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接診的一位患者,原來是早期肺癌,中西醫結合治療康復后,因為5年內復查病情都很穩定,就忍不住破了戒,開始吸煙。
這不,自己感覺到不舒服了,去復查,已經發展到晚期了!再次提醒大家,抗癌靠醫生,更靠你自己!
我們中藥治療好不容易一點點糾正了“癌狀態”,使得癌細胞漸漸“休眠”。你非要把它們“激活”,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重蹈覆轍!
可能不少人都會好奇,我們分享了這么多癌癥患者,治療都是成功的案例嗎?
肯定不會。那么治療效果不好、甚至失敗的患者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今天給大家總結三點:
點此改變癌狀態
第一、情緒差:不良情緒增加患癌風險,促進復發轉移
情緒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中醫講“怒傷肝”,醫學臨床發現凡愛生悶氣發火的人更容易導致癌癥。也有研究顯示,生氣時肝臟要比平時大了一圈。
生氣易導致肝氣郁結、肝膽不和,很多人生完氣后都會出現“兩肋疼痛和肝區疼痛”。我國發病率較高的乳腺癌,也深受煩躁、憂郁等不良情緒的影響。
我們常和患者強調“情緒是癌癥的活化劑”,但在實際的抗癌過程中,很多患者無法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最終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我們曾接診的一位結腸癌晚期患者,確診時才28歲,正在談婚論嫁,可突如其來的癌癥使得男友棄她而去。
化療的痛苦加上情緒的崩潰,雙重打擊之下,患者十分消沉。飯吃不下,營養補充不足,加上整夜整夜的失眠,治療一度毫無進展,用了很多方式都不行。
后來經過家人、朋友的開導,加之中醫藥治療減輕了化療副反應,患者才開始慢慢轉變心態,樂觀起來,也有了強烈的求生意志。現在病情穩定,健康狀態良好。
還有位乳腺癌患者,患病后過于急躁、擔憂,病情一有起伏就大喜大悲,最終腫瘤進展迅速,不到兩年便香消玉殞。
所以說在癌癥治療過程中,李忠教授一直告訴患者要“放松心態”,心情好,情緒穩定,對治療也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治錯了
很多患者在確診后便渾渾噩噩,醫生說什么就怎么做;但更多的患者喜歡聽百家之言,四處詢問醫生,想找出更好的方法延長壽命。
多聽幾個醫生的意見自然很好,但是希望大家在求醫過程中也多去了解一下相關病情的專業知識,不要被“包治百病”等顯而易見的騙局所蒙蔽。
有患者會說,哪有這么傻啊?可俗話說得好,“病急亂投醫”,人在焦慮、絕望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糊涂事。
就曾有位肺癌患者,本來吃中藥效果不錯,但由于病情較為嚴重,患者自覺進展緩慢,非常焦慮。
聽別人說吃的方子“一周就見效”、“大師祖傳秘方”,于是便興沖沖地斷了藥,不顧兒女阻攔去吃“祖傳秘方”。最后錢沒少花,治療效果卻一點也沒看見,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治療時不要頻繁更換醫生。有的患者一周換一個醫生看診,最終得出結論:這些醫生都不好,救不了我!于是灰心喪氣。
可無論中醫也好、西醫也罷,每位醫生的治療方案都會有所區別,況且癌癥治療本身就需要堅持才能見效。一直到最后買單的還是患者自己。
當然,如果治療堅持很久了依舊沒有效果,甚至病情惡化,此時就需要考慮是否是治療方案有問題了。
第三、太任性!不良生活習慣依舊
有些患者治療效果很不錯,身體也恢復到了患病前的水平,但沒過兩三年就發現癌癥又復發了,除了一些本身易復發的癌種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覺得自己身體好了就松懈了,恢復了不良的生活習慣。
其中愛吸煙、飲食習慣不好的患者尤甚。曾有位吸煙十年,導致早期肺癌的患者,康復出院后,因為五年內復查病情都很穩定,就忍不住破了戒,開始吸煙。沒想到不過幾個月,患者就出現了不適癥狀,隨后去檢查,結果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中藥治療一點點糾正了“癌狀態”,使得癌細胞漸漸沉寂。但不良習慣可以輕易喚醒它們,重新給身體帶來“危機和災難”,因此一定要在這方面多加注意,不要重蹈覆轍!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