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我得了口腔癌……”這是室友小陳發的最后一條朋友圈。
“他每天瘋狂的嚼檳榔、吸煙,最愛的口頭禪就是檳榔加煙、法力無邊。大學畢業后第二年,就聽說了他患口腔癌的消息,其實我們一點都不意外。”小夏說。
大學期間,小夏不只一次勸說小陳戒食檳榔,還天天把“遠離檳榔”掛在嘴邊,希望他迷途知返,但最終,還是沒能救他于水火。
對于很多人來說,檳榔名聲很響,但卻從未吃過,但在湖南,見面遞上一顆檳榔,比遞上一根煙更為常見。
2017年,湘潭縣政府出臺《關于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實現300億元,五年實現500億元的目標。
湖南省雖然不生產檳榔,卻成了“檳榔最大的消費地”,同時,它也是口腔癌發病的重災區。
2017年,湘雅醫學院與芝加哥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幾位學者證實,僅在湘雅醫學院下屬的五家附屬醫院,短短十年間(2005~2016 年),就累計收集了檳榔相關的口腔癌病例 8222 例,根據這個數字推算,整個湖南省,因檳榔致癌的約 2.5 萬例。
可見,“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已經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人們在瘋狂嚼食檳榔、享受檳榔帶來快感的同時,口腔癌也在對你“虎視眈眈”。
2019年3月7日,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下發了《關于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
“煙都沒有禁,為什么要禁止檳榔廣告宣傳?”很多檳榔愛好者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在美國,很早就禁止檳榔的跨州貿易。在東南亞地區,檳榔導致口腔癌十分常見,也是當地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01 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
2013年,一篇《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橫空出世,廣泛傳播。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主人公,名叫劉桑果——一個檳榔深度愛好者。
43歲的劉桑果因為長期嚼食檳榔得了口腔癌,手術時切掉了他的左臉下頜、左牙床和淋巴。萎縮的臉皮陷成拳頭大小的深坑。術后,他左眼神經被壓迫,如今已徹底瞎了。
“前陣子去銀行辦事,業務員看身份證照片都不相信是本人”,他的妻子唐娜向記者展示劉桑果幾年前舊照:照片上,劉桑果皮膚黝黑,身體精壯。
經歷過丈夫患癌、手術、復發,這個女人對很多事情越來越麻木。但提到檳榔時,她格外激動,“都是檳榔害的!”,她抹著眼淚說。
02 被切開氣管的他,只是活著而已!
跟劉桑果一樣不幸的,還有他的好友敬思軍。
第一次入院,切除了部分軟腭與2/3的舌頭;一年后,腫瘤復發,他的整個氣管被切開,醫生只能靠把導管插入胃里,用營養液來維持生命。
術后的他,活得跟植物人沒區別,吃飯喝水經常被嗆到、說話時也總是含糊不清,如今的他,僅僅是活著,而已!
敬思軍吃力地寫下一行字:“為了全民素質,政府必須打擊”。
03 但愿大家都不吃檳榔!
61歲的任先生家住長沙,是一名公安干警,平時工作壓力大、值班無事時,他總習慣嚼檳榔提神,讓全家人沒想到的是,這樣一個小零食,居然讓他患上了舌癌。
因為大部分的舌頭被切除,他交流只能借助寫字板。據任先生的護士透露,對我們來說再普通不過的吐痰,任先生做起來卻頗費時間,“先把把痰咳出來,再低下頭、張開嘴,等著痰緩緩流出嘴巴……”
記者臨走前,任先生在寫字板上寫下:“但愿大家都不吃檳榔”,讓人動容。
而在湖南,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當地大大小小的醫院發生。與此同時,檳榔全國總產值一路高歌,站上500億。
2017年,湘潭從事食用檳榔加工的規模企業30余家,年產量20余萬噸,就業人員近30萬人;2018年,口味王累計銷量超4億包,年度納稅超億元。
這一個小小的檳榔,一邊養活30萬人,一邊卻在改變6000萬人的命運。
痛苦的疾病,可怕的檳榔
在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的致癌物名單中,檳榔屬于一類致癌物,與香煙、酒精同列,說明它對人類致癌證據明確。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檳榔果、含煙草的檳榔嚼塊、不含煙草的檳榔嚼塊列為一級致癌物,主要是導致口腔癌。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告訴記者,一級致癌物是指有明確致癌作用的物質,劑量決定毒性,長期嚼食檳榔可能致癌。
