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93歲的劉老太太,原本臉上有一塊兒老年斑,最近幾個月突然鼓起,成了拇指肚大小的腫塊,最終被確診為皮膚癌。
日前,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頭頸甲狀腺外科,崔萌醫生為其完成切除手術。醫生稱“這個皮膚癌是被摳出來的。”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河南省腫瘤醫院頭頸甲狀腺外科專家來解答……
羅瑞華 頭頸甲狀腺外科 主任醫師
崔 萌 頭頸甲狀腺外科 副主任醫師
![]()
劉老太太年輕時也是“膚白貌美”的美女,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上、臉上長出了不少大大小小、深褐色的斑塊,她認為是老年斑一直沒在意,偶爾還會因為瘙癢摳一摳。
但3個月前,劉老太太偶然發現,臉上一塊兒老年斑不太“正常”。
開始像“火癤子”,后來越長越大,“從綠豆到黃豆,最后鼓老高,跟花生米一樣”。

劉老太太的女兒不放心,帶她到鄭州就診,病理證實為高分化鱗狀細胞癌,即皮膚癌。
頭頸甲狀腺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羅瑞華介紹,這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在臨床中老年患者居多,這可能與老人年皮膚老化、日積月累的紫外線照射、物理性長期刺激、身體免疫力下降、細胞功能衰退有一定關系。
“手術切除是治療皮膚癌的首選方法。”日前,頭頸甲狀腺外科副主任醫師崔萌為劉老太太進行了手術擴大切除,術后病理顯示切緣干凈無殘留,老太太已康復出院。
![]()
最常見的皮膚癌有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等三種類型。羅瑞華提醒,如果身上皮膚出現這些情況,老年人應十分小心:
瘙癢:有一部分黑色素瘤和普通的痣不一樣,時長讓人感覺瘙癢,經過抓撓之后還容易發生出血和潰瘍。

破潰不愈合:皮膚上的斑或痣撓抓之后出現破潰,一直不愈合,特別是用了很多種藥之后還不見好,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衛星現象:在一顆痣的周圍突然出現了好幾顆小痣,星星點點的,形成衛星痣,這時就要提高警惕了,可能是惡變的征兆。
形態變化:比如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色澤改變;短時間內迅速長大;直徑大于6毫米。

不少老年人對疾病鑒別能力弱,加之皮膚癌善“偽裝”,易與老年斑、痣等混淆,也會延誤治療時機。
![]()
皮膚癌的預后與腫瘤類型、部位、大小、深度、有無轉移等有關,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大部分病人可以獲得較好的預后。但皮膚癌和其他癌一樣,也會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
比如《非誠勿擾2》中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就是腳底板上一顆痣變性為黑色素瘤并轉移到全身而去世。
如果發現腳底、腋窩、手掌、口唇等地方有痣存在,建議盡早到醫院處理掉,這些部位都是生活中容易摩擦刺激到的地方,可能會發生惡變。
千萬不要反復用手摳,更不要用小刀或小剪刀等割掉,也不要到美容院祛痣。
同時,部分黑色素瘤和基因有關,也有的和日光照射、曬傷有關。因此,如果發現有類似家族病史,要提高警惕,注意體檢觀察,盡量減少日光暴曬。

“皮膚癌中的惡性黑色素瘤,多見于腳底、肘部等隱蔽部位,需要特別警惕。”崔萌介紹,如果腫瘤不斷浸潤擴大,比如手足部的皮膚癌侵入肌腱,如要根治或許需要截肢。
羅瑞華
主任醫師,河南省抗癌協會頭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口腔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于精細化的甲狀腺腫瘤手術治療,功能化的口腔、咽喉、頸段食管腫瘤手術、功能重建及綜合治療,美容化的頭、面及頸部淺表腫瘤手術治療。
副主任醫師,博士,目前擔任河南省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分會委員,河南省醫學會甲狀腺外科專委會青年委員,美國MD. Anderson 癌癥中心訪問學者,擅長甲狀腺、喉下咽及口腔、涎腺腫瘤的切除和修復重建。參與省廳級科研課題3項,獲得河南省科技成果進步二等獎3項,第一作者發表中華系列論文2篇,SCI系列論文4篇。
撰文:王曉凡
圖片由科室提供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