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今年55歲,因為最近兩個月總是便血,排便不規律、不通暢,以為自己是得了痔瘡,于是到醫院檢查。醫生給他進行直腸指檢時,在距離其肛門2cm的地方,摸到一個菜花狀的腫塊,質地堅硬,檢查完后還發現指套有血染。
醫生高度懷疑是直腸癌,建議老吳住院治療。住院后醫生又為老吳完善了各種檢查,最終確診為中期直腸癌。雖然中期直腸癌也有較高的治愈率,但由于老吳的腫瘤距離肛門太近了,手術無法保肛,要切除腫瘤,就得整個肛門一起切,然后再做人工造口,也就是俗稱的“掛糞袋”。
“切掉肛門?那我要怎么上廁所?掛了糞袋,我以后還怎么見人?就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了嗎?”對于醫生的治療方案,老吳十分抵觸,甚至不想再繼續治療。
一、直腸癌、痔瘡分不清楚?4個區別要留意
據臨床統計,有近80%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容易被誤診為痔瘡,因為二者在早期都會有排便規律改變、便血等相似癥狀,易發生混淆,從而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那么,二者之間該如何區分呢?
1、 便血有差異
從便血顏色看,痔瘡造成的便血顏色鮮紅,便紙粘血,排便時(或便前、便后)滴血、噴血;而腸道腫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數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里,血色暗紅,并含有黏液,呈黏液狀血便,有時僅為大便表面粘血跡。
2、 排便習慣有差異
排便習慣改變是直腸癌最早出現也是最常見的癥狀。由于癌腫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內出現無明顯原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隨著病程發展、病灶增大,癌腫可阻塞直腸出口,引起便秘、大便變細或變形、腹脹等癥狀。
3、 大便性狀有差異
痔瘡患者的大便一般不會有太大變化;而腸癌患者常出現大便變稀、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跡。若在糞便中見到脫落的腫瘤組織,往往已不是癌癥早期。
4、 伴隨癥狀有差異
腸癌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疲勞、無力感等,這是腫瘤細胞消耗能量和營養物質引起的。而痔瘡患者一般不會出現此類癥狀。
根據分化程度,腸癌共分四期,一期治愈效果最好,90%以上的人可得以長期生存,四期階段往往已發生肝轉移等情況,患者5年生存率僅11%。因此,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腸癌對患者的威脅也就更小。
目前,針對腸癌的篩查手段有直腸指檢、糞便檢查及腸鏡檢查等。其中,直腸指檢檢查的是肛門和直腸,雖然簡單但是卻可以檢查出很多種疾病,幫助排查直腸癌、直腸息肉、內外痔,以及肛瘺、肛裂等。
而大便潛血檢查,是檢查體檢者大便中隱匿的紅細胞、血紅蛋白指數,是篩查胃腸道惡性腫瘤疾病的重要手段。腸鏡是發現腸道疾病的金標準。大量研究表明,腸鏡檢查既能預防腸癌,又能發現早癌,可大幅降低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因此,對于出現腸癌疑似癥狀的患者,應該盡快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方式來排查病因。而腸癌高危人群,包括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群,有明確遺傳傾向,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的人群,有癌癥個人史的人群,如有結直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癥病史,即便沒有癥狀,也應該盡早篩查。
二、得了直腸癌,一定要切除肛門嗎?
在我國,有70%直腸癌患者屬于低位直腸癌,而低位直腸癌的保肛問題一直是醫學界所關注的問題。由于低位直腸距離肛門太近,醫生要切除直腸腫瘤下緣5厘米以上才覺得安全,所以大多數低位直腸癌患者都失去了保肛的機會。
是否能行保肛手術,有嚴格的條件,最基本的需要滿足4個適應癥:
1、患者術前應當有良好的肛門括約肌功能;
2、腫瘤未侵及肛門外括約肌及肛提肌;
3、腫瘤下緣一般應在齒狀線上方2 cm,而對于部分中高分化腫瘤,應符合腫瘤大小<1/2腸周徑,術前未發現腸旁淋巴結腫大,距齒狀線1 cm以上;
4、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細胞癌保肛手術需要慎重,對于部分低分化或黏液腺癌早期患者,腫瘤下緣一般應在齒狀線上方3cm及以上。
對直腸癌患者來說,是否選擇保肛手術,需要客觀、科學、綜合地分析和判斷風險因素。醫患雙方都必須堅守“保命第一保肛第二”原則。
在此基礎上,醫生絕不能為了提高保肛率或為了滿足患者、家屬的期望而擅自降低保肛的基本條件,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另外,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李心翔教授強調,若術前外括約肌已經存在異常、大便失禁、盆底肌功能差、年齡過大或體質過弱的患者都不適合保肛。如果因為刻意追求保肛而忽視手術效果,很可能得不償失。
雖然目前手術治療是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但由于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同,部分患者可能要選擇永久性造口的手術方式,因而對造口的良好護理對于提高病人生命質量尤為重要。
首先,患者應定期評估皮膚狀況,至少每天1次,每次更換造口袋時評估皮膚狀況。其次,選擇造口產品時應考慮產品粘膠的透氣性、拉伸性、舒適度及柔軟度特性,盡量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在佩戴造口袋的時候,也要注意運用正確的粘貼及移除操作技術,減少機械性皮膚損傷;對已產生的皮膚損傷,應及時前往醫院評估損傷嚴重程度并制訂相應的護理方案。
參考資料:
[1]《為結直腸癌早篩早診提供可靠依據》.中國醫藥報.2021-03-18
[2]《正確認識癌癥 拒絕談癌色變》.中國家庭報.2021-04-15
[3]《結直腸癌的臨床表現是什么》.大眾健康報.2020-12-3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