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私信以及評論中看到過不是一個患者在問同一個問題:治療**癌的中藥有哪些?要怎么用?
這是一個很大很廣的問題,中醫治療癌癥是很復雜的,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某種中藥對應某種癌癥”“得什么癌吃什么藥,方便快捷”這么簡單。
為什么沒有專門治療某某癌的中藥?
中醫強調整體,人體筋骨、經絡、肌表與臟腑內外相通,一旦機體內部失衡,機體外部就會表現出相應的不適癥狀。中醫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嚴肅的系統,痰、瘀、熱、毒、虛等因素均與癌癥有關,而虛又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因此,中醫不是簡單地治療某種癌癥,而是有痰化痰,有熱清熱,有毒解毒。
比如,常用的化痰散結類中藥有半夏、皂角、膽星、貝母、瓦楞子、黃藥子、八月扎、蛇莓、柘木、牡蠣、全瓜蔞等;
化瘀散結類中藥有急性子、水紅花子、三棱、莪術、桃仁、穿山甲、水蛭、夏枯草、丹參、元胡、郁金等;
清熱解毒類中藥有半枝蓮、滕梨根、菝葜、白屈菜、干蟾皮、野葡萄藤、水楊梅根、絲瓜、苦參、龍葵、半邊蓮等。
人體的病理病機往往很復雜,可能既要化痰散結,又要清熱解毒,那么這就又涉及“十八反十九畏”:考慮這些藥物之間會不會發生反應?會不會產生毒性?可見中藥的應用是十分謹慎的。
靈芝干與膠囊藥物,替代草藥有機草藥。
腫瘤患者能不能一個方子從頭吃到尾?
有些患者可能又會問:既然治療癌癥需要辨證論治,那經過醫生辯證后,我老老實實地吃藥就可以了吧?
其實這也不對。腫瘤患者的病情是時刻變化的,剛開始的治療重點可能是化瘀解毒,一個月后的治療重點可能就變成了化濕通絡,甚至藥物的劑量也會隨著病情的發展而變化。所以我也經常和大家說:一定要注意復診,不能一個方子從頭用到尾。有些癥狀在減輕,可能過段時間介入了放化療,又出現了新的癥狀,所以一定要重視復診。
無論是哪種癌癥,治療上都必須要因人而異,辨證論治,不能死板。
為什么癌癥會發生?癌細胞怎樣才會消失?
這是一個所有癌癥患者都會疑惑的問題:為什么患癌的就是我?
中醫強調整體,人與自然萬物對應,與機體內部臟腑器官是統一的整體。大家想想看,如果自然陰陽失衡,大熱天沒有水來灌溉,需要陽光生長時沒有太陽的照耀,萬物都不能生存。同樣的,如果人體違背自然規律:該睡覺的時候不睡,整宿熬夜,吃喝沒有節制……雖然人體會自我調節,但如果我們長期這樣不加節制,今天熬夜,明天暴飲暴食,后天在家睡一天,慢慢就會出現氣血失調、經絡阻塞,導致內部環境失衡,疾病自然就找上門了。
中醫學認為癌瘤發生的本質在于“正虛毒聚”,其轉移發生的關鍵亦在于“正氣內虛”。因此,臨床治療中必須注意固護正氣,使正氣內存,才能有效防止腫瘤的轉移。但是西醫的治療手段大多是“祛邪”,少了“扶正”,而中醫可以兼顧“扶正祛邪”,在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控制病情,防止癌癥的復發轉移。
臟腑之間的平衡了,“癌狀態”改變了,體內癌性環境改善了,人與自然、人體內部重新達到平衡狀態,癌細胞自然會消失。
↓閱讀更多相關文章↓
醫院:“住院期間不許離院!”患者:“不!我要去看李忠教授!”
新患者問:李忠教授看得咋樣?老患者答:不吃他的藥我都活不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