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要點提示 01 J Clin Oncol:在晚期肝細胞癌中與索拉非尼相比,HAIC-FO方案生存率更優
研究發表截圖
在這項開放標簽的III期試驗中,先前未接受全身治療的晚期HCC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HAIC-FO或索拉非尼治療。主要終點是意向治療人群的總生存期(OS)。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于基因組測序預測HAIC-FO功效的探索性模型。
研究結果顯示,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間,262名患者被隨機分配。中位腫瘤大小為11.2 cm(四分位距,8.5-13.7cm)。65.6%的患者存在大血管侵犯,肝臟腫瘤體積受累超過50%和/或 Vp-4 門靜脈腫瘤血栓形成的患者比例為49.2%。
在數據截止時(2020年10月31日),HAIC-FO 的中位OS為 13.9 個月,索拉非尼的中位OS為 8.2 個月(HR = 0.408;95% CI:0.301 – 0.552;P< 0.001)。16 名(130 名中的12.3%)接受HAIC-FO的患者出現腫瘤降期,其中15名接受治愈性手術或消融,最終實現中位OS為 20.8 個月,1年OS率為 93.8%。在高風險亞群中,HAIC-FO的OS 顯著長于索拉非尼(10.8個月 vs 5.7個月;HR=0.343;95%CI:0.219 – 0.538;P< 0.001)。
新開發的15個突變基因預測模型識別出 83% 的患者對HAIC-FO有反應。HAIC-FO反應者的OS比HAIC-FO無反應者長(19.3個月 vs 10.6個月;HR=0.323;95%CI:0.186 – 0.560;P=0.002)。
這項研究表明,HAIC-FO在晚期HCC中取得了比索拉非尼更好的生存結果,即使與高肝內疾病負擔相關。
02
Lancet Oncol:阿基侖賽在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緩解率高且緩解持久,安全性可控
研究發表截圖
ZUMA-5是一項單臂、多中心、Ⅱ期試驗,納入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或邊緣區淋巴瘤)患者;這些患者曾接受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方案(必須包括抗CD20單克隆抗體聯合烷化劑治療)。患者接受白細胞分離術及預處理化療(在第-5、-4和-3天接受環磷酰胺,氟達拉濱),然后在第0天單次輸注阿基侖賽(2×106個CAR-T細胞/kg體重)。主要終點是獨立評估委員會根據Lugano分類評估的總體緩解率(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
2017年6月20日至2020年7月16日,153例患者被納入并接受了白細胞分離術,所有納入患者均成功制備阿基侖賽。截至2020年9月14日,148例患者接受阿基侖賽輸注[124 (84%)例濾泡性淋巴瘤患者和24(16%)例邊緣區淋巴瘤患者]。
主要分析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7.5個月。在符合初步分析條件的104例患者中(其中84例為濾泡性淋巴瘤,20例為邊緣區淋巴瘤),96例患者(92%)出現總體客觀緩解,77例(74%)最佳療效為完全緩解。在84例濾泡性淋巴瘤患者中,79例患者(94%)出現客觀緩解,66例(79%)為完全緩解。在20例邊緣區淋巴瘤患者中,17例患者(85%)出現客觀緩解,11例(55%)為完全緩解。104例患者的獨立影像學評估的12個月疾病控制率(DCR)、無進展生存(PFS)率和OS率分別為71.7%、73.7%和92.9%。
為了評估阿基侖賽療效的持久性,研究者對中位隨訪23.3個月后的療效進行了分析。在109例可評估的患者中,100例(92%)出現總體緩解,其中濾泡性淋巴瘤和邊緣區淋巴瘤總體緩解率分別為94%與83%,另外,83例(76%)患者獲得了完全緩解。
在數據截至時,109例患者中有64例(59%)維持緩解,其中83例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中,61例(73%)仍處于緩解狀態。4周時26例獲得部分緩解的患者,13例后期獲得完全緩解,其中12例(92%)在數據截至時仍維持緩解。
在接受治療的所有148例患者中,147例(99%)患者發生了任何級別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128例(86%)患者發生了3級及以上不良事件[124例濾泡性淋巴瘤中的105例(85%),24例邊緣區淋巴瘤中的23例(96%)],最常見的是血細胞減少癥[104例(70%)]和感染[26例(18%)]。
121例患者(82%)出現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124例濾泡性淋巴瘤中有97例(78%),24例邊緣區淋巴瘤中有24例(100%)]。10例(7%)患者出現3級及以上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124例濾泡性淋巴瘤中有8例(6%),24例邊緣區淋巴瘤中有2例(8%)]。對于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的治療,148名患者中有74名(50%)接受了托珠單抗治療,27名(18%)患者接受了皮質類固醇治療,8名(5%)患者接受了升壓藥治療。
