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肺結節是惡性還是良性?3張流程圖總結了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什么樣的結節惡性可能性大?需要多久復查1次CT?什么時候需要活檢明確結節的性質,甚至直接手術切除?

    自從低劑量CT掃描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被發現”自己肺上長了一個或多個結節。在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的時代背景下,許多人為此茶飯不思、寢食難安。

    肺上長了結節是不是就意味著自己得肺癌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其實,肺結節不僅困擾著患者和家屬,同時也是臨床醫生,尤其是呼吸科醫生和胸外科醫生需要面對的問題。
    很多患者發現肺結節的時候沒有任何癥狀,是CT檢查偶然發現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思考,什么樣的結節惡性可能性大?需要多久復查1次CT?什么時候需要活檢明確結節的性質,甚至直接手術切除?
    《英國醫學雜志》[1]圖文并茂地給大家總結了肺結節的評估流程及處理方法。這篇臨床實踐指南以英國胸科協會(BTS)2015年發表的肺結節評估指南[2]為藍本,同時參考了美國弗萊施納學會(Fleischner Society)2017年發表的偶發性肺結節的評估指南[3]

    干貨滿滿,一起來看!
    基本概念
    究竟什么是肺結節?只要肺上長了東西就是肺結節?

    當然不是。
    肺結節的影像學定義是被肺實質完全包圍、界限清楚且直徑≤30 mm的病變。

    直徑>30 mm的病變是腫塊而非結節,其惡性概率顯著更高。
    偶發性肺結節則是指偶然發現且沒有相應體征和癥狀的肺結節。有時會發現偶發性多發性肺結節,此時診斷性評估針對主要類型或最可疑的結節(如最大或在生長的結節)。
    結節的形態分為實性或亞實性,亞實性結節可進一步分為純磨玻璃結節(無實性成分)和部分實性結節(含有磨玻璃成分和實性成分)(見下圖)。

    圖1-3 (圖A為實性結節;圖B為部分實性結節;圖C為純磨玻璃結節)
    肺結節的病因
    咱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發現肺結節就意味著得肺癌?顯然不是。
    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4]結果顯示,由于CT掃描的普及,肺癌僅占偶發性肺結節病因的1%。下表列舉了肺結節的常見病因。

    表1 肺結節的常見病因
    惡性病變
    良性病變
    支氣管肺癌
    錯構瘤
    肺轉移癌
    肉芽腫
    類癌
    類風濕結節
    動靜脈畸形
    感染,包括結核和真菌
    肺內淋巴結
    淀粉樣變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研究人群和所用確診方法的差異,各研究關于各病因的估計發生率存在很大的差異。
    由于肺癌在惡性腫瘤中死亡率高,很多患者診斷時已經是晚期,因此,對于肺結節的患者需要評估其有無惡性風險,根據惡性風險的高低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診斷和治療措施。
    肺結節大小的評估
    多項研究表明,結節大小是惡性腫瘤的獨立預測因素,結節越大,惡性腫瘤的風險越高。
    此外,肺結節大小的變化也是預測惡性腫瘤的重要指標,評估體積倍增時間(volume doubling time,VDT)有助于預測肺結節的惡性概率。
    傳統用于評估結節大小的指標是直徑,一般通過影像學測定結節的長徑和短徑,以兩者平均值的取整毫米數作為直徑。
    由于肺結節大小、形態各異,這種測定方法判斷結節大小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BTS指南更推薦肺結節體積作為結節大小的評估指標。
    目前有多種軟件可以計算被篩選出的結節的體積大小,被稱為半自動體積分析(見下圖),體積增長超過25%被認為是有意義的。

    圖4 [半自動體積分析顯示,肺結節從5個月前的172mm3(上圖)增長至351mm3(下圖)]

