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類型的早期癌變,在臨床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比如大腸癌、乳腺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等,若能在早期發現并積極治療,患者五年內生存率都很高。但遺憾的是,由于癌癥的早期癥狀不夠典型、容易被患者忽視,所以多數癌癥患者在確診疾病時,病情就已經進入了晚期階段。
因此,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在臨床上,經常會發現,在癌癥確診后治療期間,有一些患者身上會長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包塊,有一些可能是轉移或者病情加重的征兆,大家要引起注意。
首先頸部異常腫塊,關于頸部可能出現的疾病,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頸椎病。但事實上,頸部還有其他器官和組織分布,比如食管、氣管、甲狀腺、淋巴等。在甲狀腺發生癌變、癌腫生長到一定階段后,就可在體表觸摸到異常腫塊。
除此外,其他癌癥類型轉移到頸部淋巴結之后,會造成頸部淋巴結腫大,患者在體表也可觸摸到腫塊。鼻咽癌的頸部轉移率較高,約有半數病人以頸部腫塊而就診。因為鼻咽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癌細胞容易由淋巴轉移到頸部淋巴結上側。鼻咽癌頸部轉移腫塊數量不多,增大迅速,質硬而無壓痛,活動性差,晚期因粘連、融合而固定。
還有腹部包塊,內臟器官癌變之后,會在腹部捫及到異常的腫塊。比如左上腹出現異常包塊,就可能是橫結腸癌或胰尾癌造成的腫塊,而右上腹捫及的腫塊,則可能是肝臟癌腫或因其他肝臟疾病造成的肝腫大。到晚期則會有黃疸、腹水、嘔血、昏迷等表現。除此外,乙狀結腸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只要是癌腫生長到夠大,在觸診檢查時,都可能會發現腫塊。
下腹腫塊也可能是卵巢癌。卵巢癌患者反映初期癥狀以腹脹或腹痛最為常見,其次是腸胃不適、月經異常、疲勞乏力消瘦等。卵巢的位置在腹腔深處,一旦卵巢癌患者的下腹出現腫塊,可能意味著卵巢癌已到晚期。
乳腺癌常見的轉移征兆是腋下異常凸起,出現包塊。因為乳腺癌會隨著患者病情發展,癌細胞慢慢向著淋巴管滲透,并隨著淋巴管向周圍淋巴轉移。通常情況下,乳腺癌會轉移到同側腋窩的淋巴結上,這也是乳腺癌轉移初期的常見表現。
在發生淋巴轉移后,患者腋下淋巴結會逐漸增大、淋巴結數量逐漸增多,最終它們相互融合、固定在一起,形成無痛、邊緣不規則、用手無法輕易推動的腫塊。
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包括了淺表和深部的淋巴結腫大。患者在用手觸摸和按壓時,沒有任何的痛感出現,且質地堅硬,用手就能將其推動。一般淋巴結腫大可出現在患者的頸部、腹股溝、腋下等部位;如果是出現了深部的淋巴結,比如縱膈、腹主動脈等部位,就可造成局部壓迫表現。
?腫大的縱膈淋巴結壓迫食道之后,患者會明顯感覺吞咽困難、喝水都有哽咽感。而當壓迫上腔靜脈之后,又會引發上腔靜脈綜合征;壓迫氣管又會造成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表現。這些都是癌癥轉移的信號。
中醫學整體觀認為,癌癥復發轉移的主要病機是脾腎陰陽兩虧,正氣內虛,提出了要將臨床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扶正與祛邪并用 ,扶正不助邪,祛邪不傷正。癌細胞在增殖過程中還會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導致機體出現貧血、發熱、無力、消瘦、食欲不振等。
癌癥非常容易出現轉移和復發,這需要采取綜合措施來進行防治,比如進行飲食調整、生活方式的調整,同時還要加強社會支持,而中醫藥更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
癌癥患者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尤其是經過放療、化療之后的患者免疫力降低,所以提高癌癥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是預防癌癥復發轉移的關鍵。腫瘤抗原會被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并激發特異性免疫反應,所以在機體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機體可以依賴完整的免疫系統來抑制細胞癌變,但是若機體免疫力低下則會使癌變細胞逃避免疫監視和抑制,導致腫瘤的發生,病情的進一步加重。
采用中醫藥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激發處于免疫抑制狀態的免疫系統,充分發揮抑制癌細胞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防治癌癥復發轉移的目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