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隨著2021年6月我國首個且目前唯一一個高選擇性MET抑制劑賽沃替尼的獲批上市,中國腫瘤患者迎來了MET元年,MET靶向治療走向了新征程。為響應國家政策,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在腫瘤領域落地,醫學界傳媒推出“MET勝例在沃——罕見突變腫瘤MET抑制劑賽沃替尼治療優秀病例征集活動”,向廣大腫瘤臨床醫生征集典型病例,以臨床病例展示為載體,以大咖病例點評為橋梁,提高臨床醫生對MET通路異常的認識,推動罕見突變腫瘤的規范化診療。
2022年1月,共5個優秀病例入選并發布在醫學界腫瘤頻道,分別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郭倩倩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佳麗教授、山西省腫瘤醫院沈芳芳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韓森教授、天津市腫瘤醫院李鵬教授提供。對此,本平臺特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胡成平教授針對這5個病例進行總結點評。
病例1: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IVB期左肺腺癌伴腦轉移患者,一線培美曲塞+順鉑化療療效不佳,疾病快速進展。二線接受賽沃替尼600mg qd po治療后,肺部病灶快速縮小,腦轉移灶也明顯改善,改善腫瘤達到部分緩解(PR),患者獲得了8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PFS)。(點擊查看完整病例)
病例2:65歲女性患者,最初診斷為右肺上葉前段腺癌(T4N1M0,IIIb期),EGFR 19del突變。經過吉非替尼治療后,腫瘤進展為IV期,并出現EGFR繼發耐藥,基因檢測為EGFR 19del伴MET擴增。患者入組了MET抑制劑賽沃替尼臨床試驗,予以賽沃替尼聯合吉非替尼聯合治療至今。最佳療效為PR,截止到2022年1月,患者PFS達58個月,持續隨訪中。(點擊查看完整病例)
病例3:58歲女性右肺上葉癌腺癌(T4N3M1a,IV期)患者,最初基因突變類型為EGFR L858R突變。在經歷一波三折的治療后,患者發生了EGFR L858R伴MET擴增導致的耐藥。之后患者接受賽沃替尼+奧希替尼治療,轉移灶迅速縮小。(點擊查看完整病例)
病例4: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晚期肺肉瘤樣癌患者,一線治療采用賽沃替尼治療,療效良好,達到PR,獲得了7個月的PFS,且不良反應可耐受。賽沃替尼耐藥后,二線治療采用卡博替尼,三線治療采用克唑替尼,均很快出現疾病進展(PD),患者的總生存期(OS)達15個月。
病例5:40歲女性,因胸痛入院,被診斷為左肺下葉肺癌,且雙肺、胸膜、骨轉移,分期為T1CN0M1b ⅣA期,伴EGFR 21外顯子突變,予以EGFR-TKI吉非替尼治療,后因不良反應替換為奧希替尼治療。患者17個月后疾病進展,出現耐藥,入組臨床研究進行免疫治療。經免疫治療一段時間后,患者出現腦膜浸潤,并伴有MET 擴增,予以奧希替尼聯合賽沃替尼治療后,患者腫瘤縮小,腦膜浸潤消失,順利出院。
MET抑制劑賽沃替尼在中國上市,不僅打開了中國MET靶向治療之門,為國內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曙光,而且提高了腫瘤醫生對基因檢測的重視,推動了中國腫瘤精準治療邁上新的臺階。
舉辦“MET勝例在沃——罕見突變腫瘤MET抑制劑賽沃替尼治療優秀病例征集活動”,一方面希望從不同類型病例中與廣大臨床工作者共同學習,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能夠推動臨床的規范化診療,使更多存在罕見靶點突變的患者能夠及時得到高效治療。
2022年1月份共入選了來自全國各地不同醫院的5個優秀病例,其中2例為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另3例為繼發性MET擴增引發的EGFR-TKI耐藥病例,且大部分病例屬于治療難度大的類型,比如肺肉瘤樣癌、存在腦轉移、超后線治療等。
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患者經過賽沃替尼治療,都獲得了遠遠超過以往標準治療方案的療效獲益。其中一例繼發性MET擴增耐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經賽沃替尼治療至今已獲得58個月的PFS,這樣的數據在以往可以說是無法想象的。賽沃替尼為MET通路異常的患者提供了長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機會,未來隨著基因檢測的普及、技術和流程優化,以及規范化診療水平的提高,有望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
接下來總結一下這5個病例帶來的經驗教訓,希望廣大同仁能夠從中有所借鑒。
精準治療,檢測先行。MET 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是重要的原發致癌驅動基因變異,在肺癌中的發生率約為3%-4%[1]。MET擴增是EGFR-TKI治療后的耐藥機制之一,一/二代EGFR-TKI耐藥后發生率為5%-21%[2-3],三代EGFR-TKI耐藥后發生率為15%-30%[4-5]。
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和MET擴增檢測已獲得2021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NSCLC)診療指南》[6]的II級推薦。指南指出,對于晚期NSCLC患者,推薦檢測MET擴增和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等基因,通過在腫瘤組織中進行單基因檢測技術或二代測序技術(NGS),在若組織標本不可及,可考慮檢測游離/循環DNA(cf/ctDNA)。
結合以上5個病例,不僅提示臨床醫生基因檢測應貫穿NSCLC治療的始終,而且凸顯了MET等罕見靶點檢測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對于經濟條件允許的患者,應優先選擇二代測序(NGS)對EGFR、ALK、MET等多靶點進行檢測。特別是對于未檢出常見突變類型的患者,如果常規治療手段效果不佳,則不應忽視MET等罕見靶點的檢測。另外,EGFR-TKI獲得性耐藥的機制十分復雜,耐藥后及時進行基因檢測則有助于指導后續治療方案。而MET擴增作為EGFR-TKI的重要耐藥機制之一,有必要成為必檢的項目之一。
賽沃替尼為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患者帶來高效低毒治療方案
作為一種高選擇性MET抑制劑,賽沃替尼用于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獲益已經毋庸置疑。2021年6月,賽沃替尼在國內首次獲批用于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為此類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選擇。
II期注冊研究結果[7]顯示,賽沃替尼治療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肺肉瘤樣癌或其他NSCLC,在總人群中,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2.9%,疾病控制率(DCR)為82.9%,中位PFS為6.8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 12.5個月。
