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涵蓋了各瘤種大型臨床研究、開創性研究、創新研究等重磅研究結果。日前,2022 ASCO 年會已圓滿落幕,但仍有多項研究結果值得進一步學習和探討。
免疫治療療效的長拖尾效應,使免疫治療有可能成為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NSCLC)有希望的“治愈”方法。在今年ASCO大會壁報專場,納武利尤單抗新輔助治療早期NSCLC的五年隨訪結果公布。醫脈通特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松濤教授進行了深入解讀。詳情如下:
大咖點評——徐松濤教授
專家簡介
徐松濤 教授
復旦大學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
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胸外科主任醫師
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會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癌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胸外科專委會委員
福建省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委員
參與制定非小細胞肺癌分子殘留病灶專家共識(2021);早期肺癌圍術期治療專家共識(2019);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2018);肺葉切除術后胸管管理指南和術后機械通氣管理指南(2017)
徐松濤教授:作為全球首個NSCLC新輔助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CheckMate 159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是一項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新輔助免疫治療的小樣本II期研究,共入組20例Ⅰ-ⅢA期NSCLC患者,術前接受兩周期的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新輔助治療(3mg/kg Q2W)。2018年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已經報道了該研究在安全性(藥物相關不良事件)和可行性(無延期,自術前計劃日起> 37天的手術切除的可行性)上達到了主要終點。
在今年ASCO大會上,該研究公布了5年的長期隨訪結果。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特征。
首先,新輔助納武利尤單抗單藥免疫治療獲益的長期性和穩定性。3年無復發生存(RFS)率65%、3年總生存(OS)率85%或許還不算突出,但5年RFS率60%、5年OS率80%就非常優秀了。3年以后的復發和生存數據非常穩定,反映了新輔助納武利尤單抗單藥免疫治療的持久獲益。大大增加了新輔助免疫治療+根治性手術切除徹底治愈肺癌的可能性,這非常令人期待。
其次,新輔助免疫治療領域,病理緩解指標主要病理緩解(MPR)、病理學完全緩解(pCR),哪一個更適合作為替代終點指標?我們知道,肺癌新輔助化療的pCR很低,不能很好地反映生存結果,因此提出了MPR的概念,但MPR的界定仍存有爭議、可重復性較差,證據力度并不強。既往CheckMate 159新輔助納武利尤單抗單藥免疫治療的MPR率為45%,PCR率為15%,比新輔助化療的數據已經有了明顯提升。
此次ASCO會議公布的5年隨訪結果中,9例MPR患者中有8例(89%)存活,且沒有發生癌癥相關死亡,2例pCR患者均存活且未復發。研究結果顯示病理緩解與RFS改善相關,但未達到統計學意義(HR=0.36, 95%CI 0.07-1.75,P=0.2)。
在今年AACR上報道的III期研究CheckMate 816已經證實了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pCR與EFS的正相關性,pCR的定義為原發灶(肺)和取樣淋巴結中殘留存活腫瘤細胞均為0%。pCR的判讀更加客觀,更適合作為一個有效的觀察終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重新考量MPR和pCR,哪一個才是新輔助免疫治療更好的終點指標,新輔助免疫單藥治療和新輔助免疫聯合治療的終點指標會有區別嗎?這個問題需要更大樣本的研究來回答。
第三,哪些人群適合新輔助免疫單藥治療?PD-L1表達水平是不是新輔助免疫單藥治療的預測因子?此次ASCO會議公布的長期隨訪結果顯示,治療前PD-L1陽性能夠改善RFS(HR=0.36,95%CI 0.07-1.85,P=0.22)。
III期研究CheckMate 816的結果顯示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的pCR率顯著高于化療或免疫單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考量新輔助免疫單藥治療的合適人群,PD-L1高表達是不是新輔助免疫單藥去化療的預測因子?這個問題也需要更大樣本的研究來回答。
最后,此次ASCO會議還公布了所有復發患者的細節,包括突變情況、復發的位置和病理類型等。限于研究的規模,這些問題和上述問題都很難得出有效的結論。
盡管如此,CheckMate 159研究不僅在可行性和安全性上達到了主要終點,更收獲了新輔助納武利尤單抗單藥免疫治療的長期穩定獲益,開創了NSCLC新輔助免疫治療的新篇章。并為新輔助免疫治療的病理緩解、生物標志物預測和免疫微環境等方面的后續研究提供了方向。
納武利尤單抗新輔助治療5年隨訪結果出爐(摘要號8537)
背景
方法
結果
RFS關鍵亞組分析
結論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