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涵蓋了各瘤種大型臨床研究、開創性研究、創新研究等重磅研究結果。日前,2022 ASCO 年會已圓滿落幕,但仍有多項研究結果值得進一步學習和探討。
EGFR-TKI是EGFR敏感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延遲EGFR-TKI耐藥或EGFR-TKI獲得性耐藥后的治療選擇仍是臨床醫生面臨的挑戰。本文總結了今年ASCO大會上,關于EGFR-TKI耐藥相關的部分研究進展,供讀者參考!
Amivantamab+lazertinib強強聯合:既往EGFR-TKI耐藥和含鉑化療耐藥進展患者的新選擇
Amivantamab是一種靶向c-MET/HGFR、EGFR的雙特異性抗體,lazertinib是一種高選擇性、具有血腦屏障穿透力的第三代EGFR TKI。既往研究顯示,Amivantamab+lazertinib在奧希替尼進展后的45例患者中的總緩解率(ORR)為36%,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9.6個月。今年ASCO大會上,研究者公布了該聯合療法在奧希替尼、含鉑化療所有標準治療后進展(隊列A)EGFR突變NSCLC患者中的療效。
隊列A評估了聯合療法在EGFR 19外顯子缺失或L858R突變NSCLC(一線二線奧希替尼序貫含鉑化療,可靶向人群,n=106例)和經多線治療患者(奧希替尼和含鉑化療±其他療法,不論治療線數和順序,經多線治療人群,n=56)的療效。入組患者接受amivantamab(1050mg,IV,體重≥80kg,1400mg)聯合lazertinib(240mg,口服),主要終點為ORR。
截至2022年3月15日,隊列A共納入了162例患者,中位年齡62歲,65%為女性,61%為亞裔,中位既往治療線數為3(2-14)。在可靶向人群和經多線治療人群中,中位最后一次奧希替尼治療與首次聯合治療給藥間隔分別為6.3個月和2.0個月。
在162例患者中, BICR評估的ORR為33%,其中1例完全緩解(CR)和32例部分緩解(PR),臨床獲益率(CBR)為57%。中位隨訪時間為10個月,中位DOR為9.6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5.1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14.8個月。
既往治療組中,奧希替尼序貫含鉑化療組、第一代/第二代EGFR TKI序貫奧希替尼序貫含鉑化療、經多線治療(不論治療順序)患者的ORR(由BICR)分別為21%、36%、39%,研究者評估的ORR分別為29%、30%和29%。
數據截止時,在54例緩解者中,30例患者仍接受治療,27例緩解持續時間≥6個月,中位至緩解時間為6.4周。
常見不良事件為1-2級,安全性事件與既往研究結果一直,未發現新的安全性事件。
研究表明,在既往標準治療和含鉑化療進展的未經選擇人群中,amivantamab聯合lazertinib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腫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Teliso-V聯合奧希替尼治療奧希替尼治療進展、c-Met過表達NSCLC,ORR可達到58%
奧希替尼作為第三代EGFR-TKI,是晚期/轉移性EGFR突變NSCLC患者的一線標準治療選擇之一。但患者在初始緩解后還是會發生疾病進展,已有研究證明c-Met蛋白過表達可能與獲得性耐藥相關。目前,二線和三線治療選擇局限于化療方案,療效有限且毒性顯著。
Teliso-V(ABBV-399)是一種c-Met抗體藥物偶聯物,可將細胞毒性藥物甲基澳瑞他汀E(MMAE)遞送至c-Met過表達的腫瘤細胞。1/1b期研究顯示,Teliso-V單藥或聯合厄洛替尼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基于此,研究者進一步分析了Teliso-V聯合奧希替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納入標準:年齡18及以上;奧希替尼治療進展;經中心免疫組織化學證實的轉移性、EGFR突變、c-MET過表達的NSCLC患者。入組患者接受了Teliso-V(IV Q2W)+奧希替尼(口服 80mg QD)。Teliso-V初步被評估以1.6mg/kg給藥,安全性評估后劑量提升至1.9mg/kg。
研究擴展階段,接受過2線及以下全身治療的患者接受了1.9mg/kg的Teliso-V。整個研究過程評估藥代動力學(PK)特征。患者接受研究藥物治療直至出現疾病進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至多24個月。
![]()
截至2021年12月20日,25例患者接受了Teliso-V(1.6mg/kg,n=7;1.9mg/kg,n=18)聯合奧希替尼治療,中位年齡60.0歲,14例患者(58%)先前接受奧希替尼的時間超過12個月。
在安全性引入階段和評估階段,包括3級及以上的非血液學和4級血液學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在內,無劑量限制性毒性事件發生。22/25例患者(88%)出現了可能與Teliso-V治療有關的各級別AE:最常見的包括周圍感覺性神經病變(36%)、惡心(20%)和周圍性水腫(20%),3級及以上AE為貧血(12%)和周圍運動性神經病變(8%)。無5級TRAE出現。
![]()
Teliso-V聯合奧希替尼的藥代動力學與單藥Teliso-V相似。在19例患者中觀察到緩解,總體ORR為58%,1.9mg/kg劑量組ORR為67%。
![]()
研究表明,Teliso-V聯合奧希替尼在奧希替尼治療進展、c-Met過表達NSCLC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較好的療效,總體ORR可達到58%。
雙EGFR抗體治療EGFR突變NSCLC患者療效如何?
