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這一常見藥物或可預防肝癌?看看JCO怎么說……

    趙明教授帶你揭秘肝癌診療新研究~

    我國作為肝癌(HCC)大國,每年新發HCC患者接近全世界的一半,而這一切主要歸因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各種慢性肝病等,我國主要是以乙肝為主。

    近日,刊登在《臨床腫瘤學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一項研究表明,對于HBV、HCV或HBV-HCV合并感染的HCC高危人群,使用H1抗組胺藥或許能有效降低HCC的發病風險[1],這為HCC診療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那么,該研究有哪些新穎之處?研究結局對我國臨床實踐有怎樣的指導建議?基于此對乙肝等疾病的HCC高危人群有哪些管理建議呢?“醫學界腫瘤頻道”特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趙明教授來為大家揭秘。

    01

    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該研究的發現?

    首先,組胺是一種生物活性物質,作為神經遞質發揮作用,可增強機體的炎癥和免疫反應。抗組胺藥(AHs)是通過阻斷或抑制受體(H受體)來拮抗這些作用、并廣泛應用于臨床的藥物,根據靶向H受體的類型將其分為H1或H2-AHs。

     
    其中,H1-AHs主要用于治療過敏反應和肥大細胞介導的疾病,常見有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具有適用范圍廣、副作用小、易于耐受等優點,既往有研究表明H1-AHs可能有抗腫瘤作用[1]研究顯示AHs可減少HBV、HCV或HBV-HCV合并感染人群罹患HCC的風險。

    這項研究是基于大樣本量、并通過隊列驗證以及其對藥物信息的長期驗證得出的結論。研究結果顯示,與未使用AHs的患者相比,使用AHs的HBV、HCV或合并感染患者的HCC風險顯著降低。同時,在HBV隊列中,AHs與HCC風險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系。

     
    與未使用AHs相比,使用28-42、43-63、64-119和≥120的累積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的AHs的校正危險比分別為0.597(95%CI:0.530-0.674)、0.528(95%CI:0.465-0.600)、0.470(95%CI:0.416-0.531)和0.407(95%CI:0.362-0.457),即隨著使用劑量的增加,進一步減少HCC的發病風險,此外,在HCV和HBV-HCV合并感染隊列中,AHs與HCC風險之間也存在累積劑量反應關系。

    02

    請問您認為該研究對我國的臨床實踐有怎樣的指導意義?

    據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患HCC人數超過41萬,有超過39萬人死于HCC[2],而其中約77%的HCC源于HBV感染[3]。近年來,隨著乙肝疫苗接種的普及,我國患有乙型肝炎的人數得到顯著改善,但基于較大的人口基數,全國每年仍有100萬新發乙型肝炎人數[4],國家背負著沉重的醫療與社會負擔。

    基于以上為代表的衛生健康問題,國家提出2030年要提高總體5年生存率的健康中國規劃,這一規劃的執行勢必將加大力度,提高對患有乙肝等HCC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那么,如果該研究中的治療方法具有其副作用小,容易耐受等優勢,如切實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結合健康中國規劃進行早期篩查,將高危人群罹患HCC風險下降大約50%,將極大改善國家負擔,乃至對全球HCC診療也具有重要推進意義。

    03

    請問您認為該研究有哪些新穎之處和可優化之處?

    其實臺灣地區早在2013年就進行了相關研究的報道,但并未取得廣泛關注。而臺灣地區可以進行這樣的大數據研究歸因于他們建設完備的臺灣國民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NHI),NHI系統現在為臺灣超過2300萬人(占臺灣人口的99.6%)提供保險,可以將用戶的所有診療信息錄入統計,并進行長期的隨訪記錄,這為一些樣本分析及后續調研提供了極大的支持。而這樣基于全區域人群的大樣本量、大驗證隊列及其對藥物信息的長期驗證,而大陸等其他國家和地區有效利用這些數據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此外,這項研究雖具極大優勢,但也仍含有一些局限性問題。首先,研究未分析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活動情況與罹患HCC幾率的關系。其次,一些與HCC的發生有著顯著關系的其它因素(包括體重指數,吸煙習慣,酒精攝入量和其他非處方藥的使用)未包含在NHI系統中。

     
    第三,患者在實際用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依存性,但NHI系統按照治療處方記錄用藥劑量,因此,實際用藥劑量可能被高估。第四,患者罹患HCC的時間等臨床數據不易與NHI系統匹配。最后,基于現有研究,AHs預防HCC的安全性及能否廣泛推廣并未得到有力保證,因此如何將這項研究成果安全有效的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也是十分值得優化的。

    04

    請問您對患有乙肝等疾病的肝癌高危人群有哪些管理建議?

    臨床上有80%左右的HCC患者發現即是中晚期,從而失去了根治性治療的機會,因此,提高HCC的早期篩查和早期診斷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著重從以下三點加強管理:
    第一,重視HCC的一級預防,即病因預防,這是最徹底、最理想的防癌途徑。而乙肝疫苗接種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手段。此外,乙肝母嬰阻斷及改善乙肝治療藥物療效及藥物的可及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對于已經感染HBV的患者,指導其杜絕抽煙、飲酒、攝入污染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減少非酒精性肝病的發生,有效減少疾病進展為HCC的幾率。
    第三,做好HCC二級預防,通過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減少晚期HCC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使其達到長期生存。
    專家簡介

     
    趙明 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微創介入治療科室副主任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華南國家重點實驗室PI

     
    學會任職: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腫瘤學專家委員會 委員
    國家癌癥中心肝癌質控專家委員會 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 肝癌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介入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CACA):介入專業委員會化療免疫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介入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州抗癌協會腫瘤微創介入治療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擅長領域:
    肝臟腫瘤微創介入及系統治療,實體腫瘤消融治療及局部治療

     
    文章發表:
    國內外發表第一及通訊作者論文50余篇,其中SCI論文30余篇:唯一通訊論文包括 JCO ,Gut, Journal of Hepatology, JITC,Liver Cancer, Radiology 等
    執筆參與: 《CSCO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18版)、(2020版)》、《國家衛健委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22)》、《ISMIO國際HCC專家協作組TACE臨床實踐共識(2021)》、《中國肝細胞癌經動脈化療栓塞治療(TACE)臨床實踐指南(2021年版)》;肝癌MDT、轉化、免疫領域等多項共識制定。

    參考文獻:

     
    [1]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1.01802
    [2]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229532/tid/1026
    [3]http://china.cnr.cn/xwwgf/20210318/t20210318_525439960.shtml
    [4]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316934/tid/102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