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解讀基因檢測技術在ALK陽性肺癌領域的應用和研究進展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論NSCLC的ALK檢測手段,談基因檢測的研究進展。

    精準治療應以檢測先行

    ALK融合基因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的發生率約5.6%,其中腺癌的發生率為6.6%~9.6%[1]。近年來ALK抑制劑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取得了較大的突破,ALEX試驗更新了二代ALK抑制劑阿來替尼一線對比一代抑制劑克唑替尼治療ALK陽性NSCLC患者的總生存期(OS)數據,結果顯示阿來替尼的5年OS率為62.5%,HR=0.67,較克唑替尼具有更顯著的臨床獲益[2]

    因此,選擇準確、快速、恰當的ALK檢測方法,篩選出適用ALK抑制劑的目標人群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

     
    當前ALK基因的檢測手段眾多,其中,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可在DNA水平上檢測ALK基因易位;免疫組織化學(IHC)能夠檢測ALK融合蛋白表達;即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T-PCR)可檢測ALK融合mRNA;二代測序(NGS)技術可檢測DNA水平或mRNA水平上的融合序列[1]
     
    因此,針對不同檢測人群、檢測標本,選擇恰當的檢測方法,并制定、優化及遵守規范化檢測流程以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進而指導ALK陽性(ALK+)患者靶向用藥,可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臨床獲益。

    解讀ALK融合基因的IHC、FISH、RT-PCR和NGS檢測

    ALK Ventana-D5F3 IHC檢測方法是目前最快速、經濟的方法,且結果判讀標準簡單,具有較高的靈敏度(100%)及特異度(98%),2019年《中國非小細胞肺癌ALK檢測臨床實踐專家共識》建議優先應用Ventana-D5F3 IHC進行ALK檢測。
     
    但需要注意的是,ALK Ventana-D5F3 IHC檢測試劑及判讀標準是針對肺腺癌樣本設計的,對于非腺癌患者,在進行ALK Ventana-D5F3 IHC結果判讀時應謹慎,要避免假陽性或假陰性。對于結果不能確定的患者,建議使用其他技術平臺進行復檢。而與之相比,非Ventana D5F3的IHC檢測僅用于ALK初篩[1]

    當懷疑檢測標本有質量問題時,優先應用FISH檢測[1]。但是由于EML4-ALK易位為倒置易位,有些病例中熒光分離信號距離較近,并且在斷裂點附近不穩定,會產生染色體崩塌導致距離更近,加上立體空間位置,可能會造成假陰性判讀結果。所以在進行FISH結果判讀時,對于分離信號腫瘤細胞比例在臨界值附近的病例,判讀應謹慎,并建議使用其他技術平臺進行復檢。
    和其他基因(如EGFR、ROS1等)一起檢測時,可以聯合RT-PCR或NGS進行多基因檢測[1]。在進行RT-PCR結果判讀時,對于Ct值在閾值范圍附近的病例,判讀應謹慎,必要時加備注,并建議使用其他技術平臺進行復檢,但需要注意的是RT-PCR對于不常見的ALK融合類型,有可能出現漏檢。

    在進行NGS檢測ALK結果判讀時,應充分掌握NGS檢測平臺及試劑的特點和局限性,結合標本情況、檢測質控及測序數據等進行綜合判讀。年輕的、不吸煙的、Ⅳ期女性患者更易發生ALK融合突變,若一種檢測平臺檢測結果為陰性時,可考慮其他平臺復檢[1]

    十年研究探索ALK融合基因檢測的優化之路

    每種ALK基因的檢測方法都有其優缺點,202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應建明教授團隊在《胸部腫瘤學》雜志發表了一篇針對ALK融合基因分子病理精準檢測的文章[3],該研究團隊圍繞ALK基因融合的分子檢測優化與規范化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終結果顯示:

    (1)DNA NGS檢出的ALK罕見融合存在無法轉錄翻譯成有功能融合蛋白的可能性;

    (2)隨著NGS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ALK罕見融合伴侶被發現,DNA NGS對融合基因的檢測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實際上多數病例的真正融合伴侶(RNA水平)仍為經典的EML4基因,在真實世界中ALK的融合伴侶種類可能并不多;

    (3)所有的ALK相互融合(primary/reciprocal ALK)病例中的5’ALK融合并沒有轉錄翻譯出融合蛋白。

    因此,僅依靠DNA NGS檢出的罕見ALK融合斷點來預測靶向治療的療效可能并不準確,對于此類罕見融合患者,聯合應用RNA/蛋白水平的檢測可能會更好地指導后續的精準治療。

    小結

    ALK抑制劑對伴有ALK基因融合的晚期NSCLC患者顯示出顯著的臨床獲益。選擇準確、快速、恰當的ALK檢測方法,篩選出適用ALK抑制劑的目標人群具有重要臨床意義。ALK Ventana-D5F3 IHC、FISH、RT-PCR、NGS檢測平臺試劑均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共識建議優先應用Ventana-D5F3 IHC進行ALK檢測,當和其他基因一起檢測時,可以聯合RT-PCR或NGS進行多基因檢測。

    對于少數無法獲得組織學或細胞學樣本的晚期NSCLC患者,專家共識建議嘗試使用血液/腦脊液進行ALK檢測[1]。期待IHC、FISH、RT-PCR和NGS在ALK陽性NSCLC的研究繼續突飛猛進,也期待更多病理和臨床醫生參與到肺癌ALK融合基因研究中來,為更為精準的肺癌診治貢獻力量。

    專家簡介
    姚艷雯 教授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南京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江蘇省醫學會呼吸分會青年委員。發表SCI論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發表9篇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一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數項

    入選2016江蘇省“科教強衛工程”青年人才, 作為第四完成人獲得2016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第五完成人獲得2021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掌握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主要從事肺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ALK檢測模式真實世界多中心研究專家組,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分子病理學組.中國非小細胞肺癌ALK檢測臨床實踐專家共識[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9,48(12):913-920

     
    2] Mok T, Camidge DR, Gadgeel SM, et al. TEMPORARY REMOVAL: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and fin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ata for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ve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the ALEX study. Ann Oncol. 2020;S0923-7534(20)39796-9.
     
    [3] Li W, Guo L, Liu Y, et al. Potential Unreliability of Uncommon ALK, ROS1, and RET Genomic Breakpoints in Predicting the Efficacy of Targeted Therapy in NSCLC. J Thorac Oncol. 2021;16(3):404-418.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