87例患者(59%)出現神經事件[124例濾泡性淋巴瘤中有70例(56%),24例邊緣區淋巴瘤中有17例(71%)];3級或4級事件發生在28例(19%)患者中,19例(15%)為濾泡性淋巴瘤,9例(38%)為邊緣區淋巴瘤。74名(50%)患者發生了嚴重不良事件(任何級別)。4例患者(3%)因不良事件死亡,其中1人被認為與治療相關(多器官功能衰竭)。
ZUMA-5試驗是首個評估CAR-T細胞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阿基侖賽在接受至少兩種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可獲得持久的臨床收益,安全性可控。
03
BMC Cancer:與雙藥方案相比,三藥新輔助治療方案未給局部進展期胃癌帶來額外生存獲益
研究發表截圖
本研究回顧了227例接受新輔助化療及后續胃癌根治術的LAGC患者。通過PSM,選擇140例基線特征相似的患者。其中70例采用含鉑類+氟尿嘧啶雙藥方案;另外70人接受多西他賽、鉑類和氟尿嘧啶三藥方案。
FLOT和SOX是研究常用方案,占90%。其他方案包括FOLFOX、CAPOX、DCF方案,均為臨床常用方案。所有患者術前平均接受4個周期的NAC治療。PSM前后,三藥治療隊列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貧血發生率較高,而血小板減少在雙藥隊列中更為常見。3/4級血液學毒性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兩組R0切除率無明顯差異(雙藥組90.1%;三藥組88.2%)。PSM匹配后,雙藥組和三藥組的R0切除率相似(均為88.6%)。三藥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SM前:雙藥8.8% vs 三藥27.2%;PSM后:雙藥5.7% vs三藥27.1%),尤其是外科相關的腹部感染,主要由吻合口瘺引起。相較于雙藥治療組,三藥治療組的病理完全緩解率較高(0級:PSM前,16.2% vs 11.0%;PSM后,15.7% vs 11.4%),但差異沒有統計學差異。
中位隨訪時間為31個月。PSM前三藥治療組的無病生存期(DFS)較短,但PSM后差異不顯著(1年DFS率,雙藥 77.1% vs. 三藥 68.6%)。兩組患者在PSM前后的OS相似(PSM后3年OS率,雙藥54.3% vs三藥60.9%)。
在亞組生存分析中,三藥治療組在任何亞組中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優勢。在中分化腺癌亞組患者中,三藥NAC甚至與DFS縮短相關。因此,這些數據表明,與雙藥治療方案相比,三藥治療方案并沒有帶來額外的生存效益。
04
新藥:恒瑞卡瑞利珠單抗新適應證申報上市
CDE官網截圖
卡瑞利珠單抗是一款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可與人PD-1受體結合并阻斷 PD-1/PD-L1通路,恢復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力,從而形成癌癥免疫治療基礎。
卡瑞利珠單抗是中國首個獲批肝癌、肺癌及食管癌,全球首個獲批一線鼻咽癌適應證的PD-1單抗,新適應證擴展迅速,僅2021年就有4項新適應證獲批。截至目前,該產品在肺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五大癌種中已經獲批了8項適應證,進入醫保的適應證有4項,分別是:復發/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二線肝細胞癌、一線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二線食管鱗癌。
https://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2021.39.15_suppl.4007
[2]Jacobson CA, Chavez JC, Sehgal AR, et al.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indolent non-Hodgkin lymphoma (ZUMA-5): a single-arm, multicentre,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1 December 8. DOI:10.1016/ S1470-2045(21)00591-X (Epub ahead of prin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1)00591-X/fulltext
[3]Chen, Y., He, J., Liu, D. et al. Triplet versus doublet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 BMC Cancer 21, 1328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2885-021-09093-9
https://bmc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5-021-09093-9
[4]https://mp.weixin.qq.com/s/G42sgKhd_RmDGfetAacvAA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作者:腫瘤情報組
本文審核:于江泳 北京醫院
責任編輯:Sweet
版權申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