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
該病例為59歲男性,確診“右肺腺癌 IVA期 (T4N3M1a)、縱隔淋巴結轉移癌、右側胸膜轉移癌并右側胸腔積液”,且合并基礎疾病較多,基因檢測結果顯示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和PD-L1高表達,給予賽沃替尼治療,腫瘤一度達到部分緩解(PR),目前維持病情穩定(SD)已達10個月。該病例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龐亞梅教授提供,并邀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滿祥教授點評。
59歲男性患者,因“持續性胸悶8天”于2021年7月23日就診于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現病史:患者8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為持續性,午飯后為著,休息后稍緩解,夜間反復憋醒,坐位休息后可再次入睡;無咳嗽、咳痰,無心悸,無胸痛,無發熱,無惡心、嘔吐,就診于當地衛生所,考慮“急性支氣管炎”,給予輸液治療(具體用藥方案不詳),自覺胸悶癥狀變化不明顯。
5天前就診于澠池縣人民醫院,行胸部CT檢查提示右側胸腔積液,行右側胸腔閉式引流,后覺胸悶癥狀較前好轉。現為求進一步診治入院,門診以“右側胸腔積液”之診斷收住院。自發病以來,食納可,夜休差,二便如常,體重較前下降1kg。
個人史:吸煙30余年,平均20支/日,吸煙指數600年支;偶有飲酒;余無特殊。
查體:T 36.1°C,P 109次/分,R 22次/分,Bp 109/80 mmHg,身高176cm,體重59.6kg。背部可見胸腔閉式引流管,右側肩胛下線第8肋以下叩診呈濁音。聽診右肺呼吸音較左側減低,雙肺未聞及明顯干、濕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09次/分,律齊,心音可;雙下肢無水腫。
![]()
龐亞梅教授:治療安全且有效,賽沃替尼在臨床中作用明顯
本例患者確診時已屬于IV期,失去外科手術機會,且縱隔淋巴結、右側胸膜均有轉移癌,還存在右側胸腔積液及低白蛋白血癥,癌癥病情本身較為復雜,且患者合并癥也較多,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實現最大臨床獲益,對治療團隊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
基于2021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非小細胞肺癌分子病理檢測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等指南推薦[1-2],對患者完善基因檢測,檢出“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和TP53突變”,符合賽沃替尼治療指征。雖然患者同時檢出PD-L1高表達,但考慮到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對免疫治療的影響,患者并不適合免疫治療,此外經濟條件也限制了患者的選擇空間。
最終治療團隊經過全面考慮和充分醫患溝通后,選擇了精準靶向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賽沃替尼,并以600mg的足劑量起始治療,實現了較為平穩、長期的病情控制,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尚可,肺癌相關癥狀明顯減輕、生活質量顯著改善。目前患者仍維持600mg賽沃替尼治療,且進入到慈善贈藥階段,后續治療團隊將進一步隨訪評估療效及治療安全性。
李滿祥教授:讓精準高效的靶向治療,惠及更多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患者
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是繼EGFR、ALK之后,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又一個具有重要治療價值的獨立驅動基因突變,其突變頻率在NSCLC中約為3%-4%[3]。由于我國NSCLC患者在晚期確診的比例較高,病情往往較為復雜,且合并癥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精準、高效、安全的靶向藥物,用于臨床時會更受到醫患雙方的歡迎,率先在我國獲批的高選擇性MET抑制劑賽沃替尼,已在臨床研究及實際使用中顯示了精準靶向治療的優勢。
在賽沃替尼上市之前,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NSCLC患者主要接受化療和免疫治療,但是療效明顯受限。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NSCLC患者接受一線化療的中位總生存期(OS)僅為6.7個月,遠低于驅動基因陰性患者(11.2個月)[4];另一項臨床研究中,24例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NSCLC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療,但客觀緩解率(ORR)僅為17%,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僅為1.9個月[5]。
而從2021年發表于《柳葉刀·呼吸醫學》的Ⅱ期臨床研究結果來看,賽沃替尼治療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NSCLC的ORR為49.2%,疾病控制率(DCR)為93.4%[6];近期歐洲肺癌大會(ELCC)公布的最終生存數據分析顯示,賽沃替尼治療患者的中位PFS為6.9個月,中位OS為12.5個月[7]。
基于賽沃替尼的Ⅱ期臨床研究結果,2021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針對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用藥推薦中,賽沃替尼被列為Ⅱ級推薦,為MET靶向藥物中推薦級別最高[1]。治療團隊遵循指南推薦和相關共識指引,充分落實了“精準治療、檢測先行”的理念,為本例患者正確選用了賽沃替尼治療,實現長期穩定的病情控制,期待這例患者能夠實現更長的生存,也希望看到更多來自臨床一線的相似結果。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
曾在美國學習工作數年
2009年被聘為西安交通大學“騰飛人才特聘教授”
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良好的臨床技能,熟練掌握呼吸介入治療技術及呼吸危重癥搶救技術。近年來的研究重點集中在肺動脈高壓的發病機制及干預研究,支氣管哮喘氣道炎癥及氣道重塑的分子機制及干預研究,肺癌的基礎及臨床研究
國家自然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國家留學基金委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肺血管病學組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委員;陜西省保健協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委,陜西省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
被聘為多種國內外雜志編委及審稿專家,在國內外雜志發表200余篇, 其中SCI收錄110余篇,主編/參編專著10部;主持及參與國內外研究課題20余項,獲各種獎項9次
龐亞梅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博士在讀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及院基金1項,
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1].2021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
[2].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 國家病理質控中心,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 等. 非小細胞肺癌分子病理檢測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J].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21, 50(4): 323-332.
[3].Socinski M A, Pennell N A, Davies K D. 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 Overview of Biology, Clinical Outcomes, and Testing Considerations[J]. JCO Precision Oncology, 2021, 5: 653-663.
[4].Gow CH, Hsieh MS, Wu SG, Shih JY.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harboring a 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 compared to other driver mutations in an East Asian population[J]. Lung Cancer, 2017, 103: 82-89.
[5].Sabari JK, Leonardi GC, Shu CA, et al. PD-L1 expression, tumor mutational burden, and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T exon 14 altered lung cancers[J]. Annals of Oncology, 2018, 29(10): 2085-2091.
[6].Lu S, Fang J, Li X, et al. Once-daily savoliti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s and othe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s harbouring MET exon 14 skipping alterations: a multicentre,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2 study[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1, 9(10): 1154-1164.
[7].Lu S, Fang J, Li X, et al. 2MO Final OS results and subgroup analysis of savolitinib in patients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s (METex14+) NSCLC[J]. Annals of Oncology, 2022, 33(S2): S27.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