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48歲的李先生來門診看痔瘡,卻意外被告知確診為“直腸癌”,這是什么情況呢?痔瘡也會癌變嗎?這位患者呢,年輕的時候就有痔瘡,偶爾大便帶血,去醫院看,醫生說不嚴重,只要注意飲食,定期復查即可。
后來,患者注意飲食后,確實很少再出現便血了,只是偶爾大吃大喝,吃了辣椒之后才會發作。直到最近三個月,李先生又開始出現了頻繁便血,斷斷續續,大便次數也明顯增多,偶爾還有腹瀉和便秘的情況。感覺到不對勁之后,趕緊去醫院檢查,卻發現是直腸癌。
為什么明明是痔瘡,怎么就變成了腸癌呢?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肛腸疾病,腸癌是一種發生在直腸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痔瘡是不會癌變的,也就是說痔瘡不會導致直腸癌。那么,為什么李先生的“痔瘡”變成了“腸癌”呢?原因之一就是,痔瘡和直腸癌可以同時發生,患者以為便血是痔瘡引起的,放松了警惕,沒有意識到腸癌也會引起便血,這兩種疾病很容易被混淆。
數據顯示,臨床上大約有八成的直腸癌患者首次出現便血,會被誤診為或者誤認為是痔瘡。為什么很多直腸癌會被誤診為“痔瘡”呢?
1、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和癥狀相似
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生在直腸末端的疾病,且臨床癥狀很相似,多表現為大便帶血、排便困難、有脫落物等癥狀,很容易被混淆。
2、對直腸癌認識不足
痔瘡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比腸癌高,而且痔瘡可以發病于不同的年齡階段,而腸癌多發生在45歲以上的人群。大家可能都知道痔瘡,但對腸癌卻缺乏基本的認識,很多人由于科普知識不足,很多人以為腸癌是“痔瘡”發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病情被耽誤。
3、醫生的水平或臨床經驗有限
不同級別醫院的醫生,不同科室的醫生,醫療水平不同。對直腸癌的經驗不足,缺乏警惕,以及考慮的局限,忽視了腹瀉便血的患者,需要排除其直腸癌的可能,同時對臨床檢查不重視,特別是直腸指檢,導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的情況,時有發生。
4、痔瘡與腸癌同時存在
臨床上,痔瘡和腸癌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這也是為什么有人“痔瘡”變成了“腸癌”的原因,不是痔瘡真的變成了腸癌,而是患者只注意痔瘡,忽略了腸癌的存在。
出現便血,如何分辨是痔瘡還是腸癌?
1、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是肛門直腸疾病檢查方法中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之一,有經驗的醫生通過肛門指診可及早發現肛門直腸的早期病變。臨床上,大約有80%以上的直腸癌,尤其是直腸下段癌,均可以直腸指診發現。
2、結腸鏡
腸鏡能直視結直腸內部,不僅可以檢查有無直腸息肉、內痔,還可以發現早期腸癌,觀察其大小、位置及局部浸潤范圍,同時還可以可取病理送檢,確定腫塊性質及分化程度。對于有腸癌高危因素的人群以及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群,可定期篩查。
3、CT檢查
有很多患者害怕做腸鏡,可以通過CT檢查發現腸壁病變,雖然發現早期病變優勢不如腸鏡,并不是首選的檢查方式,也不能作為腸癌的確診依據,可以作為無法進行腸鏡檢查的另一種選擇。
上海中大腫瘤醫院專家提醒:如果出現便血的癥狀,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就診,完善檢查,明確診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