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長江學術帶乳腺聯盟專家帶你追乳腺癌“熱點”了!
在2022年開年之時,長江學術帶乳腺聯盟(YBCSG)攜手醫學界傳媒開啟2022新年學術秀,結合2021年乳腺癌的進展進行年度盤點和未來方向預測,就爭議性話題進行探討,為中國臨床腫瘤醫生帶來精彩的學術回顧以及展望。
YBCSG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劍教授在大會開場時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新年學術秀,各位同道掌握十大年度關鍵詞并提前感知2022年乳腺癌治療的新趨勢;也期待2022年YBCSG的各位委員能夠多出學術成果,占領學術高地。”本文汲取了YBCSG新年學術秀中的精華部分,以饗讀者。
YBCSG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上海長海醫院李恒宇教授介紹了2021年乳腺癌學術關鍵詞,同時帶來了2021年度乳腺癌治療領域遺傳與基因方面的研究進展,詳細解讀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和外科腫瘤學會遺傳性乳腺癌管理指南以及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遺傳/家族高危評估指南中的檢測標準的相關更新。
圖1
李恒宇教授結合新進展,分析了中等外顯率易感基因的臨床管理策略,從篩查到預防與治療,并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同時,隨著OlympiAD研究、OlympiA研究的數據出爐,進一步明確了BRCA基因檢測的價值以及PARP抑制劑(PARPi)的應用范圍和獲益人群。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也緊跟最新進展進行了更新。在乳腺癌多基因檢測方面,主要分析了乳腺癌術后輔助化療的人群選擇,以RxPONDER研究、MINDACT研究的新結果,進一步明確了化療、內分泌治療的獲益人群。
YBCSG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羅婷教授深度解讀了HER2-ADC在乳腺癌治療領域中的進展,DESTINY-Breast03研究結果展現了DS-8201的顯著優勢:遠超于現有治療方案的治療效果和可控的安全性——引領了ADC藥物的治療飛躍,改寫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格局。同時近期的亞組分析結果更是給予穩定性腦轉移這類預后更差、治療難度更大的人群以新希望。
圖2
除了DS-8201以外,目前HER2-ADC的研發情況已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ARX778、MRG002、A166、RC-48等藥物均展現出一定治療潛力。羅婷教授指出:“來自于HER2-ADC特有的可裂解連接子、高效的細胞毒載荷和旁觀者效應,使得ADC治療拓寬了抗HER2治療的獲益邊界,讓更多HER2低表達乳腺癌患者獲益。最近的DAISY研究也證實DS-8201在部分極低HER2表達的IHC0+的患者也存在治療潛力,讓我們非常期待未來ADC在HER2低表達人群中所帶來的新突破。”
YBCSG副主任委員、南昌市第三醫院陳文艷教授帶來了“年度學術關鍵詞”年輕乳腺癌的重磅研究進展解讀,并對化療新趨勢進行了預測。陳文艷教授對卵巢功能抑制(OFS)的最佳搭檔:芳香化酶抑制劑(AI )vs 他莫昔芬(TAM);SOFT&TEXT研究數據更新;年輕乳腺癌年齡界定爭議問題;Luminal A型年輕乳腺癌患者輔助化療能否獲益等問題進行了一一解讀。
圖3
同時陳文艷教授對BRCA1/2 突變人群化療必要性、新紫杉類化療藥物、化療藥物組合、UTD1聯合卡培他濱Ⅲ期臨床研究最終分析、晚期化療藥物時間&劑量等方面進行了深度解讀。
YBCSG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韓興華教授對年度學術關鍵詞PARPi進行了精彩總結。韓興華教授指出:“奧拉帕利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乳腺癌適應癥可謂是開創了PARPi在乳腺癌治療領域的先河。”同時PARPi的應用范圍也逐漸從BRCA基因突變陽性到同源重組修復(HRR)陽性進行轉變。韓興華教授介紹了一項中國多癌種同源重組修復途徑胚系突變的回顧性研究。
圖4
從OlympiAD到OlympiA研究,PARPi在早期乳腺癌領域也展露出了出色的療效。因此,精準鑒別BRCA胚系突變(gBRCA)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至關重要。同時PARPi輔助治療的適用人群、與其它療法對比孰優孰劣等問題,尚無定論。韓興華教授表示PARPi的聯合治療或是未來乳腺癌發展的方向。
YBCSG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人民醫院李薇教授解讀了CDK4/6抑制劑(CDK4/6i)的前沿進展。CDK4/6i聯合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HR+)乳腺癌患者治療選擇之一。自2014年以來,PALOMA-1、2、3,MONARCH-1、2,MONALEESA-2、3等研究結果公布,CDK4/6i逐步改變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格局。
圖5
CDK4/6i二線治療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同樣給患者帶來生存獲益。PALOMA-3、MONARCH-2、MONALEESA-3、DWANA-1研究結果均支持CDK4/6i聯合氟維司群有效延長HR+,HE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目前,CDK4/6i已被證實一線治療、二線治療均能使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獲益。各大指南將CDK4/6i聯合治療列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線首選治療。
