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免疫治療如何改善小細胞肺癌生存難題?一文解惑!
隨著免疫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領域遍地開花,小細胞肺癌(SCLC)也逐步邁入免疫時代。近年來,從后線到維持治療再到目前的一線治療,免疫治療不斷革新著SCLC的治療格局。
01
不斷推進,免疫治療改寫
SCLC治療格局
-
SCLC具有較高腫瘤突變負荷(TMB):吸煙、體細胞突變、腫瘤特異性新抗原;
-
SCLC具有高免疫源性:神經系統副瘤綜合征(NPS)與免疫系統強相關性,發生NPS預后好;
-
SCLC預后與免疫細胞有關:巨噬細胞、TILs、Treg、MDSC影響預后生存。
從SCLC二線治療及以上的探索開始,研究者近年來步步推進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的應用時機,直至目前的一線治療以及局限期鞏固治療。但遺憾的是,雖然PD-1抑制劑與PD-L1抑制劑同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但截至目前僅有兩個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以及度伐利尤單抗獲批SCLC適應癥:
-
SCLC后線及維持免疫治療方面,2016年發布的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的CheckMate-032研究OS結果為陰性;2020年發布的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維持治療的CheckMate-451研究OS未達到預期終點;KEYNOTE-028以及KEYNOTE-158研究結果則提示帕博利珠單抗三線治療OS獲益有限。
-
SCLC一線治療臨床研究中,2019年發布的帕博利珠單抗KEYNOTE-604研究未達到研究終點,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大會上發布的納武利尤單抗EA5161研究OS也為陰性結果。
-
與PD-1抑制劑在SCLC治療領域遇到的“挫折”不同,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的IMpower133研究和度伐利尤單抗的CASPIAN研究OS結果均顯示出顯著的統計學差異,意味著患者能夠從中獲益并延長生存期。
因此,2019年3月18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阿替利珠單抗治療SCLC,2020年3月30日,FDA批準度伐利尤單抗聯合化療(依托泊苷加卡鉑或順鉑)用于ES-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適應癥。至此,SCLC一線免疫治療正式拉開序幕。
02
從研究設計上看SCLC
一線治療研究有何不同?
IMpower133研究[4]是一項隨機、雙盲、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入組條件為未經過系統治療患者,并允許納入接受治療后無癥狀腦轉移患者。最終IMpower133研究納入403例初治的ES-SCLC患者,一組先進行4個周期阿替利珠單抗+依托泊苷+順鉑(EP)方案誘導,然后序貫阿替利珠單抗維持治療;另外一組EP+安慰劑治療,序貫安慰劑維持治療。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總生存期(OS)、無進展生存期(PFS)。
CASPIAN研究同為一線治療研究,但研究設計有所不同。CASPIAN研究中化療方案允許選擇卡鉑或順鉑,且將不同的鉑類化療藥物選擇作為預先設計的分層因素。對照組允許最多使用6個周期EP方案,比較符合臨床實踐;在試驗組,允許最多聯合4個周期化療,主要考慮到化療聯合免疫的毒性管理方面的循證醫學的數據偏少。
目前指南推薦4-6個周期EP方案作為標準療法,在臨床實踐中,由于SCLC對化療敏感,因此如果患者可耐受化療,臨床醫生則會考慮6個周期化療,因此CASPIAN研究中對照組中有57%的患者接受了6個周期的化療。
PCI在ES-SCLC中的應用仍存在爭議,但目前指南推薦對于獲得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的部分患者可考慮使用PCI。在CASPIAN試驗中,僅對照組允許選擇PCI,而IMpower133研究則允許兩組在維持治療階段進行PCI。
03
IMpower133研究表現如何?
IMpower133最終研究結果顯示:與標準治療相比,阿替利珠單抗+EP延長了中位OS(12.3月 vs 10.3月,HR=0.70,95%CI 0.54-0.91,P=0.007)和中位PFS(5.2月 vs 4.3月,HR=0.77,95%CI 0.62-0.96,P=0.02),疾病進展風險降低 23%,且兩組患者3/4級不良事件(AE)的發生率相似。
基于IMpower133研究的突破性成果,2020年2月,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在中國獲批用于ES-SCLC的一線治療,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小細胞肺癌指南也已經將該方案作為ES-SCLC的初始治療Ⅰ級推薦[8]。
04
CASPIAN研究表現如何?
