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背痛怎么會是癌癥?你看錯了吧!”
吳大伯今年52歲,平常有鍛煉的習慣,時不時就會做俯臥撐。前陣子他做完俯臥撐后,感覺背部總是有異常的疼痛感,特別是夜間疼痛感尤為劇烈,甚至連翻身都成了問題。他以為自己是肌肉拉傷了,去家門口的按摩店推拿了好幾次也不見好。
不得已的情況下,吳大伯前往醫院就診,一檢查竟被查出肺癌晚期,伴隨著骨轉移。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一般砸在吳大伯的頭上,他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竟然和癌癥掛上了鉤。
事實上,像吳大伯這個年紀的人群,是臨床上患癌人士的“主力軍”,很多人在這個階段被查出患癌。還有部分即便是沒有患癌,也容易被其他疾病所累。
一、50歲~64歲是人生高危期,很多人沒有躲過癌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癌癥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約有406.4萬新發惡性腫瘤病例,241.35萬人因惡性腫瘤死亡。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60~64歲和50~54歲的年齡段,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最多。
不僅僅是癌癥,50~64歲的人群還面臨著這些健康危機:
1、心腦血管疾病
美國心臟病協會發表的研究發現,45~64歲的人群,尤其是男性非常容易罹患卒中。世衛組織發表的數據顯示,世界范圍內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遭遇卒中,每6秒鐘就分別有一人死于卒中、一人因卒中致殘。
2、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的發生和年齡直接關系十分密切,男性年齡>50歲、女性年齡>45歲,都是骨質疏松的高發群體。多數情況下,骨質疏松都是悄悄來襲,早期不會有明顯癥狀,只是體內的骨鈣、骨量在慢慢流失,等到出現癥狀時,多半病情都很嚴重了。
3、更年期
步入更年期的女性,體內的雌激素缺乏會引起代謝紊亂,身體對于心血管的保護力會一定程度下降,很容易誘發女性發生心血管疾病,同時發生血脂異常的風險也會增加。
對于步入疾病高發年齡段的人群而言,在日常要特別是關注自身的身體情況。特別是在睡眠狀態中,出現這幾個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
二、睡覺時出現這些癥狀,要警惕癌癥或疾病
1、夜間腰背疼、翻身加劇
臨床上原發性骨腫瘤相對少見,但因其它癌癥引起的骨轉移,尤其是脊柱轉移的病例卻十分常見。約有7成的晚期癌癥患者會發生骨轉移,其中又以脊柱轉移最為常見。
大部分的脊柱轉移患者首發癥狀為脊柱疼痛,包括肩頸部疼痛不適、腰背疼痛等,和普通的頸椎病、腰椎間盤會引起的癥狀有點相似。
但脊柱轉移癌的疼痛可能在夜間更加明顯,部分患者會因為疼痛而驚醒;還有些患者因為脊柱骨質被破壞、穩定性下降,睡眠狀態下改變體位時疼痛會加劇,會出現翻身、起床過程中疼痛加劇的表現。當病灶侵襲到神經根時,還會引起患者出現手臂疼痛麻木、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癥狀出現。
2、平躺腰痛、側臥減輕
當胰腺癌侵襲到腹腔神經叢時,會引起患者出現持續性的疼痛感,疼痛多會出現在腰部。患者在平躺、仰臥狀態下疼痛感會加劇,改變姿勢到彎腰、側臥狀態下,疼痛感會有所減輕,該癥狀是胰腺癌的典型癥狀。
3、睡覺打鼾
大部分人都存在一個認知錯誤,認為睡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現。事實上,打鼾大部分是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引起,打鼾的人群夜間會長期處于反復低氧狀態下,睡眠會因此而變得片段化,無法進入深度睡眠。
醒來之后還是會覺得很疲憊,白天會有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以及打瞌睡等表現。長此以往下去,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發生的風險,一些嚴重的甚至會在睡眠狀態下發生猝死。
除此之外,夜間打鼾還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廣東省人民醫院歐瓊教授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低通氣會讓身體出現間歇性低氧,繼而增加基因突變頻率、促進內皮細胞增殖、刺激活性自由基生成等,參與了多個腫瘤發展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在促進癌癥發生的進程。
4、睡覺時肢體麻木
腦血管發生堵塞時,很可能會出現身體麻木癥狀,開始時會表現為局部麻木,如舌頭麻、手麻等。隨著病情逐漸發展,麻木的部位會越來越多,睡眠狀態下甚至會感覺到一側身體都麻木了,出現這些癥狀要警惕是腦梗的前兆。
當然了,也并不是睡覺時出現不適,就一定是疾病甚至癌癥造成的,最好的辦法還是及時就醫檢查。步入生命的高危期,每個人都必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尤其要改正一些睡前的不良習慣。
三、人過五十,這些事別再在睡前做了,或增加患癌風險
1、睡前抽煙
香煙燃燒時會產生2000多種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其中包含亞硝胺、苯并芘等致癌物,在睡前吸煙容易讓環境內都是有害物質,身體源源不斷攝入這些物質,所帶來的傷害也會成倍增加。
2、睡前喝酒
酒精被世衛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不少人認為喝酒可以助眠,這個做法非常不推薦。酒精的確可以讓人快速進入睡眠,但在睡眠狀態下大腦并沒有得到休息,甚至大腦活動會比醒著的時候更活躍。
當體內的酒精完全被代謝完之后,又會出現“反彈”表現,會讓睡眠變淺。在睡眠中途很容易反復的醒來,導致第二天醒來后還是十分的困倦、疲憊,甚至比沒睡還要累。
3、睡前才吃晚飯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過晚上9點吃飯,會增加罹患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風險。專家分析認為深夜進食會導致體內炎癥,并改變血糖水平,而這兩者都和癌癥發生之間有一定聯系。
4、不關燈睡覺
《癌癥》發表的一項大型隊列研究結果顯示,暴露于夜間燈光人群,甲狀腺癌的患病風險會增加55%,其中女性的風險更高。這是因為夜間在燈光照射下,褪黑素分泌量會減少,可能會影響到心血管、神經、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能力所致。
5、睡前熬夜
長期熬夜會給免疫系統功能帶來傷害,而免疫細胞主要作用是負責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監視體內細胞是否發生癌變,一旦發現異常可及時將其清除。在免疫系統功能減退的情況下,免疫細胞無法正常發揮其功能,容易讓癌細胞有機可乘。
說了這么多,并不是說中老年人一定會患病,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還是有希望可以將疾病“扼殺在搖籃里”的,也不必過分憂心。
參考資料:
[1]熊海林, 歐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腫瘤患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雜志,2022,102(8):598-601.[2]《晚飯吃太晚,4種癌找上門!做6件事把危險降到最低》.生命時報.2018.9.10
[3]《多少人沒有熬過45-55歲這段生命危險期!這10年記住6件事》.光明網.2021.3.23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