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精彩病例分享~
該病例為60歲女性EGFR 19號外顯子缺失(19del)突變的晚期肺腺癌(IVB期,cT4N2M1c)患者,從2019年7月開始接受奧希替尼一線治療,13個月后疾病進展(PD),并檢測出MET擴增。
患者從2020年9月開始接受奧希替尼80mg+賽沃替尼400mg二線治療,一個月后療效評估為部分緩解(PR),并從11月開始將賽沃替尼劑量減半,至2021年7月PD時,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0個月。隨后,患者重新使用賽沃替尼400mg治療,并獲得疾病穩定(SD)。
目前患者已使用EGFR&MET雙靶治療20個月。該病例由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徐華教授提供,并邀請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劉安文教授進行點評。
病例簡介
病例提供專家
徐華教授:EGFR-TKI耐藥分子機制復雜,再活檢至關重要
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約一半存在EGFR突變。近年來,隨著EGFR-TKI不斷更新迭代,EGFR突變NSCLC患者的生存時間越來越長。然而,接受靶向治療的患者最終難免發生耐藥。EGFR-TKI耐藥分子機制存在較大的異質性,因此在耐藥后再次組織活檢,進行基因檢測十分重要,有助于明確具體的耐藥機制以指導后續治療。
MET擴增是EGFR-TKI主要耐藥機制之一。一項對三代EGFR-TKI治療后MET擴增耐藥發生情況的研究顯示,在采用三代EGFR-TKI一線治療的患者中,MET擴增耐藥的比例為7%-15%;在二線治療的患者中,比例為5%-50%[1]。此外,在FLAURA研究[2]中,奧希替尼一線治療未出現T790M導致的獲得性耐藥,MET擴增(15%)為最常見的耐藥機制;而AURA3研究[3]中,奧希替尼二線治療耐藥后MET擴增比例達19%。
該病例為EGFR 19del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奧希替尼一線治療獲得PR,但13個月出現腦轉移。PD后,患者再次活檢,并且組織NGS檢測發現MET擴增耐藥,因此二線治療采用奧希替尼80mg+賽沃替尼400mg的EGFR&MET雙靶治療。
在治療1個月后,雙靶治療的療效顯著,胸部CT檢查提示腫瘤達到PR,因此從后面一個月開始賽沃替尼的劑量減半,改為200mg維持治療。但遺憾的是,在二線治療10個月后,患者再次PD。考慮到該雙靶治療方案仍然有效,因此重新使用奧希替尼80mg+賽沃替尼400mg進行治療,并且之后病情長期維持SD。截至目前,該患者已采用雙靶治療20個月。
該病例的治療過程提示,EGFR-TKI治療后MET擴增耐藥的NSCLC患者,賽沃替尼+EGFR-TKI雙靶治療可能帶來持久的獲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耐受性良好并且經濟條件允許,應盡量保持足劑量的治療,以保證患者最大程度獲益。
專家點評
劉安文教授:EGFR-TKI治療后MET擴增耐藥,賽沃替尼雙靶治療前景可期
MET抑制劑賽沃替尼在MET14外顯子跳躍突變患者中的療效已經獲得認可,并且在臨床診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TKI治療后MET擴增耐藥是當前臨床上探索的重點,但目前臨床上尚無統一的、標準的治療方案。
TATTON研究[4]納入既往使用EGFR-TKI治療后出現MET擴增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采用賽沃替尼+奧希替尼雙靶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對于一/二代EGFR-TKI治療后MET擴增耐藥但T790M陰性的患者,雙靶治療的客觀緩解率(ORR)約65%,中位PFS約9個月;若T790M陽性,則雙靶治療的ORR為67%,中位PFS為11個月。而且,該雙靶治療方案在后線使用三代EGFR-TKI耐藥后擴增患者中也體現了一定的抗腫瘤活性,ORR為30%,疾病控制率為75%。
目前賽沃替尼仍在積極探索用于MET擴增耐藥患者中的療效,諸如隨機III期SACHI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索賽沃替尼聯合奧希替尼用于因MET擴增引起的EGFR-TKI治療后進展的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還有奧希替尼聯合賽沃替尼用于接受奧希替尼治療后進展的EGFR突變且MET+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的II期SAVANNAH研究,以及賽沃替尼聯合奧希替尼對比化療用于經奧希替尼治療后進展伴MET擴增/過表達的NSCLC的III期SAFFRON研究。未來隨著這些研究結果的公布,將進一步積累賽沃替尼用于MET擴增耐藥的證據,更有助于指導臨床實踐,并造福更多患者。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綜合診治中心主任
南昌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腫瘤教研室主任
江西省腫瘤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主任
兼任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學分會 主任委員
江西省醫學會第五屆腫瘤學分會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江西省抗癌協會放療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江西省抗癌協會第六屆理事會 副理事長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放療專業委員會 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審專家
美國MD Anderson 癌癥中心,訪問學者
參考文獻:
[1].Leonetti A, Sharma S, Minari R, et 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osimertinib in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r J Cancer. 2019;121(9):725-737.
[2].Ramalingam SS, Cheng Y, Zhou C, et al. Mechanisms of acquired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osimertinib: preliminary data from the phase III FLAURA study. 2018 ESMO Congress. Abstract LBA50.
[3].Papadimitrakopoulou V, et al. Analysis of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osim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 T790M advanced NSCLC from the AURA3 study. 2018 ESMO Abstract LBA51.
[4].Lecia V Sequist, Ji-Youn Han, et al. Osimertinib plus savoli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MET-amplifi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progression on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terim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1b study[J]. Lancet Oncol. 2020;21(3):373-38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