即使是預后極差的肺肉瘤樣癌人群,賽沃替尼也展現出優異的療效。在肺肉瘤樣癌人群中,ORR為40%,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17.9個月,中位PFS為5.5個月。
中樞神經系統是肺癌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因此抗腫瘤藥物對腦轉移的治療效果備受臨床醫生的關注。而該研究顯示,在腦轉移患者中,ORR達47%,DCR達93%,中位PFS達6.9個月。賽沃替尼對腦轉移同樣療效出色。而且從以上病例也可以看出,賽沃替尼對腦轉移灶具有顯著的控瘤縮瘤效果。
此外,對于醫患共同關注的安全性,賽沃替尼也同樣表現良好。無論是臨床研究還是臨床實踐中都可以觀察到,賽沃替尼治療的大部分不良事件為1~2級,且基本上通過劑量調整都可以得到解決。
雖然目前賽沃替尼尚未獲批MET擴增適應證,但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了其療效優勢。TATTON研究[8]顯示,對于一/二代EGFR-TKI耐藥后患者,無論有無T790M突變,賽沃替尼+奧希替尼均具有良好、持久的抗腫瘤活性,ORR為64%-67%,中位PFS為10個月左右。而對于缺乏標準治療方案的接受多線治療奧希替尼耐藥伴MET擴增人群,賽沃替尼+奧希替尼治療仍可帶來30%的ORR以及5.4個月的中位PFS。
此外,II期ORCHARD研究A組部分數據[9]顯示,對于奧希替尼一線治療耐藥后病情進展且存在MET擴增患者,賽沃替尼+奧希替尼治療的ORR可達41%(均為部分緩解),且全部達到緩解的患者均在繼續接受治療。
而從以上病例也可以看出,即使是之前經過多線治療的MET擴增患者,賽沃替尼治療也能夠帶來顯著獲益,使腫瘤快速縮小,延長生存。
目前,賽沃替尼聯合奧希替尼用于MET擴增的III期SACHI研究正在進行中,期待研究結果的公布,讓MET擴增適應證早日獲批。
未來希望賽沃替尼的探索之路不停,目前其用于MET過表達、MET融合以及更多癌種的研究正在進行中,讓我們共同期待研究結果的公布,為更多MET通路異常的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選擇。

胡成平 教授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內科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首屆湘雅名醫、博士生/后導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肺癌診療中心主任
湖南省呼吸疾病質量控制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常委
湖南省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會長
湖南省預防醫學呼吸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委
湖南多學科協作肺癌診治聯盟主任委員
湖南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
湖南省醫學會呼吸分會前任主委
[1].Guo R, Luo J, Chang J, et al. MET-dependent solid tumours –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argeted therapy[J]. Nat Rev Clin Oncol. 2020;17(9):569-587.
[2].Pasquini G, Giaccone G. C-MET inhibitors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18;27(4):363-375.
[3].Bean J, Brennan C, Shih JY, et al. MET amplification occurs with or without T790M mutations in EGFR mutant lung tumors with acquired resistance to gefitinib or erlotinib[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7;104(52):20932-7.
[4].Ramalingam SS, Cheng Y, Zhou C, et al. Mechanisms of acquired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osimertinib: preliminary data from the phase III FLAURA study. 2018 ESMO Congress. Abstract LBA50.
[5].Wang Y, Li L, Han R,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for NSCLC patients with MET amplification resistant to osimertinib[J]. Lung Cancer. 2018;118:105-110.
[6].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1版.
[7].Lu S, Fang J, Li X, et al. Once-daily savoliti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s and othe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s harbouring MET exon 14 skipping alterations: a multicentre,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2 study[J]. Lancet Respir Med. 2021;9(10):1154-1164.
[8].Lecia V Sequist, Ji-Youn Han, et al. Osimertinib plus savoli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MET-amplifi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progression on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terim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1b study[J]. Lancet Oncol. 2020;21(3):373-386.
[9].Helena A Y, et al. ORCHARD osimertinib + savolitinib interim analysis: A biomarker-directed phase II platform study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hose disease has progressed on first-line (1L) osimertinib. ESMO 2021, Abstract 1239P.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