之所以致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檳榔的粗纖維會長期磨損口腔黏膜,形成潰瘍和病變,久而久之會發展成癌癥。
二是檳榔中的生物堿,在口腔中可以被細菌分解出一些亞硝胺類物質,具有潛在致癌性。
除了檳榔本身,很多嚼檳榔的人還有吸煙和飲酒等不良嗜好,在煙草、檳榔共同作用下,患口腔癌風險大大提高。
“在很多方劑中也能看到檳榔的身影,為什么致癌的藥還被采用?”有網友對此提出質疑。
實際上,檳榔確實是驅蟲通便的良藥。“檳榔入藥時劑量較小(驅絳蟲用量約為1天60~120克,驅蛔蟲用量約為一天10克),而且經過長時間熬制,刺激性減小。”如果直接嚼食,對口腔的刺激會大得多,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常章富教授介紹。
檳榔還會讓人“變臉”
2015年11月23日,“一名廣東逃犯逃亡13年后被抓”的新聞引起了熱議。
據悉,逃犯叫謝某,逃亡期間因為一直吃檳榔,慢慢地,發現自己嘴變小了,也因此逃過了偵查,茍活了13年。據悉,口腔黏膜會和檳榔中所含的生物堿發生反應致變硬,吃得越多張口度便會越來越小。正常張口度是三指,如果小于三指,就是所謂的“嘴變小”。
除了會造成張口困難外,牙齒變黑、臉變形也是嚼檳榔的“后遺癥”。
長期吃檳榔的人,對牙齒的磨損比較大,從而容易形成牙周炎,有些檳榔用石灰泡過的,長期食用,還容易形成牙結石;因為檳榔質地非常堅硬,所以剛開始嚼食時需要費很大的力氣,咬肌經過過度鍛煉,腮幫就會越來越鼓,不知不覺臉也變形了。
長期嚼食檳榔,若出現口腔白斑、久治不愈的口腔潰瘍,一定要提防口腔癌。
“正常的口腔黏膜是肉色的,長期吃檳榔會刺激口腔黏膜,可能會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白斑病,也就是口腔黏膜變白,這其實就是口腔癌前病變。”河南省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王永功介紹。
劉桑果最初的癥狀就是口腔潰瘍,總在同一處發作,打針吃藥多日不見好。但他并未引起重視,直到發展成口腔癌,才后悔莫及。
檳榔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其他的添加物,尤其是石灰,很容易對口腔造成刺激,久而久之容易誘發口腔潰瘍,并且難以愈合。
普通的口腔潰瘍雖可復發,但多為自限性潰瘍,一般兩周內可愈合,不留瘢痕。“若同一個部位經常罹患口腔潰瘍,潰瘍反復治療超過一個月仍未有明顯改善,并且逐漸擴大,堅硬易出血,則可能是惡性潰瘍。”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醫師黃群提醒。
禁廣告后,口腔癌會變少嗎?
“我覺得并不樂觀!”食品安全博士鐘凱說出了他的看法。
跟煙酒一樣,檳榔的成癮性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即使沒有廣告宣傳,當“癮”來了,不需要廣告,他們也會自發購買。
另一方面,這份文件也未必能達到多好的震懾效果。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新年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行業協會的職責是對會員進行監督,但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會員發布怎樣的廣告,他們都無權干涉。
當然,在金錢與良心這道選擇題上,很多人會選擇前者。
禁檳榔廣告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開端,但政策也不能因此終止,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趁熱打鐵”采取相關措施,徹底清除檳榔業的毒害!
相對于每年幾百億的產業,任先生“但愿大家都不吃檳榔”的聲音顯得格外微弱,那么,不妨讓我們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希望早日在檳榔外包裝上能看到“檳榔有害健康”的字樣。
參考資料:
[1]檳榔,中國6000萬人的炸彈和噩夢!有人在辯解,有人渾然不覺!.健康時報.2019-02-22
[2]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搜狐-新聞當事人.
[3]湖南已全面禁止檳榔廣告,你還在吃檳榔嗎?.北京青年報.2019年03月18日
[4]口腔潰瘍都是上火?未必.廣州日報 2019年08月23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