疫機制殺滅腫瘤,若免疫監視功能低下,則可能發生腫瘤。人體內的細胞,特別是那些新生較快代謝旺盛的細胞,如皮膚粘膜的上皮細胞容易受病毒、物理、化學等因素作用的細胞,容易發生突變,即由于分子結構的改變而產生脫氧核糖核酸(DNA)化學組成的變異。這樣,經常都可以出現一些突變細胞。這就是癌細胞形成的內在依據。
但在正常情況下,并不會發展為癌癥。其原因就是由于機體有免疫監視機制的存在,人體免疫系統經常識別和清除突變細胞。那你可能要問了,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殺死癌細胞,那人們為什么會得癌癥?大多數癌癥很早就被免疫系統發現并排除,但一些癌癥如果成功逃避了免疫系統就存活了下來。這些癌細胞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躲避免疫系統的識別和追殺的:
1)、癌細胞有正常細胞形成。人體的免疫系統能識別出外來入侵者,如病毒。但由于癌細胞起源于患者自身的細胞,這使得免疫系統很難識別出癌細胞。
2)、癌細胞表面的靶點越多,它們就越容易被免疫系統殺死。但是靶點多的癌細胞被消滅后,剩下的都是靶點少的癌細胞。這些細胞由于表面的靶向抗原最少,它們有更好的機會存活下來,并且使癌癥對免疫系統產生抗性。這就像用除草劑維護草坪一樣,任何對除草劑產生抗性的雜草能存活下來并茂盛的成長。隨后,這種除草劑就沒有用處了。
3)、癌細胞可以劫持人體的免疫控制系統,使免疫系統對癌癥不起作用。人體內有很多控制開關來調節免疫系統的活動。一些癌細胞能夠調節這些開關,從而使得腫瘤附近的免疫系統不起作用。針對這點的治療方案很有前景,下文有詳細說明。
4)、為了躲避免疫系統,癌細胞產生很少量的自身信號,而這些信號通常是免疫系統用來識別有缺陷或被感染的細胞。癌細胞表面粘附的蛋白旗幟可以活躍免疫系統,所以當癌細胞隱藏這些旗幟,就能躲過免疫系統的察覺。
3、 人體主要抗癌免疫細胞1
免疫系統中的“吹哨人”-NK細胞
世界上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體內的免疫細胞,免疫細胞中重要成員—NK細胞,來看一下超高清顯微鏡下NK細胞是如何攻擊并消滅癌細胞的。
1.先頭部隊進場,嘗試性攻擊,呵呵,癌細胞還在反抗!
2.隊伍中的一名勇士找到了突破口,癌細胞瞬間瓦解,兄弟部隊群起而攻之!
3.癌細胞已經毫無抵抗之力,逐漸被消滅,NK細胞順利完成任務,凱旋!
NK細胞又稱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是人體免疫細胞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常年戰斗在保衛人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上,尤其在監視和消滅癌細胞的戰場上總是身先士卒,奮勇拼殺,因此被譽為天然免疫核心細胞。
NK細胞具有廣譜的抗腫瘤作用,不顯示腫瘤殺傷的特異性和MHC限制性,在機體其它免疫細胞(如T、B細胞)功能低下時,NK細胞的作用尤為重要!
醫學上,NK細胞在對抗癌癥的第一道防線中扮演關鍵角色。NK細胞有兩方面抗癌作用,一是上述的對腫瘤細胞的直接殺傷,通過釋放后穿孔素和顆粒酶或通過死亡受體殺死腫瘤細胞;二是它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扮演免疫系統的調節細胞角色,激活T細胞等的殺傷作用。
這些特點使NK細胞能在腫瘤免疫治療中大有可為。目前用于腫瘤免疫治療的NK細胞策略有:體外活化的自體或異體NK細胞治療;聯合NK細胞和單抗藥(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來誘導抗體特異的細胞毒性;構建CAR-NK細胞免疫療法。
2
免疫系統的哨兵-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是目前所知的機體內功能最強的抗原提呈細胞,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刺激初始T細胞進行增殖。因此,DC是機體免疫應答的始動者,在免疫應答的誘導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樹突細胞在體內充分激活T細胞,促進T細胞對腫瘤的清除,樹突細胞還能促進T細胞富集,增強對T細胞激活。
樹突細胞疫苗應用在下列癌種及數據:
乳腺癌樹突細胞疫苗
一項正在莫菲特癌癥中心癌癥中心和研究所進行的HER-2脈沖DC1疫苗試驗將測試在高風險HER-2高表達和中度表達乳腺癌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用來預防乳腺癌的復發。
卵巢癌樹突細胞疫苗
2019年第50屆婦科腫瘤學會(SGO)年會上,一項二期臨床試驗,最終結果公布:對復發,鉑敏感,上皮卵巢癌患者使用基于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療法DCVAC / OvCA添加到標準卡鉑和吉西他濱方案,可以使晚期復發的卵巢癌患者總生存期(OS)延長一年多,這個數據絕對稱得上驚艷!
肺癌樹突疫苗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樹突狀細胞疫苗,在I期臨床試驗中,將CCL21-樹突疫苗直接施用于16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腫瘤中。結果顯示,在第56天,25%的患者病情穩定(意味著其腫瘤的大小不增加或減少)。
淋巴瘤樹突疫苗(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
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淋巴瘤免疫治療項目主任Joshua Brody博士將疫苗注射到一個腫瘤后(原位疫苗接種),看到整個身體內的腫瘤消失。這項重磅的研究4月8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 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在抗癌疫苗的治療下,11名患者中有8名取得了病情緩解,其中完全緩解的患者有2名。1名達到完全緩解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已經接近4年!
腦瘤樹突疫苗(美國杜克大學)
生物科技公司Northwest Biotherapeutics近期公布了其先導療法DCVax?-L治療新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的III期臨床研究的中期試驗數據。
截止到論文發表時,入組臨床超過三年的患者中,67例(30%)存活超過30個月,44例(24.2%)存活超過36個月。預計這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46.5至88.2個月。在分析時,參加試驗的331名患者中有108名(32.6%)仍然保持存活。
3
免疫軍團特種兵-T細胞
人體的免疫防御機制主要依靠體內的白細胞軍團,作為白細胞的一種,T細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是人體里面的特種兵,一旦發現癌細胞,T細胞首先主動出擊,殺滅敵人,因此,它也被稱為“殺手T細胞”。
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Tc或CTL),也稱殺傷性T細胞,是一種監控并在需要時殺死靶細胞的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對帶抗原的靶細胞有記憶功能,一旦發現帶特異性抗原的靶細胞,會刺激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產生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消滅被感染的細胞或癌細胞。
CAR-T療法的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原理是應用患者自身的T淋巴細胞,經過實驗室重新改造,裝載上具有識別腫瘤抗原的受體及共刺激分子,體外擴增后再次回輸入患者體內,從而識別并攻擊自身的腫瘤細胞。
過去十年,肺癌的治療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逆轉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期,除了上面整理的內容,還有更多的新藥正在研發中,更多的病友可以通過新藥獲得更長的生存期。想接受新藥治療的患者可以申請專家會診評估用藥方案或參加方舟計劃獲得免費用藥的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更多新藥早日上市,造福大眾!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