    圖5-6 (CT平掃肺窗顯示,同一結節較5個月前增大)
    肺結節的評估
    定量預測模型
    肺結節的初始評估應該利用臨床特征、影像學特征以及定量模型來確定惡性概率。根據惡性概率再決定進一步的處理方式,包括CT監測或組織活檢。
    目前沒有哪種定量預測模型優于其他模型,但所有模型都結合了臨床特征與影像學特征來估計惡性概率,常用的定量模型包括Brock模型[5]和Herder模型[6]
    Brock模型的變量包括:年齡、性別、有無肺癌家族史、有無肺氣腫、結節大小、結節是否位于肺上葉、結節類型、結節數量及有無毛刺征。
    不同于其他模型,Bcrock模型將結節衰減情況(實性、磨玻璃、部分實性)作為能影響惡性風險的變量。腺癌更可能表現為亞實性和部分實性結節,因此Brock模型中的腺癌比例較高,與其他模型相比有獨特優勢。
    Herder模型的變量包括患者和結節兩部分特征,患者特征包括年齡、當前或既往有無吸煙史、既往有無胸外惡性腫瘤病史,結節特征包括結節大小、結節是否位于肺上葉、有無毛刺征以及PET-CT結果(無代謝活性、低代謝活性、中等代謝活性和高代謝活性)。
    由于Herder模型納入了PET-CT結果,后者能夠通過標準攝取值(SUV)來衡量良惡性病變,因此用于進一步評估惡性風險較高人群的惡性腫瘤風險。
    實性結節的評估流程
    BTS指南根據結節的形態(實性或亞實性結節),分別給出了相應的評估和處理建議,評估指標包括結節形態、結節大小以及定量模型等。
    有明確良性特征(如錯構瘤、典型肺裂周圍結節)或結節較小(直徑<5 mm或體積<80 mm3)的實性結節患者,一般無需CT監測或進一步處理。

    圖7 (左圖:典型肺裂周圍結節;中間圖:非典型肺裂周圍結節;右圖:非肺裂周圍結節)
    對于結節較大(直徑>8 mm或體積>300 mm3)的實性結節患者,需要通過Brock模型評估惡性風險。當惡性風險較高(>10%)時,再利用Herder模型進行進一步惡性風險評估,以決定后續處理方式。
    當結節大小介于兩者之間(直徑5-8 mm或體積80-300 mm3)時,則需要通過CT監測評估結節的惡性風險。具體流程見下圖。

    圖8 (實性結節評估流程圖)
    直徑≥6 mm或體積≥80 mm3的實性結節患者,需要在基線評估3個月后復查CT,如體積倍增時間(VDT)<400天或發現結節增長的明確證據,則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明確結節性質。
    對于直徑5-6 mm的實性結節患者,一般在基線評估1年后復查CT,根據結節大小變化或VDT決定后續處理方式。
    結節體積穩定的患者無需后續處理,而結節直徑穩定的患者需要在基線評估2年后復查CT,如結節大小穩定可停止CT監測。具體流程見下圖。

    圖9 (實性結節CT監測流程圖)
    亞實性結節的評估流程
    實性結節的評估說完了,咱們再來看看亞實性結節怎么處理,其與實性結節相比有何不同。
    直徑<5 mm或4年間大小穩定的亞實性結節患者無需后續處理,相反則需要每3個月復查胸部CT評估結節變化。
    如結節大小穩定,需要進一步利用Brock模型評估結節的惡性風險,并且根據結節形態變化以及患者意愿決定后續處理方法。
    如結節增長或形態發生變化(如新出現實性成分),則考慮外科手術切除或非手術治療。具體流程見下圖。

    圖10 (亞實性結節評估流程圖)
    通過上述流程圖,大家應該對肺結節的處理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可根據指南進行個體化調整。
    因為肺結節的處理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實施,如果患者身體狀況不適合任何后續治療,那么明確結節性質也沒有意義。此外,部分檢查費用較高、組織活檢或外科手術更是有創操作,所以一定要充分權衡利弊并且尊重患者的意愿。

    參考文獻

    [1]I T H Au-Yong,W Hamilton,J Rawlinson,et al.Pulmonary nodules.BMJ 2020;371:m3673.

     
    [2]Callister ME,Baldwin DR,Akram AR,etal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Pulmonary Nodule 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nodules.Thorax 2015;70(Suppl2):ii1-54.

     
    [3]MacMahon H,Naidich DP,Goo JM,etal.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Radiology 2017;284:228-43.

     
    [4]Horeweg N,van Rosmalen J,Heuvelmans MA,etal.Lung cancer prob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T-detected pulmonary nodules:a prespecified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NELSON trial of low-dose CT screening.Lancet Oncol 2014;15:1332-41

     
    [5]McWilliams A,Tammemagi MC,Mayo JR,etal.Probability of cancer in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first screening CT.N Engl J Med 2013;369:910-9.

     
    [6]Herder GJ,van Tinteren H,Golding RP,etal.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 to characterize pulmonary nodules:validation and added valu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hest 2005;128:2490-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