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早期,或其他癌癥肺轉移早期時,通常沒有明顯的早期癥狀。直到后期,癌癥發展到一定程度,身體的不良癥狀才會比較明顯。那么,肺部受到癌細胞攻擊,胸背部都有哪些癥狀呢?
首先是不明原因的胸背痛,不管是胸部疼痛還是背部疼痛,可能很多人都不會聯想到肺癌,會覺得胸痛跟心臟病、肋骨問題有關,而背部疼痛則跟過度勞累、肌肉勞損有關,這些確實是可能性因素,但他們其實跟肺也有關。
有1/4左右的肺癌患者,首先表現就是胸痛,比如周圍性肺癌。若吃藥之后也難以緩解,可能提示胸膜或胸壁受到癌細胞的侵犯了,若胸背部、肩部持續性疼痛,可能提示肺葉內側有癌細胞外侵。
同時,胸部會有梗阻感,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胸部梗阻感。比如說在我們進食食物的時候,會感覺到食物在進入到胸部時,便下不去!有種被噎住的感覺。導致這個癥狀的出現,不僅僅是肺癌,還可能是食管癌,所以當出現胸部梗阻時,一定要抓緊去醫院檢查。
胸部活動還可能會受限,如果出現胸部活動障礙,寓意著胸部腫瘤很可能已經轉移,有時候一動就會感覺特別痛,甚至連吸氣都會有痛感。
再有就是胸部發悶、乏力。值得注意的是,感到呼吸不順暢,除了心臟,也要考慮肺部問題,若是肺內有癌,氣管則容易受到壓迫,進而引起胸悶,胸背部乏力。此外,對于肺癌容易引起的其他一些癥狀,大家也要有所了解,比如常見的局部癥狀,如咳嗽、咳血、呼吸困難等,還有全身表現,如發燒、體重大幅度下降,也有肺外表現,如關節增生(杵狀指)。另外,如果腫瘤外侵或轉移了,轉移到不同的部位,還容易出現相應的癥狀。
那么,肺癌中醫生是怎么看的呢?中醫認為,肺癌雖為有形之塊,其發病以正虛為本,因虛致病,是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患。“正虛”貫穿于整個疾病的發展過程中,且占主導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邪實”則處于從屬的地位,表現多樣,易變,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肺癌正虛在臨床上常表現為肺氣虛、肺陰虛。而“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氣健運依賴于腎陽的溫煦,脾虛日久必傷腎,且肺癌為肺金為病,金水相生,病久必亦必傷腎,故臨床上肺癌病人也常見其脾氣脾陽虛、腎陰腎陽虛等幾個方面,或單見,亦或兼見。因此在臨床治療上當扶正補虛,而扶正又以培土生金為法。
?拿一位患者舉例,男,62歲。患者因咳血1月,支氣管鏡提示肺癌,某腫瘤醫院診斷為肺癌晚期,僅予化療,首次尚可,第2次因體力不支而中斷。后尋求中醫藥治療,癥見消瘦乏力,聲息低微,納差口干,咳嗽,咳血痰,氣喘胸悶痛,舌淡紅,苔薄黃,脈細弱。證屬脾肺氣虛。
治以補脾益氣,兼以潤肺化痰。用藥:黃芪、靈芝、女貞子、露蜂房、魚腥草、莪術、川貝母、光杏仁、白術、補骨脂、仙鶴草、清半夏、焦三仙等,不斷辨證加減治療一段時間后,患者納增,氣喘平息,行如常人,但仍見咳痰中帶血絲,原方加以養陰潤肺,止咳化痰。
至今患者僅見偶有咳嗽發生,病情穩定。當然了,這只是個舉例,中醫講究一人一方,每個人的病情不同,用藥也不相同,大家一定要在專業的中醫指導下用藥,不要自行服藥。
整體觀念是中醫理論的核心思想,有3層含義:其一,中醫認為人體是統一的整體,腫瘤的發生只是人體整體功能失調的局部表現。治療肺癌時首先認為發病機制為正氣內虛,邪毒侵肺,導致肺失宣降,氣機不暢,痰濁瘀血內生,阻滯脈絡,痰瘀毒交結,日久形成積塊。
肺癌的臟腑病機與肺、脾二臟密切相關,“痰”“瘀”“毒”為其主要致病因素。單純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散結之藥攻伐其邪,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并且攻伐之品多易損傷脾胃,“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過度攻伐可加重肺脾氣虛,陰陽失和,造成正虛邪戀,故扶正祛邪應貫穿治療整個過程。
其二,根據患者就診時處于不同疾病分期,機體正虛邪實不同的比例程度,聯合不同的西醫診治方法制定整體治療方案;辨證施治中,除了從“癥”“證”“病”綜合辨證施治,還要根據精神與形體是統一的整體,考慮到腫瘤患者多伴有精神壓力大,心理創傷等,在處方用藥時要佐以舒肝理氣、調暢氣機之品。其三,倡導肺癌全程管理模式,從未病先防、已病防變、身心同治及腫瘤康復等方面制定系統全面的治療方案。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