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乳腺癌隨訪與管理指南發布!5張流程圖、3張表說清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在中國要如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科學管理,來看看馬飛教授是怎么說的!

    乳腺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癌癥,其發病率逐年增高的同時患者發病年齡亦有愈發年輕化的趨勢。近年來隨著治療手段與技術的不斷提升,乳腺癌患者“帶癌生存”時間不斷延長,患者所需隨訪時間也隨之延長。同時,心血管、骨以及心理健康等伴隨疾病不僅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可影響患者生存獲益。


    因此,為進一步延長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獲益,對乳腺癌患者規范有序地展開隨訪隨診工作必不可少。近期,最新修訂的《中國乳腺癌隨診隨訪與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下稱《指南》)得以發布。醫學界腫瘤頻道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對此次《指南》的更新要點以及我國乳腺癌診療現狀進行點評、解讀。

    乳腺癌 “帶癌生存”人群數量眾多,需要進行規范化管理

    2020年,我國乳腺癌新發病例數達42萬例,為我國女性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之首,占整體女性惡性腫瘤的19.9%,目前我國乳腺癌有三大特點:

    第一,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相比,我國乳腺癌患者發病年齡更早,患者更為年輕;


    第二,我國城市人群乳腺癌發病率要高于農村人群;


    第三,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長速率高于歐美發達國家。

    3年期間,《指南》產生了這些理念上的變化

    2022版《指南》是在2019版《乳腺癌隨訪及伴隨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基礎上進行的更新修訂。這三年期間,國內乳腺癌診療水平不斷提高,多種創新藥物相繼獲批上市并進入醫保,這也使腫瘤工作者需要對患者院外治療期間的生活方式、質量以及其他非腫瘤疾病愈發關注重視。


    在2022版《指南》中,對患者循環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以及皮膚與皮下組織等數十種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均給出了具體的介紹與管理規范。對于不同病理類型的患者需進行何種隨診隨訪項目已有具體及介紹。


    表1 乳腺癌及全方位健康管理隨診隨訪項目匯總

    馬教授指出:“過去由于患者生存期較短,臨床醫生往往可能僅關注心血管、骨健康等乳腺癌患者常見合并疾病。但隨著患者生存期的不斷延長,醫生應該對患者進行更加廣泛的關注,例如疫情期間,如何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對患者進行科學管理,亦需要廣大臨床醫生加以重視。除此之外社會、心理、軀體等因素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同樣需要科學的評估與關注。”


    與2019版《指南》相比,2022版《指南》在名稱上有兩處變化,這也體現出兩版指南理念認知上的變化。第一,“從‘隨訪’到‘隨診隨訪’”,臨床醫生在實踐工作中,不能僅僅只通過遠程隨訪了解患者病情現狀,更要督促患者主動至醫院進行復診工作,以便從醫生和患者兩個角度來持續關注病情狀態。

    第二,“從‘伴隨疾病全方位管理’到‘健康管理’”,正如馬教授所提到的,過去因各方面主、客觀原因,醫生往往僅關注患者部分“常見”伴隨癥狀或疾病,但隨著乳腺癌“帶癌生存”時間不斷延長,人群數量不斷增多,一些并不常見的合并癥往往同樣具有大量患者。因此需要臨床工作者從更高的角度,更廣泛的關注患者的健康問題。

    除此之外,2022版《指南》引入了患者報告結局(PRO)的指標。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讓患者通過填寫相關調查量表,時期從患者的角度來評估治療的療效。雖然PRO在我國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在部分歐美國家早已將其列入為相關研究重點評判之一。這體現出2022版《指南》對患者管理進行多維度評估的理念。

    表2,3 可以與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普適性與特異性量表

    馬飛教授同時指出:“考慮到我國患者經濟條件水平、教育文化水平,我國的歷史文化特征等均與歐美西方國家有較大差異,因此指南中的PRO量表未來仍需進一步進行優化,以期更加符合我國患者的實際情況。”


    “對于乳腺癌換的管理不僅要做到‘規范化’、也要做到‘個體化’。”馬飛教授同時強調,“不同患者接受不同藥物治療所產生的療效與不良反應皆有不同,甚至相同患者在不同時期接受同一種藥物治療所產生的療效與不良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指南》對不同分期的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段治療后需如何制定隨診隨訪策略,醫生要如何預防患者產生不良反應,患者產生不同不良反應后要如何進行針對性地處理均做出了非常詳細的介紹與推薦。


    圖1-5 不同藥物所致不同不良反應管理路徑圖

    未來對乳腺癌患者要做到“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

    “眾所周知,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龐大,我國乳腺患者絕對數量早已位列世界第一,照此發展我國乳腺癌患者數量將進一步增多,因此未來對于乳腺癌的防控工作將是我國重點國家戰略。”馬飛教授在采訪中說道。可喜的是,隨著我國乳腺癌診療水平地逐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得到了極大保障,2015年中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83%,部分地區甚至更高。因此,我國有非常多“帶癌生存”的乳腺癌患者。而這一人群數量也必將隨著發病率與生存率的持續增高而不斷增多。

    “目前,我國乳腺癌規范化診療現狀以及患者生存數據在所有癌種中均排名前列,乳腺癌‘帶癌生存’人群數量已占全部腫瘤患者的40%左右,而這一數字未來將會更高。”馬飛教授強調,“但在乳腺癌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多數時間是在院外進行藥物維持治療或康復,且多數乳腺患者可能會伴有呼吸、心血管、心理等其他疾病,因此對院外患者的規范化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雖然我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83%,是所有腫瘤患者中生存率最高的癌種。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是有差距的,在歐美發達國家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發病率更是高達95%以上。因此與NCCN、ASCO或ESMO等國際指南相比,2022版《指南》更符合國內乳腺癌診療現狀,內容也更為詳細。


    “目前我國衛生經濟水平、患者醫學知識了解水平均與發到國家有很大差距。如PET-CT、核磁檢測等影像學檢測設備的普及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多數患者影像檢查均通過超聲檢測完成。”馬飛教授談道,“目前國內最大的問題便是醫療資源與醫療需求的嚴重失衡,因此,通過《指南》對患者進行‘規范化’、‘個體化’的管理,也是希望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現有醫療資源對患者提供服務。”


    近年來,對于乳腺癌患者的管理一直在強調“全方位、全周期”的“兩全管理”模式。“如果說《中國乳腺癌隨診隨訪與健康管理指南》是在強調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管理。未來要將乳腺癌防控戰線前移,不僅僅要做到‘控’,更要落實‘防’的理念,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周期’管理。加強對乳腺癌的科學預防,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這也必將是國家未來的工作重點之一。”馬飛教授在采訪最后說道,“乳腺癌是我國最早開展癌前篩查工作的癌種之一,除了篩查還要做好科普工作,真正從源頭幫助大眾做好乳腺癌預防工作,以降低我國乳腺癌的發生率。”

    專家簡介

    馬飛 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治療中心主任。兼任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專委會秘書長、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委會副主委、國家癌癥中心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規范委員會秘書長、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健康科普專家、中國藥師協會腫瘤專科藥師分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分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多原發和不明原發腫瘤專委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委會秘書長、全國女性卵巢保護與抗衰促進工程專委會副主委、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腫瘤分會總干事長、中華腫瘤健康管理學院院長、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傳播分會副會長、博鰲腫瘤創新研究院理事長、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腫瘤治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腫瘤化療質控專委會主委等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醫生”、“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等榮譽稱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