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警惕!得了乳腺癌,患其他癌的風險增加20%

    腫瘤患者最怕的,無非是“復發、轉移”,但其實,還有比復發轉移更可怕的“定時炸彈”,即「第二原發癌」,下述簡稱“二次癌”。

    “二次癌”是指同一位癌癥患者治愈后,又再次患上一個“全新”的腫瘤[1]。例如,乳腺癌患者治愈數年后,又檢查出患了卵巢癌。這就是“二次癌”。

    研究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乳腺癌女性患第二原發癌的風險增加了17%~20%[1]。問題來了,哪些腫瘤再次盯上乳腺癌患者的概率更大?原因是什么?如何做好這方面的預防?話不多說,接著往下看!

    警惕!得了乳腺癌,患其他癌的風險增加20%

    乳腺癌患者二次腫瘤的概率及原因

    我們人類喜歡一個人可以沒什么理由,但是不同的腫瘤都喜歡找上同一個人,那一定是有跡可循的。接下來,互助君帶大家簡單了解下,不同腫瘤找上乳腺癌患者的概率以及原因。

    警惕!得了乳腺癌,患其他癌的風險增加20%

    卵巢癌

    有研究顯示,50歲之后確診乳腺癌的患者,5年內再發卵巢癌的風險顯著增加[2]。而50歲之前診斷乳腺癌的患者,再發卵巢癌的風險是50歲后確診乳腺癌患者的4.3倍[3]。

    至于發病原因。根據資料發現,繼乳腺癌之后,患者再患卵巢癌的原因可能有這兩個:

    • 家族史及遺傳性

    卵巢與乳腺均為性激素調節軸的靶器官,并且兩者之間還存在某些共同的致病基因,如BRCA1/2。其中,BRCA1突變會使卵巢癌患病風險增加35%~46%;BRCA2突變會使卵巢癌患病風險增加13%~23%[4-5]。

    • 社會、心理、生活等易感因素

    研究發現,即使無乳腺癌家族史,已確診的乳腺癌患者若長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精神抑郁、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等,也可增加卵巢癌的發生風險[6]。

    警惕!得了乳腺癌,患其他癌的風險增加20%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起源于子宮內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據研究資料顯示,50歲以后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5年內再發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遠高于普通人群[2]。

    而導致乳腺癌患者再次患上子宮內膜癌的“罪魁禍首”,其實與乳腺癌的治療藥物——他莫昔芬,有很大關系。它的使用會導致子宮內膜細胞肥大、增殖,從而使得乳腺癌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據資料顯示,使用他莫昔芬治療2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子宮內膜癌患病風險是非他莫昔芬治療患者的2.3~7.5倍[7]。

    此外,還可能與乳腺癌有關的基因突變(如BRCA1、BRCA2、P53、PTEN 等)、某些化療藥物(如烷化劑、絲裂霉素、阿霉素等本身具有致癌作用),以及患者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等,也都可能會增加“二次癌”的風險。

    警惕!得了乳腺癌,患其他癌的風險增加20%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也是乳腺癌再發“二次癌”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8]。研究表明,乳腺癌與甲狀腺癌之間存在潛在的、雙向的致病關系,兩者中任一種癌癥患者發生另一種癌癥的風險均高于正常人群[9]。

    例如,Van等學者對美國癌癥協會的數據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

    女性乳腺癌患者后續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0.67倍,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甲狀腺癌發病率則增加了2倍;男性患有甲狀腺癌再發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29倍,男性乳腺癌患者其后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則增加了19倍[10-11]。

    而導致甲狀腺癌風險增高的致病因素包括激素、家族遺傳因素、肥胖、機體免疫力下降、放射治療以及藥物治療(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9]。

    警惕!得了乳腺癌,患其他癌的風險增加20%

    宮頸癌

    子宮和乳腺同受“下丘腦—垂體內分泌”的控制。因此研究認為,雌激素既可致乳腺癌,與宮頸癌的發病也有關,二者共存或相繼發生的概率比常人可能更高,且乳腺癌多原發癌患者發生“二次癌”多為治療后的5年內 [12-13]。

    導致宮頸癌這類“二次癌”發病風險增高的因素與乳腺癌的發病因素相似,比如與肥胖、長期口服避孕藥、激素補充治療、月經時間長、哺乳期短、免疫狀態、生活習慣、環境因素、化療及放療的遠期副反應等因素有關[12]。

    警惕!得了乳腺癌,患其他癌的風險增加20%

    遠離致命的“二次癌”,可以這樣做

    警惕!得了乳腺癌,患其他癌的風險增加20%

    難道面對致命的“二次癌”,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實際上,我們并非無計可施。

    相比遺傳因素、一些全身性的抗腫瘤治療包括化療、激素治療和免疫治療等這些無法控制、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覓友們通過改掉嗜煙、酗酒的不良習慣,避免久坐不動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運動、控制體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二次癌”的發生風險[14]。

    其次,定期體檢是防“二次癌”不可疏忽的一道大關。當然,不同的癌種所重視的體檢項也有所差別。

    卵巢癌

    由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攜帶者,有50%~85%的危險性發展為乳腺癌或卵巢癌 [15]。因此,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有必要進行BRCA1和BRCA2基因檢測,檢測為陽性者,應考慮定期進行乳腺及盆腔檢查、超聲、腫瘤標志物CA125等檢查,爭取做到早期診斷,以防漏診[16]。

    宮頸癌

    針對于女性另一大紅顏殺手——“宮頸癌”,乳腺癌患者除了常規的乳腺癌復查外,也可以定期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TCT)、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這兩個檢查手段均有助于及早發現宮頸癌苗頭。當然,要想最大限度阻擋宮頸癌的發生,最好的方式是接種HPV疫苗。(兩會建議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計劃,乳腺癌患者可以打嗎?

