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只能切除原發病灶以及病灶周圍的淋巴結,對于躲在身體其它角角落落的癌細胞鞭長莫及!這些殘留的壞家伙可能死灰復燃,以現在的檢查手段沒有辦法確定癌細胞是否有殘留,加之病人對該癌存在易感性,誰也不能保證病人以后不復發!因此,抗癌無終點!那么,癌癥多久不復發,以后復發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呢?
通常惡性腫瘤手術后兩年左右是復發轉移的高峰期,兩年之后復發幾率逐漸下降,五年之后復發轉移幾率很小,所以5年沒有出現復發轉移就稱之為臨床治愈。也有很多患者手術后兩三個月就復發轉移了,通常來說腫瘤術后三個月并不是復發轉移的高峰期,如果術后三個月就出現轉移,說明這個手術并不是根治性手術,沒有達到根治的效果。可能是兩種情況。
其一是手術做得不成功,比如腫瘤切除不全,切緣陽性,或者淋巴結清掃不全,造成癌細胞局部殘留,而術后免疫力低下,使得殘留癌細胞短時間內快速增殖,并通過血管和淋巴管轉移到其他地方。
還有一種可能是術前就已經發生了轉移,但轉移灶較小,未被CT或者磁共振等檢查發現,PET-CT在發現微小轉移灶方面更有優勢,但畢竟價格昂貴,只有少數人會在術前使用PET-CT進行評估。如果術前已經有其他臟器的微小轉移,經過手術巨大的創傷,術后三個月內轉移灶可能逐漸增大到被普通CT發現。
這里要著重提及一個概念,臨床治愈。臨床治愈是指各種臨床癥狀在經過規范的治療以后,得到了控制或者已經消失,且經過治療也已經很明顯地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質量,但是疾病本身并沒有徹底治愈,不過后面也不需要過度治療了,復發的幾率也大大降低。
判斷癌癥臨床治愈,需要同時符合以下兩點:第一點、癌癥在治療之后,要通過各項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脂、血糖、腫瘤標志物等,來了解患者目前的一個恢復情況,如果檢查結果沒有什么異常,那么,我們可以初步判斷患者已經得到臨床治愈。第二點、癌癥在治療后,沒有復發以及轉移的跡象,至少五年不再復發,也就是臨床上所說的五年生存率,而且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也是比較穩定的。
有四種類型的癌癥患者在治療中獲得生存超過五年的幾率較高,首先是早期癌癥階段,腫瘤還只是在局部存在,沒有擴散,沒有轉移。只要所在位置不會對手術帶來很大難度,只要做手術切掉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比如早期的胃癌、乳腺癌、肺癌等,能在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是不錯的。
第二是惡性程度低的癌癥患者。不同類型的癌癥,惡性程度有所不同。像胰腺癌,五年生存率就很低,而甲狀腺癌多數是發展緩慢的,臨床治愈也非常容易。
第三是對治療敏感的癌癥患者,包括手術、放化療、中醫藥治療以及靶向治療等等。第四,就是心態好的患者。
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是可以使戰勝癌癥的可能性變得更大的,因為積極向上的心態會使人的身體機能處于一種良好的狀態,人的身體一旦狀態良好的話,各種疾病攻克的可能性也會更大,如果說自己每天悶悶不樂,認為只要患上癌癥就等于死亡的話,那實現臨床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但是,有一點要切記,雖然癌癥五年沒有復發,但是不排除會有十年、二十年復發的可能。生存期超過五年的癌癥病人,并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還是要注意復查與自身免疫力的狀況,按時服藥,注意高危因素,勞逸結合,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情緒,堅持運動,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
很多癌癥患者復發,生存期縮短,并非因為癌癥本身,而是由于康復期的治療沒有跟上。中醫藥參與癌癥康復期治療的特點和優勢在于用辨證論治,殺滅癌細胞,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防復發轉移,實現長期生存。
中醫治療從患者全身的實際情況考慮,而不是僅局限在惡性腫瘤病灶本身。中醫用藥更注重顧全整體及患者的臟腑、氣血、津液、經脈等諸多方面的平衡,并且強調治病求本。康復期及早進行中醫藥治療,能有效強化身體機能,抵抗病癥的侵襲,修復手術、放化療帶來的損傷,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中藥可有效緩解因癌癥引起的許多癥狀,如疼痛、厭食、咳喘、出血、腹瀉、便秘、麻木、失眠等等,可以通過提高食欲,延長睡眠時間等途徑減少惡液質的發生。
中醫在癌癥康復中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臟腑氣血功能的梳理,重新建立人與自然和人體內部的一種全新的平衡狀態,改變癌癥患者體內癌細胞生存和發展的土壤,防止癌細胞的再度生長。
患者術后可盡早開始接受中醫中藥持續性的治療,運用中醫的方法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扶正祛邪,從根本上改善體內環境,破壞癌細胞生存、分裂、增殖的條件,從而保證機體的長治久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