奧希替尼是EGFR突變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也是TKI耐藥后T790M陽性NSCLC的治療選擇,但仍會出現獲得性耐藥。而且奧希替尼在T790M陰性、C797X陽性和EGFR 20外顯子插入突變NSCLC患者中的臨床療效并不顯著。基于此,研究者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探索奧希替尼+EGFR單克隆抗體Necitumumab在特定EGFR-TKI耐藥NSCLC患者中的療效。
研究納入的患者接受了2期臨床研究推薦劑量(RP2D)的聯合方案:奧希替尼(80mg,每日)+Necitumumab(800mg,每個治療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1周期21天)。
入組患者被納入5個擴展隊列,每個擴展隊列有18例患者,具體為:隊列A,T790M陰性且第一/二代EGFR-TKI作為最后治療且疾病進展(PD)的患者;隊列B,T790M陰性且奧希替尼或其他第三代EGFR-TKI治療進展的患者;隊列C,T790M陽性且奧希替尼或其他第三代EGFR-TKI治療進展的患者;
隊列D,EGFR20外顯子插入突變且含鉑化療后進展,既往未接受過第三代EGFR-TKI或20外顯子插入突變TKI;隊列E,一線奧希替尼治療進展的EGFR突變NSCLC。每隊列18例患者,主要療效終點為每個研究隊列中有3例或以上患者對治療有反應。
研究共納入101例患者,其中100例患者療效可評估,隊列A-E分別有18例患者,劑量遞增隊列10例患者。38%患者發生3級藥物相關不良事件,主要為皮疹(21%)。所有患者的ORR為19%(95%CI 12-28%),各組之間存在差異,隊列A-E中達到PR的患者,分別為4例、0例、2例、4例、3例,具體療效結果如下表。
在隊列A-C中,69%患者的循環腫瘤DNA(ctDNA)中可檢測到EGFR激活突變,治療后突變等位基因頻率下降80%,ctDNA下降33%。
NGS分析提示,奧希替尼耐藥機制可能包括C797S、BRAF、KRAS突變、KRAS擴增和MET擴增。
雖然在EGFR突變(例如T790M/C797S突變)患者中觀察到治療反應,但是在經奧希替尼治療進展隊列中都未觀察到治療反應。
研究顯示,RP2D劑量的奧希替尼+necitumumab可行且可耐受。大多數患者在基線時可檢測到EGFR ctDNA,治療后等位基因突變頻率降低。奧希替尼+necitumumab在特定EGFR-TKI人群中有活性,A\D\E隊列達到預設的終點,但雙EGFR抗體很難在奧希替尼旁路耐藥機制患者中產生臨床獲益。
中國之聲:pelcitoclax聯合奧希替尼治療EGFR突變NSCLC匯中的最新結果
Pelcitoclax(APG-1252)是一種BCL-2/BCL-xL抑制劑,臨床前研究顯示,pelcitoclax可增強奧希替尼的抗腫瘤活性。2021年WCLC大會上公布的結果顯示,pelcitoclax(2期臨床研究推薦劑量[RP2D])聯合奧希替尼方案安全可行,而且在既往奧希替尼或其他三代EGFR-TKI治療失敗的NSCLC患者中,觀察到初步療效。今年ASCO大會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教授團隊公布了隊列2的研究結果。
該研究中RP2D具體給藥方案為:pelcitoclax每周160mg+奧希替尼80mg QD。入組患者在接受RP2D劑量后,被納入3個擴展隊列,每隊列20例患者:隊列1(EC-1)納入對第三代EGFR-TKI耐藥的NSCLC患者,隊列2(EC-2)納入既往未接受過奧希替尼、EGFR敏感突變或T790M突變陽性患者,隊列3(EC-3)納入既往未接受奧希替尼、EGFR 20外顯子插入突變患者。
數據截止于2022年1月6日,研究共納入61例患者,中位年齡56歲,69%為女性。其中,劑量遞增隊列有13例患者,EC-1隊列有20例,EC-2有20例,EC-3有8例。在EC-2隊列中,16例患者先前未接受過EGFR-TKI治療,另外4例為T790M陽性且先前接受過TKI治療。
在EC-2隊列中,所有患者發生了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TRAE),≥3級的TRAE有4例患者(20%)。常見的TRAE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90%)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85%)水平升高、血小板減少(40%)、腹瀉(40%)和脂肪酶升高(35%)。
表 安全性分析
在20例療效可評估的患者中,17例(85%)達到PR,ORR為85%。
從接受治療起至有反應的中位時間為1.4(1.2-7.0)個月,中位DOR未達到。首次反應后的9個月DOR率為71.4%(95%CI 25.8-92.0)。在EC-2隊列中,7例患者在基線時有腦轉移;其中,2例達到顱內CR和3例達到顱內PR。
研究顯示,pelcitoclax聯合奧希替尼在EGFR突變NSCLC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且在未接受過EGFR-TKI治療的患者中顯示出相當不錯的療效,ORR達到85%。但仍需要進一步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以進一步確認pelcitoclax聯合奧希替尼在NSCLC患者中的療效。
NEJ043研究:ABCP在既往經治EGFR敏感突變療效如何?
