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探秘病理科:切下來的組織,他們拿去做了啥?

    啥是“病理”?

    病理科是查啥的?
    為啥報告要等等才能拿到?
    別說是普通人,就是住院患者
    看到這些問題,
    也是一臉“?”號。
    今天,小編就帶著這些問題
    走進河南省腫瘤醫院
    這個神秘的科室
    病理科
    看看從身上切下來的組織,
    經歷了哪些環節,
    最終生成了一份
    明確疾病診斷的報告。

    專家簡介

    夏慶欣 病理科主任 主任醫師

    張建波 病理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

    趙冬梅 病理科副主任醫師

    宋 魏 病理科主任助理 副主任醫師

    張 賀 病理科主任助理 助理研究員

    病理診斷:

    疾病分期分型金標準

    病理診斷:

    通過手術切除、內鏡活檢、細針穿刺等方式,

    獲取人體組織或細胞,

    經過一系列化學處理,

    制成病理切片,

    在顯微鏡下觀察形態及結構的改變、

    通過實驗室的特殊檢測了解

    功能代謝并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

    疾病的轉歸等,

    最后做出明確病變性質的具體診斷。
    病理診斷是絕大部分疾病,尤其是
    腫瘤疾病的診斷“金標準”

    目前省腫瘤醫院病理科開展有:
    常規病理診斷、術中快速冰凍診斷、
    細胞學診斷,
    病理實驗室還開展了免疫組化染色、
    特殊染色,FISH檢測
    及PCR檢測等相關病理檢查。

    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夏慶欣說:

    病理診斷的結果

    直接關乎疾病性質的判定,

    和后續治療方案的選擇。

    此外,通過參與

    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全流程管理
    還可以評價治療效果,
    預測藥物的敏感性等。

    穿刺會讓癌細胞擴散嗎?

    有的患者在檢查完腫瘤標志物之后,

    醫生發現異常,

    會針對患者病變部位進行

    穿刺活檢診斷

    以進一步了解病變性質。

    很多人不敢穿刺,

    擔心如果是惡性腫瘤的話,

    會因為穿刺過程,

    引起癌細胞轉移。

    趙冬梅副主任醫師說,

    穿刺活檢

    是獲取病理診斷的主要途徑之一。

    先進的技術、優良的設備、規范的操作,

    保證了穿刺安全性。

    像穿刺所用的穿刺針外層有保護管套,
    提取適量腫瘤組織后,
    管套能把提取的腫瘤物質封閉在針芯中,
    避免腫瘤組織跟健康組織接觸,
    穿刺針造成的損傷很小,
    癌組織并不會污染穿刺針道,
    是一種相對安全的
    微創性診斷手段。

    病理結果為啥要等幾天?

    患者往往需要等3-5個工作日
    才拿到常規病理診斷結果,
    為啥要這么長時間呢?

    從標本送到病理科到報告生成

    需要多個流程層層把關,

    大致分為取樣、制片、診斷、報告四個步驟。

    具體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讓我們跟隨病理科張賀博士

    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是標本前處理及固定
    標本送到病理科,
    病理技術員先進行前處理,如
    切開標本固定、涂色辨識切緣方位等,
    之后將處理好的標本浸泡在福爾馬林“固定液”
    固定 6-12小時左右。

    病理醫師對充分固定好的標本進行檢查,
    找出病變部位,
    根據不同的標本組織類型,
    將病變組織剪裁成小的組織塊,
    并標記出組織切緣、淋巴結等不同組織
    放入包埋盒中。
    然后是組織處理過程,包括
    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染色等,
    這個復雜過程一般需要16-20小時。

    包埋盒被放入全自動組織脫水機中,
    歷經十幾道程序、
    歷時十幾個小時,
    完成脫水。
    之后將標本從包埋盒里取出,
    進行石蠟包埋
    這樣方便切片,
    且可以長期保存組織,
    以備后續的各類實驗室檢測。

    針對石蠟組織進行切片
    是病理技術的關鍵環節。
    石蠟切片的厚度一般在 2-3 微米之間,

    如果1 厘米厚的組織全部進行制作,

    可以做出3000-5000張切片!