YBCSG副主任委員、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劉蜀教授對年度學術關鍵詞PI3K抑制劑(PI3Ki)的相關前沿研究進行了深度解讀并對內分泌新診療趨勢進行了展望。劉蜀教授指出,在逆轉內分泌治療耐藥方面,PI3Ki已經“展露頭角”。SOLAR1、BYlieve、BELLE-2、SANDPIPER、POSERIDON等研究均顯示出PI3Ki可觀的應用前景,期待更多數據支持。
圖6
在內分泌治療新趨勢方面,劉蜀教授表示:晚期內分泌治療多種藥物百花齊放,患者生存得以延長;早期輔助內分泌治療基因檢測助力精準治療,靶向“+”再添新證;新輔助內分泌治療選擇合理有效的觀察指標至關重要,更多臨床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
YBCSG副主任委員、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齊曉偉教授分享了PD-1/PD-L1抑制劑在三陰性乳腺癌(TNBC)治療中的進展。IMpassion031研究、KEYNOTE-522研究、GeparNuevo研究、NeoTRIP研究四大新輔助免疫治療研究提示蒽環類藥物仍不可或缺,免疫聯合化療仍是優勢治療模式,化療能否做“減法”仍需更多數據支持。在療效預測指標方面,早期TNBC新輔助免疫治療并不依賴PD-L1表達、淋巴結狀態等因素,因此仍需進一步探索精準的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早期TNBC輔助免疫治療也仍在進行中。
圖7
IMpassion-131、KETNOTE-355研究為PD-L1表達陽性的晚期TNBC患者免疫治療提供了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更多免疫聯合化療的研究不斷探索中。
YBCSG副主任委員、浙江省腫瘤醫院鄭亞兵教授總結了乳腺癌治療領域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的重磅進展,鄭亞兵教授指出,乳腺癌靶向治療已經從過去的循序漸進轉變為齊頭并進的階段。
圖8
TKI在抗HER靶向治療已經與大分子單抗、ADC藥物已經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由于作用機制獨特,對于曲妥珠單抗經治患者,TKI能發揮其優勢扭轉耐藥。同時由于TKI分子量較小,容易穿透血腦屏障,對于腦轉移患者具有獨特的療效,并且安全性較高。TKI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會在新輔助、輔助治療延長以及晚期一線治療中尋找新的適應癥以及在三陽性乳腺癌患者中與內分泌藥物聯合以探索新的治療模式。
YBCSG副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熊慧華教授帶來了乳腺癌腦轉移治療進展&展望的精彩報告。以腦轉移為首發轉移臟器的HER2陽性乳腺癌可能代表了預后相對較差的特殊生物學特性。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圖卡替尼聯合曲妥珠單抗和卡培他濱可作為HER2陽性乳腺癌腦轉移的可選治療方案。
圖9
在靶向藥物可及性增加的背景下,腦部放療對HER2陽性乳腺癌腦轉移的患者尚不能被完全取代,未來需探索HER2 ADC藥物與腦部放療的最佳組合方式,腦轉移實體瘤治療仍是以多學科會診(MDT)模式為主。
圖10
最后,YBCSG副主任委員、福建省立醫院葉松青教授總結道:“時代在變化,治療理念也在不斷的更新。展望2022年,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新型藥不斷的研發,越來越多的臨床基礎及轉化研究數據,為臨床的決策提供更多的知識,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獲益。長江學術帶乳腺聯盟將繼續以促進長江流域內外乳腺癌診療技術交流為己任務,積極開展乳腺癌的多中心臨床研究,推動和提高乳腺癌從業人員的規范化診療的技術水平,助力青年醫師的成長。”
關于長江學術帶乳腺聯盟(YBCSG)
長江學術帶乳腺聯盟(YBCSG)是長江學術帶腫瘤協作組(YCOG)的分支團體,以促進長江流域內外乳腺癌診療學術交流為己任,積極開展乳腺癌多中心臨床研究;推動乳腺癌專業的繼續教育、規范和提高乳腺癌從業人員的水平。YBCSG開辦了十二學院,乳外與整形學院、放療學院、靶向與免疫學院、HER2之家、支持與康復學院、診斷學院、臨研學院、內分泌學院、基因與遺傳學院、化療學院、新輔助學院、基礎與轉化學院,得到普遍關注和好評。
目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劍教授擔任YBCSG主任委員,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恒宇教授擔任YBCSG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來自聯盟各省市的李薇教授、鄭亞兵教授、葉松青教授、韓興華教授、陳文艷教授、熊慧華教授、王守滿教授、齊曉偉教授、羅婷教授、聶建云教授、劉蜀教授擔任副主任委員。
關注醫生端
關注患者端
關于醫學界傳媒(“醫學界”)
“醫學界”是中國領先的醫學新媒體和醫生服務平臺,以“服務醫者、改善醫療”為宗旨,向醫務工作者提供專業、及時、可靠的內容,目前擁有醫學界腫瘤頻道、醫學界血液頻道、醫學界癌友會等20多個臨床專科微信訂閱號,超1000萬用戶訂閱。由“醫學界”重磅推出的“醫學界醫生站APP”,主要為醫者提供醫學資訊、專家直播、臨床課程、考試題庫等精品內容,同時配備用藥查詢、指南,輔助醫生臨床決策,截止目前注冊用戶超過250萬。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作者:uu
本文審核:長江學術帶乳腺聯盟
責任編輯:Sweet
作者招募
醫學界腫瘤頻道招募兼職作者啦!
如果你是【熱愛寫作】的【腫瘤相關科室醫生、病理醫生】,如果你相信【醫學知識傳播的價值】,為臨床醫生提供高質量、有啟發性的內容,就快來聯系我們吧~
要求:
1、腫瘤相關科室、病理醫生,臨床藥師;
2、有時間、有興趣,對文字有追求;
3、英文水平佳;
4、有臨床經驗,能在臨床實踐基礎上進行文獻查找、編譯工作。
微信:result_crazy(最好附上作品,時間充裕者優先~)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確可靠,但并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版權申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