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針,不吃藥,還能延長生存期,竟還有這樣的好事?
近年來,隨著多學科診斷技術的發展進步,規范化治療的持續開展,乳腺癌的生存率已經有了大幅上升,逐漸成為一種“慢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存率的延長,并不意味著治療結束就可以高枕無憂。
有研究表明,在老年腫瘤患者中,有伴隨疾病的患者占66.45%,兩種及兩種以上伴隨疾病的占42.6%[1]。
另有研究表明,2014年以來,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是導致腫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乳腺癌患者中,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常見的死亡因素[2]。
而除了伴隨疾病,復發轉移、不良反應等因素同樣影響著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即便是治療結束,患者仍應該保持定期隨訪,來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達到長期生存的目的。
對于所有術后(或化療結束后)的乳腺癌患者來說,應該保持以下隨訪頻率[3]:
如果是沒有癥狀的患者,可以只做一些基礎隨訪檢查,包括乳房及淋巴結觸診、乳腺X線、肝臟超聲、血生化、血常規。
如果患者出現了異常癥狀,就需要根據癥狀酌情增加隨訪檢查的項目[4]:
背部疼痛、四肢無力、腸道或膀胱控制力喪失:脊柱MRI
如果隨訪的檢查項目總金額較高,超出每月醫保報銷限額,可咨詢醫生,將檢查項目分開做,每個月做一部分檢查,以減輕經濟負擔。
但如果有突發異常狀況,還是要及時就醫檢查,以免耽誤治療。
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伴隨疾病隨訪管理包括:血脂管理、骨丟失與骨質疏松管理、精神心理管理。
對于所有患者來說,都應該從飲食、運動上做起,預防血脂異常的發生,并且每年定期檢測血脂。
如果患者有原發疾病、存在危險因素,或正在接受內分泌治療,就需要先評估血脂情況,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脂治療。待血脂達標后,每6~12月復查一次[4]。
原發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等;
危險因素包括:吸煙、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4mmol/L等。
服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來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或進行卵巢去勢治療的患者,需要在用藥前,及每年隨訪時,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并評估骨折風險,根據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干預措施。
乳腺癌患者的精神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自卑等,仍是不可小覷的問題,會明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有研究顯示,抑郁與焦慮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但大部分患者卻未能得到及時診治[3]。
如果我們長期處于沮喪、低落、焦慮等狀態,并伴隨著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或暴飲暴食等情況,就需要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參與社交活動、體育鍛煉,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開心起來,遠離消極情緒。
面對“慢病”乳腺癌,我們只要積極接受治療,保持長期隨訪,就能有效延長生存期,各位患友千萬不要忘了哦~
參考資料:
[1]高竹林,李艷群,付桂香,等.老年晚期腫瘤患者伴隨疾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09,29(2):209-210.
[2]TuH,Wen CP,TsaiSP,etal.Cancer risk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sisease markers: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BJM,2018,360:k134.
[3]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21年版)[J]. 中國癌癥雜志, 2021, 31(10):87.
[4]馬飛, 徐兵河, 邵志敏. 乳腺癌隨訪及伴隨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J]. 中華腫瘤雜志 2019年41卷1期, 29-41頁, MEDLINE ISTIC PKU CSCD CA BP, 2019.

– End –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為科普文章,不提供專業診療意見,具體診療,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