CASPIAN研究療效結果顯示,數據截止到2021年3月27日,中位隨訪時間為39.4個月,成熟度為86%。與EP組相比,度伐利尤單抗+EP組持續顯示出OS顯著改善:HR為0.71(95%CI 0.60-0.86;p=0.0003),度伐利尤單抗+EP組與EP組的中位OS為12.9個月 vs 10.5個月;2年OS率為22.9% vs 13.9%;3年OS率為17.6% vs 5.8%,顯示出免疫治療的“長拖尾效應”,與EP組相比,長期OS獲益優勢明顯[4]。
不僅如此,CASPIAN研究在中國共28個研究中心入組了123例未經治療的ES-SCLC患者,結果表明,中國隊列與全球數據有一致的獲益趨勢,中位OS長達14.4個月,成為目前唯一*證實在中國SCLC人群中有獲益的PD-L1抑制劑[5]。
此外,CASPIAN研究還展現出了以下獲益特點:
-
全亞組獲益:亞裔人群亞組、腦轉移亞組、肝轉移亞組等均呈現出與總體人群的一致獲益趨勢。同時在探索性亞組分析中顯示,PFS超過12個月的患者,24個月的OS率達到了77%。
-
短期&長期獲益均提升:度伐利尤單抗聯合化療組和化療組的ORR分別為67.9%和58.0%,緩解率提升了10.3%;度伐利尤單抗聯合化療組的患者12個月持續緩解(DoR)率為23.2%,EP組僅為7.3%。
-
腦轉移患者的療效良好:腦轉移亞組患者中,與化療組相比,度伐利尤單抗+化療組顯著改善ES-SCLC腦轉移患者的OS(12.0個月 vs 8.8個月,HR:0.69)。且試驗組患者均未接受PCI治療,而對照組單純化療組的患者則選擇性地接受了PCI治療。
-
同時保障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度伐利尤單抗聯合EP組較EP組在食欲減退改善方面有統計學顯著差異,這可能反映了度伐利尤單抗在改善療效的同時,沒有明顯增加毒性。而在EP中加入度伐利尤單抗后至首次惡化時間(TTD)延長,可能反映了在該治療組中觀察到的更長的OS、PFS和反應持續時間。
基于CASPIAN研究的顯著獲益,2021年7月14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PD-L1抑制劑度伐利尤單抗與依托泊苷+卡鉑或順鉑聯用一線治療ES-SCLC成人患者的新適應癥上市[6],并作為1A類證據納入CSCO診療指南ES-SCLC初始治療推薦[8]。
IMpower133研究和CASPIAN研究兩項III期研究重新定義了ES-SCLC的一線治療,期待以PD-L1抑制劑為基礎的免疫治療在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中大有可為,開創新的天地和新的里程碑。
專家點評
醫學界:您認為目前中國SCLC的治療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哪些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秦瓊教授:由于SCLC本身的高度惡性以及70%的患者被發現已經是Ⅳ期即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近30年來SCLC治療進展并沒有巨大突破。從治療手段上來看,SCLC也較非小細胞肺癌(NSCLC)匱乏——化療與放療仍是SCLC的主要治療手段。免疫治療問世以來,許多PD-1抑制劑也在SCLC治療中進行了相關探索,但遺憾的是紛紛折戟。
IMpower133研究以及CASPIAN兩項III期研究重新定義了ES-SCLC的一線治療,ES-SCLC患者的OS首次出現了顯著提升,并且由于免疫治療的“長拖尾效應”其遠期獲益更是備受期待。
醫學界:基于CASPIAN研究的顯著獲益,目前中國度伐利尤單抗的適應癥已經獲批,您認為該研究能夠如何改變中國SCLC治療的實踐?中國SCLC患者能夠如何從中獲益?
