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主任,我現在應該怎么辦呀?”
“劉主任,我能來腫瘤醫院治療嗎?我只相信你。”
……
向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中心主任劉耀教授發來“求助”短信的,是他診治的一位“老病人”——25歲的王女士。
7年前,王女士不幸罹患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所幸在劉耀的全力診治下,她的病情達到臨床緩解,也到上海開始了新的生活。今年5月下旬,王女士的病情出現復發征兆。她第一時間聯系到劉耀尋求幫助。
此時,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了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及重慶市沙坪壩區衛健委等多方努力下,王女士帶著對劉耀的無比信任,從上海回到了重慶。
“老病人”發來求助信息
因為疾病相識,你來我往,王女士和劉耀成為“好友”。遇到疾病上的問題,她都會咨詢劉耀,劉耀也總是耐心解答。5月23日,劉耀突然收到王女士發來的多條信息,稱感覺頭暈、乏力,血常規指標異常,右頜下出現一個硬疙瘩。
意識到情況不對,劉耀連忙詳細詢問病情。經過初步判斷,王女士的病情可能復發了。
復發的疾病叫做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王女士于2015年10月確診,而當時她的主管醫生正是劉耀。“王女士當時的病情還是非常棘手,通過兩次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她的病情逐漸好轉,最終達到了臨床緩解。”劉耀說。
“劉主任,我該怎么辦?能不能回重慶,到你那里治療。”王女士的求助讓劉耀陷入兩難。因為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有上海旅居史且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來渝返渝人員,需實行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監測。也就是說,王女士如果選擇回到重慶,那14天以后才能來院治療。
病情緊急,劉耀一邊安撫王女士,一邊幫她聯系了上海醫療機構。但因收治達到上限、沒有多余緩沖病房等原因,當地多家醫院也無法安排入院。
“劉主任,我信任你。”王女士再次表達了希望回到重慶治療的想法。
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看著對方如此信賴自己,劉耀也下定決心盡全力予以幫助。他立即向醫院領導匯報了此事,并向感控科了解相關政策和流程。
“全力開展救治工作,不放棄任何一名患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吳永忠表示,醫院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醫療服務”,保障腫瘤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5月25日,王女士回到重慶。在沙坪壩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她開始集中隔離。隔離期間,多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為了盡快明確診斷,開展救治工作。劉耀一方面密切關注王女士病情進展,一方面安排郭冰凌醫生于30日來到集中隔離點進行骨髓穿刺進行檢測。“王女士骨髓里發現46.24%的白血病細胞,提示復發。”郭冰凌說。
郭冰凌介紹,王女士的病情進展比想象的還快,她腹壁多發結節,懷疑腫瘤侵犯皮膚。僅過去一天,左頜下也出現腫物,并伴隨腫瘤發熱。
多項指標恢復正常
結節縮小、疼痛緩解?
此時,王女士正好結束7天集中隔離。在沙坪壩區衛健委和醫院領導指示下,血液腫瘤中心協調緩沖病房,做好緊急入院準備。
1日下午,救護車駛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與時間爭分奪秒,劉耀立即帶領團隊多次開展病情討論,并聯合藥學部、頭頸腫瘤中心等開展多學科診療,制定詳細救治方案。
劉耀介紹,經過幾天的治療,以及精細的護理,王女士的病情有所好轉。“白細胞指標恢復正常,血紅蛋白上升,從重度貧血轉為輕度。頜下和腹壁結節明顯縮小,疼痛緩解。”
目前,王女士仍在進一步治療中。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