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于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細胞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的生物學特點,為包括放射性碘在內的DTC診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隨著131I臨床應用經驗的累積,DTC術后131I治療理念、治療手段、隨訪監測以及評估體系也在不斷更新。
《2021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分化型甲狀腺癌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結合循證學依據以及我國國情,進一步規范、指導我國DTC 131I治療。醫脈通特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高再榮教授解讀《指南》中131I治療的要點。
專家簡介
高再榮 教授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
湖北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 主任委員
-
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常委、治療學組組長
-
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總干事、治療工作組組長
-
CSCO甲狀腺癌專家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
中國核學會近距離治療與智慧放療分會副理事長
131I治療已成為DTC治療的重要支柱,是手術的必要和有益補充。臨床醫師應綜合各項檢測與評估結果,明確治療目的,合理制定131I治療劑量,避免過度治療或治療不足。《指南》從131I治療適應證與禁忌證、劑量決策、131I治療前準備與不良反應處理四個方面多維度闡述DTC的131I治療。
表1 DTC 131I治療推薦1
-
指南推薦:細化治療目的,給予患者精準分層治療
解讀1:區分治療目的之間的關系,奠定131I治療基礎
解讀2:多維度評估患者因素,綜合制定131I治療決策
由于大部分研究認為復發風險低危的患者接受131I治療后并不會降低腫瘤復發及死亡風險,《指南》在原則上不推薦低危患者進行131I治療。若在低危患者隨訪過程中,臨床醫師發現疾病存在的證據、治療前刺激性甲狀腺球蛋白(ps-Tg)可疑升高,可考慮行131I治療1,2。
此外,131I治療是改善復發風險高危患者預后的重要方式,《指南》推薦對肉眼可見甲狀腺外浸潤、癌灶未完全切除或高危復發風險DTC患者行131I輔助治療。但對于復發風險中危患者,131I輔助治療尚存在爭議。
對于兒童及青少年這一特殊患者群體,當其腫瘤較大明顯侵犯(分期為T3/T4),或伴有廣泛頸部淋巴結轉移(N1a/N1b),臨床醫師可考慮常規行131I輔助治療,減少疾病復發和轉移風險。總體而言,臨床醫師應充分了解患者治療意愿,綜合評估患者年齡、腫瘤大小以及淋巴結轉移數目等因素,權衡不良反應與臨床收益,進行131I治療決策1。
解讀3:合理進行經驗性131I治療
經驗性131I治療不是患者首次治療的方法。當131I治療后血清Tg陽性、131I全身顯像(131I-WBS)陰性、其他影像學檢查陰性,提示患者體內可能存在彌散性微小DTC病灶,臨床醫師可考慮進行經驗性131I治療1。
表2 DTC 131I治療劑量推薦
-
指南推薦:遵循個體化原則制定131I治療劑量
解讀1:實現精準治療,避免治療不足或過度
131I劑量制定方法大致可分為經驗性固定劑量法、器官最大耐受劑量法以及基于病灶吸收劑量的計算劑量法。其中,經驗性固定劑量法在臨床中應用最為廣泛,但由于其未將131I 代謝動力學、碘攝取個體化差異等因素考慮在內,致使部分患者出現治療過量或治療不足1,2。臨床醫師應多維度考量臨床病理學特征、死亡及復發風險以及實時動態評估結果等因素,綜合評估131I治療劑量。
解讀2:考量多維度因素,酌情增減劑量
目前,《指南》推薦131I清甲治療的劑量為1.11~3.70GBq。131I治療劑量不能簡單依賴術后初始復發風險,當患者殘留的甲狀腺組織較多、Tg水平較高或伴有其他危險因素時,臨醫師應酌情增加清甲劑量,以確保131I清甲療效1。
在131I輔助治療過程中,由于131I輔助治療的對象是DTC細胞,而DTC細胞的攝碘能力一般低于正常甲狀腺組織,因此臨床醫師應給予患者更高劑量的131I才能達到相同的吸收劑量2。目前,指南推薦131I輔助治療的劑量為3.7~5.55GBq1。
表3 DTC 131I治療前準備推薦
-
指南推薦:完善治療前準備,確保131I治療療效
解讀1:注重rhTSH應用場景
由于DTC細胞仍保留依賴促甲狀腺激素(TSH)的生長方式,因此升高TSH有助于殘余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或DTC細胞碘代謝相關蛋白對131I的攝取與有機化。注射外源性重組人TSH(rhTSH)是升高TSH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與歐洲藥監局僅批準rhTSH用于131I清甲及輔助治療,尚未批準用于清灶治療。《指南》推薦僅在特殊情況下將rhTSH應用于清灶治療1。
-
指南推薦:注重131I治療中不良反應的預防與處理
解讀1:對癥治療,改善患者不良反應
雖然131I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不良反應程度可控,但臨床醫師應在確保131I治療療效的同時注重預防及處理相關不良反應。此外,由于131I治療是否增加第二原發腫瘤(SPM)的發生尚存爭議,臨床醫師在制定治療策略時應平衡131I治療的可能獲益與SPM發生的潛在風險1。
表4 131I治療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案1,2
參考資料
1、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分化型甲狀腺癌診療指南(2021)[M].人民衛生出版社
2、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指南(2021版)[J].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21,41(04):218-24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