秦瓊教授:PD-L1抑制劑的相關研究展現出的顯著獲益可能已經改變了SCLC的治療格局,CASPIAN研究的干預措施中化療方案的選擇按照指南推薦,依托泊苷聯合順鉑或者卡鉑均可,化療組允許患者最多接受6周期化療,并可根據研究者決定選擇性接受預防性腦照射(PCI)治療,患者一旦從免疫治療聯合化療中獲益,降低復發風險、延長生存期更是指日可待。
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更新了CAPIAN研究的OS結果,結果顯示:與EP組相比,度伐利尤單抗+EP組持續顯示出OS顯著改善:HR為0.71(95%CI 0.60-0.86;p=0.0003),度伐利尤單抗+EP組與EP組的中位OS為12.9個月 vs 10.5個月;2年OS率為22.9% vs 13.9%;3年OS率為17.6% vs 5.8%。
中國人群的數據展現了喜人的獲益——中國隊列與全球數據有一致的獲益趨勢,中位OS長達14.4個月,全球數據中PFS≥12月的患者,存活2年及以上的比例高達77%,意味著SCLC患者能夠得到長期獲益。
基于CASPIAN研究,包括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小細胞肺癌指南、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1版等國內外權威指南均推薦度伐利尤單抗聯合化療作為ES-SCLC一線治療方案。我個人認為,中國人群能從度伐利尤單抗聯合化療中獲益,為中國SCLC患者帶來了無限希望。
醫學界:您認為免疫治療未來在SCLC中的發展前景如何?
秦瓊教授:SCLC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后,為協同強化免疫治療療效,一系列聯合治療方案正處于臨床探索階段,以PD-L1抑制劑為基礎的免疫聯合方案或是未來的治療趨勢。免疫聯合放療(RT)——免疫治療可以增強RT的遠隔效應,而RT可以增強免疫治療的效果,起到協同作用。
其次,PD-L1抑制劑與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聯合應用前景也同樣令人期待,抗血管生成藥物能夠改善腫瘤微環境,已經在肝癌以及其它實體瘤展現了初步的治療前景。除此之外,免疫聯合PARP抑制劑也存在一定治療潛力——PARP是SCLC的潛在治療靶點,PARP抑制劑可增強免疫應答。
相信隨著不同藥物的強強聯合,SCLC患者的治療療效和生存現狀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我也希望PD-L1抑制劑能夠在SCLC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惠及更多中國SCLC患者。
達拉特旗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專業委員會肝膽胰分會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精準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腫瘤防治研究會免疫專業副主任委員
內蒙古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鄂爾多斯市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
內蒙古抗癌協會消化道專業、肺癌專業、免疫專業常委
鄂爾多斯市醫學會血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協會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
北京腫瘤防治學會肺癌分會常委
從事腫瘤內科、微創介入治療
*截至2022年3月31日
參考文獻:
[1]Lally BE, et al. Oncologist. 2007 Sep;12(9):1096-104.
[2]Maddison P, et al. Lancet. 1999 Jan 9;353(9147):117-8.
[3]Calles A, et al. Clin Transl Oncol. 2019,21(8):961-976.
[4]Liu SV, et al. J Clin Oncol. 2021 Feb 20;39(6):619-630
[5]Jonathan W Goldman, Mikhail Dvorkin, Yuanbin Chen, et al. Durvalumab,with or without tremelimumab,plus platinum–etoposide versus platinum–etoposide alone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CASPIAN): updated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The Lancet Oncology.2020.
[6]PazAres1 L, Chen Y, Reinmuth N, et al.Durvalumab ± tremelimumab + platinum-etoposide in firstline extensive-stage SCLC (ES-SCLC): 3-year overall survival update from the phase III CASPIAN study. 2021 ESMO. LBA61.
[7]https://mp.weixin.qq.com/s/8eiE_5-f_1R658cuhw_z5Q
[8]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 2021版.
審批號:CN-91314 Expiration Date:2023-6-24
本文的采訪/撰稿/發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