    (1厘米等于10000微米)

    病理技師把薄如蟬翼的“蠟帶”,
    放入攤片機的水面上,
    選取最好的蠟片貼在載玻片上。
    整個包埋切片耗時 2-4 小時。
    為了防止蠟片從載玻片上脫落,
    每張切需要烤片 15-30 分鐘。

    此時切好的組織薄片,只是“白片”,
    還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病變。
    技術員需對這些白片進行
    常規染色

    每張切片的染色時間約為 1 小時,
    整個染色封片的流程耗時 3小時。

    到了閱片診斷環節
    病理醫師拿到HE染色后的切片
    做出初步診斷,
    并確定是否進行深切、免疫組化、
    特殊染色、分子檢測等。

    病理醫師還要結合
    患者臨床病史、影像學資料等
    做出最準確的病理診斷意見。
    整個閱片、診斷過程,
    大概需要2-3天完成。
    病理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建波介紹:
    為防止誤診、漏診,
    初級病理醫師閱片初診后,
    還要由高級職稱的專家復核
    確保診斷準確無誤。
    一份完整的病理報告才得以發出。

    有一些病變在組織學形態上非常復雜,
    特別是一些分化差的腫瘤,
    病理醫師除了反復閱片、會診討論外,
    有時還要用到比如免疫組化、
    分子病理學及電鏡等實驗室檢測方法。

    這些方法比常規病理診斷更耗時,
    但對某些疾病的診斷卻必不可少,
    病理結果往往要等上更長時間。
    為了精確地診斷和針對性地治療,
    請大家理解和支持病理科的工作~

    科室介紹

    河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成立于1982年,經過40年的發展,先后獲批國家級病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鄭州大學臨床病理碩士學位授予點、河南省腫瘤病理和人工智能醫學重點實驗室、鄭州市疑難腫瘤病理精準診斷重點實驗室。

    病理科現有職工61人,高級職稱10人,碩士生導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7人,碩士學位者35人,國家級學會中任職者2人。在淋巴造血系統疾病、消化系統腫瘤、乳腺腫瘤、甲狀腺腫瘤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亞專科特色和診斷優勢。

    科室現有面積1500平方,擁有全自動免疫組化儀、全自動熒光原位雜交檢測儀、全自動病理切片掃描儀、病理染封一體工作站等大型儀器設備,開展常規組織病理、細胞病理及分子病理診斷業務;作為河南省疑難病例會診分中心,同時與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建立有國際遠程會診平臺。

    近3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課題4項,廳局級課題6項,發表SCI論文16篇,參編國內共識4項,逐漸成為國內領先的腫瘤病理學醫、教、研基地。

    專家簡介

    夏慶欣

    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委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淋巴瘤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分會委員,《美國外科病理學雜志》中文版青年編委,美國Creighton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德國Oldenburg大學附屬醫院訪問學者,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從事病理診斷工作20余年,研究方向為胃腸道腫瘤、甲狀腺腫瘤、淋巴造血系統腫瘤。目前承擔省級課題2項,獲科技成果獎3項。

    張建波

    病理科副主任,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多原發與不明原發腫瘤專會委員、食管癌協作組委員,中華醫促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委會委員,河南省醫師協會病理分會副會長,河南省醫學會病理分會委員,河南省肺癌聯盟委員會常委,河南省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委會常委、骨與軟組織腫瘤專委會委員,鄭州市醫學會病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良、惡性腫瘤病理診斷,特別是胸部腫瘤、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軟組織腫瘤的病理診斷。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參編衛生部《區域臨床檢驗與病理規范教程》一部。

    趙冬梅

    病理科副主任醫師,病理科診斷外檢組組長,從事病理診斷二十余年,擅長多種良、惡性腫瘤,尤其是女性生殖系統腫瘤、消化系統腫瘤及頭頸甲狀腺腫瘤的病理診斷。發表論文10余篇,參與河南省衛生廳科技攻關項目2項,獲得河南省醫藥衛生科技成果1項。

    宋 魏

    病理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博士,從事病理診斷工作十余年。河南省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生命關懷協會淋巴瘤聯盟委員,河南省醫學會病理學分會淋巴造血系統疾病學組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鄭州市醫學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鄭州市醫學會病理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篇,核心論文十余篇。

    張 賀

    病理科主任助理,助理研究員,生物醫學博士(后),鄭州大學碩士生導師,河南省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分會首屆青年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第一屆分子病理學組委員,河南省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病理技術學組委員。
     
    研究方向:腫瘤微生物組與代謝重編程;腫瘤熱點突變基因與蛋白表達研究;非模式動物氧化應激與抗衰老的分子機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國博士后面上項目資助1項,發表SCI論文6篇,核心期刊4篇。

    審核:龐紅衛

    編輯:常 榕

    作者:常 榕

    攝影:李 昂

    感謝病理科全體同事提供幫助

    綜合FM955《大醫生來了》報道

    圖片部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