    子宮內膜癌

    針對長期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尤其絕經后的女性,建議定期對子宮內膜情況進行監測,發現內膜厚度≥5mm的患者可進行宮腔鏡檢查,必要時進行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17]。

    此外,覓友們在服用他莫昔芬期間,應積極主動地控制體重、合理飲食、規律鍛煉,有糖尿病的覓友應控制好血糖水平等,也有助于降低子宮內膜增厚情況。

    甲狀腺癌

    由于乳腺癌患者促甲狀腺激素和游離甲狀腺素的異常率均高于普通人群[18],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治療后,隨訪期間也應該常規進行甲狀腺相關檢查。同時保持體重在健康范圍值(BMI值18.5-24.9),對降低甲狀腺癌風險也有益。(癌上加癌?扒一扒乳腺癌與甲狀腺癌的“曖昧”關系!

    END

    “二次癌”雖然可怕,但是只要我們,在生活方面做到戒煙、減少酒精攝入、合理運動等,是可以將再發“二次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使不能減少癌癥的發生,但是若能夠積極定期復查,早期發現癌癥,還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封面圖片來源:稿定設計

    責任編輯:乳腺癌互助君

    參考資料:

    [1] 楊韻,朱大江,朱婧,劉海燕,王寧霞.多原發惡性腫瘤的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預后[J].名醫,2020(09):104-105.

    [2]Berkowitz Z,Rim S H, Peipins L A.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associated with ovarian cancer diagnosed as fir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diagnosed subsequent to a previous cancer [J]. Cancer Epidemiol,2011,35(2) : 112-129.

    [3] 鄭麗,張麗娜,顧林.44例乳腺卵巢雙原發癌的臨床特點與預后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31(06):482-485.

    [4] Petrucelli N, Daly MB, Feldman GL.BRCA1-and BRCA2-asso? ciated 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M] .Seattle: Gene Rev, 2015: 1993-2017.

    [5] Chen S, Parmigiani G.Meta-analysis of BRCA1 and BRCA2 pene? trance[J].J Clin Oncol,2007,25(11): 1329–1333.

    [6] 胡銘陽,左鑫,明佳.乳腺癌并發卵巢癌的可能原因及其防治策略[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8,5(02):34-39.

    [7] Brinton LA, Felix AS, McMeekin DS, et al. Etiologic heterogeneity in endometrial cancer: Evidence from 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trial [J]. Gynecol Oncol, 2013, 129(2) : 277-284.

    [8] Vassilopoulou-SellinR, PalmerL, TaylorS, et al. Incidence of breast carcinoma in women with thyroid carcinoma[J]. Cancer, 1999, 85(3):696-705.

    [9] 程嗣鈞,張潔.甲狀腺癌與乳腺癌關系研究進展[J].臨床軍醫雜志,2021,49(05):598-600.

    [10] Del Pup L, Mantovani A, Cavaliere C, et al.Carcinogenetic mechanisms of endocrine disruptors in female cancers( Review) [J].Oncol Rep, 2016, 36(2) : 603-612.

    [11] Blows FM, Driver KE, Schmidt MK, et al. Subtyping of breast cancer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investigat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type and short and long term survival: a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data for 10,159 cases from 12 studies[J]. PLoS Med, 2010, 7(5) : e1000279.

    [12] 葉嵐,艾毅欽,吳星嬈,鄭潔.宮頸癌合并乳腺癌7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32(03):229-232.

    [13] 王松,劉兆辰,趙達.宮頸及乳腺雙原發癌8例臨床分析[J].腫瘤學雜志,2015,21(09):779-780.

    [14] 趙潔敏,吳昌平.多原發癌癥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6,14(12):1195-1198.

    [15] Vasen HF,Haites NE,Evans DG,et al.Current policies for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in women at risk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 survey among 16 European family cancer clinics. European Familial Breast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J].Eur J Cancer,1998,34(12):1922-1926.

    [16] 郭宏霞,王淑珍,崔秀平.乳腺癌患者發生婦科腫瘤情況的隨訪研究[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3,4(Z1):26-27.

    [17] 邵書銥,張英.乳腺癌術后三苯氧胺治療對子宮內膜病變的影響及其診療進展[J].復旦學報(醫學版),2022,49(01):149-155.

    [18] 王偉剛,田保國,徐曉琴,王艷,杜麗莉,張曉芳,孫婷,史艷春,荊結線.乳腺癌與甲狀腺疾病關系的臨床研究[J].腫瘤研究與臨床,2022,34(03):215-22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