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一到冬天,不少姐妹都進入了“囤肉”模式,奶茶、火鍋,不僅什么熱量高就吃什么,每日的晨跑也因為氣溫下降堅持不下去了。本以為這些肉肉在夏天來之前減掉就好,但有人卻因為長胖癌癥找上門了……
隨著居民生活結構的改變,飲食類型的轉化,中國人群的肥胖問題日益凸顯。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最新數據,我國已有超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18歲超重率為34.3%,肥胖率為16.4%。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與多種腫瘤的發生息息相關。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肥胖是公認的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據研究顯示,肥胖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2.65倍,重度肥胖者達4.66倍,肥胖引起的女性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2021年8月《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了《超重或肥胖人群體重管理流程的專家共識(2021年)》對超重及肥胖進行了詳細說明:根據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判定:24.0kg/m2≤BMI<28.0kg/m2為超重,BMI≥28.0kg/m2為肥胖。當然除了這個最常用的指標,腰圍、體脂率等也可用于評估肥胖。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被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征。目前認為肥胖導致子宮內膜癌可能與脂肪過多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性激素結合球蛋白降低減慢了雌激素代謝等有關。從多方面入手控制肥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內膜癌的發生風險。
運動:久坐是目前唯一確定可降低絕對活動能量消耗的因素,易導致肥胖。女性在非經期選擇游泳、跑步等,呼吸頻率達40-50次/分、最大運動心率(170-當前年齡)次/分;經期可選擇慢跑、快走等,均每天持續60分鐘。當然,肥胖患者在運動時需要克服更大的工作負荷,會增加全身諸多系統的負擔,尤以心血管系統影響顯著,因此,必要時運動總量和持續時間建議專業評估后精準實施。
飲食:能量過度攝入是導致肥胖的根本原因。禁食過于極端,絕大部分人不能接受;飲食結構的調整更適合大眾,含糖飲料、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均可導致肥胖,而保持食物能量恒定的情況下外加膳食纖維素更適合減肥。《2015年美國膳食指南》推薦高質量地中海飲食可預防肥胖。
減肥手術:對于重度肥胖的患者,可以考慮通過減肥手術達到減肥的目的。
治療多囊卵巢(PCOS)和二甲雙胍的應用:PCOS易合并肥胖,長期的無排卵導致子宮內膜受單純雌激素刺激,胰島素抵抗等也增加了內膜癌的發生風險。“神藥”二甲雙胍已用于PCOS的治療中,它作為胰島素的增敏劑,可改善PCOS的胰島素抵抗。而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二甲雙胍還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使用二甲雙胍似乎與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總生存期的改善和癌癥復發風險的降低有關。即使是應用高效孕激素治療的早期內膜癌患者,同時應用二甲雙胍可增加內膜癌細胞對孕激素的敏感性。
目前認為手術仍為首選的治療方法,規范術式是子宮及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手術淋巴結分期,對于卵巢的去留,中國相關指南建議除外特殊情況,年齡≤40歲可保留卵巢,酌情可放寬至45歲。建議使用微創手術。
對于低風險患者,不推薦輔助治療,對于中-高風險者,根據患者年齡、腫瘤分子分型等決定是否推薦輔助治療。
除了腫瘤,肥胖引起的心腦血管、內分泌問題在無形中影響著居民健康。人們習慣性認為肥胖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學問題,其實肥胖所引起的醫療、社會負擔問題,以及因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更應引起重視。體重的長期科學管理任重道遠,規范實施各項共識規定更是重中之重,社會宣教和信息化智能管理相結合,可以加強與患者的互動,提高患者依從性,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1]杜娟,阮祥燕.多囊卵巢綜合征與子宮內膜癌[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1,49(1):11-13
[2]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管理分會,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醫學營養產業分會,等.超重或肥胖人群體重管理流程的專家共識(2021年)[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21,15(4):317-322
[3]王珊珊,韓永和,李敏.飲食和腸道微生物對肥胖的代謝調控作用與機制[J]生命的化學,2021,41(3):541-551
[4]崔雯錦,陳國芳,劉超.高脂飲食與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誰是導致肥胖的元兇?[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20,40(6):403
[5]黃禾,田秦杰.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在婦科疾病的臨床應用[J]生殖醫學雜志,2016,25(6):580-584
[6]張曉云,孫京,楊子艷.醫學營養指導聯合運動療法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糖脂代謝和胰島素抵抗水平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21,30(1):91-95
[7]陳放,崔玉蘭.二甲雙胍與子宮內膜癌發病機制關系的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8,26(3):486-488
[8]楊亞男,郭劍鋒,蔡晶,等.二甲雙胍在早期子宮內膜癌中的應用[J]現代腫瘤醫學,2021,29(12):2173-2176
[9]李志剛.專家視角:ESGO/ESTRO/ESP子宮內膜癌患者管理指南.婦產科網.2021-01-26
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DZ231100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