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實體腫瘤60%發生在消化道,屬于消化道系統腫瘤的肝癌和胃癌一直占據我國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二和第三位。”特別是沿海地區是肝癌的高發地,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巨變,壓力和飲食習慣讓消化道不堪重負,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也呈高速遞增之勢。
癌癥死亡者一半死于消化道腫瘤
人體十大惡性腫瘤中,有五種為消化系統腫瘤:胃癌、肝癌、大腸癌、胰腺癌和食道癌。以往,胃癌、肝癌被稱為中國兩大“癌癥殺手”,而近年來,身患大腸癌、食道癌及胰腺癌的病人也日益增多。
每年在胃鏡檢查中胃、腸鏡查出淺表性胃炎的為80%、糜爛性胃炎為41%,查出腸炎的為50%、腸息肉為20%。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在受檢人群中,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越來越多,而幽門螺旋桿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腸道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消化道腫瘤患者有家族化年輕化趨勢
45歲以下的胃癌患者接近20%,結直腸癌患者接近10%。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合理飲食和不合理飲食。暴飲暴食、大葷大油、垃圾食品,還有因工作忙碌和壓力,飽一餐饑一餐等,都是消化道腫瘤高發的原因。另一方面,中青年胃腸癌患者療效差,究其原因可能與中青年患者新陳代謝快、細胞組織相對活躍有關。
都是吃得太精細動得太少惹的禍
“吃得太精細、動得太少,讓結直腸癌悄然盯上了40歲以下的人群。”餐桌上雞鴨蛋肉與海鮮頓頓都有,蔬菜淪為配角;主食要口感好,大米與面粉越做越精細;進出有車,動得太少。排除藥物和遺傳因素,這些是消化道腫瘤高發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顯示,飲食方式和特定癌癥風險之間有一定關聯。每天堅持吃80~100克水果或蔬菜能使口腔癌風險降低20%,胃癌風險降低30%。平均每天攝取27克高纖維能使腸癌風險降低20%。但紅肉和加工肉制品會增加腸癌風險,高鹽分攝入和腌制食品會增加胃癌風險。因為在腌制食品中,含有可導致癌癥的物質——亞硝胺,而且高濃度鹽分會嚴重損害胃腸道黏膜,所以喜食腌制食品的人,易患胃腸炎癥和潰瘍,這也是導致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食道癌是比較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其中食道癌的發病原因主要跟我們怎么吃和吃什么有關。像平常的我們喜歡的燙、辣、酒都是食道癌的“幫兇”。所以預防食道癌,要從飲食方面入手。另外,食道癌的發生從來不是悄無聲息的。我們也要了解食道癌的早期癥狀,做到早診早治療。
燙、辣、酒這些都是食道癌的幫兇
在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為惡性腫瘤中的第四位,喜食辣火鍋、滾燙的食物是重要誘因。比如在廣東省,潮汕、梅州地區是食管癌的高發地,與該地區群眾喜好喝滾燙的功夫茶、吃腌菜有一定關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