既往研究顯示,EGFR突變NSCLC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劑治療的臨床結局不佳。而IMpower150研究最新亞組分析顯示,ABCP方案(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卡鉑+紫杉醇)在EGFR突變NSCLC患者中有效。今年ASCO大會上,研究者公布了NEJ043研究更新結果:ABCP方案在經治EGFR突變NSCL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NEJ043研究為單臂、多中心、2期臨床試驗,納入了既往接受過EGFR-TKI治療、EGFR敏感突變、非鱗狀NSCLC患者。患者每3周接受阿替利珠單抗單抗(1200mg)、貝伐珠單抗(15mg/kg)、卡鉑(曲線下面積6mg/mL/min)和紫杉醇(175mg/m2)治療,至多4個周期,序貫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維持治療,直至無臨床獲益。主要終點是通過外部評審(ER)評估的PFS。關鍵次要終點為OS、ORR、DOR、安全性以及紫杉醇的相對劑量強度。
研究納入60例患者,中位年齡68歲(40-74歲),67%為女性,55%為19外顯子缺失突變,40%為L858R突變(T790M)。
數據截止于2021年11月30日,意向治療人群(ITT)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2.8個月。中位誘導和維持治療周期數分別為4和9。中位PFS為7.4個月(95%CI,5.7-8.2),中位OS為18.9個月(95%CI,13-未達到)。
確認的ORR為56%(95%CI,43-69),DCR為92%,中位DOR為7.1個月(95%CI,4.9-9.8)。
T790M突變患者的PFS和ORR對ABCP聯合方案反應較好(PFS 8.1 vs 6.8個月,ORR 71% vs 50%)。紫杉醇相對劑量強度為84%。92%的患者出現了≥3級不良事件,最常見的≥3級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癥(63%)。1例患者(2%)出現了間質性肺病。12%患者因不良事件終止治療。
研究表明,ABCP的中位PFS為7.4個月,ORR為56%,耐受性良好,NEJ043研究未能達到PFS主要終點,但觀察到較好的ORR和OS。該研究團隊將繼續研究PFS和OS曲線尾部平臺期現象,以進一步總結臨床療效。
中國之聲:EGFR-TKI聯合放療可延遲EGFR-TKI耐藥
EGFR-TKI在晚期NSCLC患者中有顯著的療效。但是接受EGFR-TKI治療患者的中位PFS為8-18個月。獲得性耐藥極大地限制了患者的生存獲益。因此,研究者們致力于探索低毒性、耐受性良好且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希望能夠在患者對EGFR-TKI耐藥之前發揮作用。
今年ASCO大會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元教授、張莉教授團隊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靶向療法聯合放療在晚期NSCLC患者中顯示出較好的療效。
該研究(NCT03595644)為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Ⅱ期臨床試驗,研究納入接受過一線EGFR-TKI治療、疾病穩定或部分緩解、EGFR敏感突變(Ex19DEL或L858R突變)的Ⅳ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來自4家中國醫院,分為兩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聯合EGFR-TKI組為實驗組(SBRT聯合組),單純EGFR-TKI組為對照組(TKI組)。
主要終點為PFS,次要終點為OS和安全性。為了進一步證實觀察到的患者的臨床結果,在裸鼠中進行了異種移植實驗。為明確具體機制,研究者進行了轉錄組測序分析。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研究共納入了61例符合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TKI組和SBRT聯合組。
T790M突變患者為30例(49.1%),兩組T790M突變率無差異。TKI組和SBRT聯合組的中位PFS分別為9.0和17.6個月(p=0.016)。同時,中位OS分別為23.2個月和33.6個月(P=0.026)。對于不同的放療部位,原發腫瘤、轉移瘤、原發腫瘤+轉移瘤的中位PFS分別為27.3個月、10.6個月和17.6個月,中位OS分別為49.1個月、24.8個月和28.8個月
在異種移植實驗中,早期放療組的腫瘤縮小以及耐藥時間的數據,均明顯優于其他組。轉錄組測序分析發現,c-Fos的表達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關鍵原因。
研究提示,SBRT聯合EGFR-TKI藥物顯著延緩了EGFR-TKI獲得性耐藥的發生,延長了患者的PFS和OS。僅原發部位進行放療可能優于轉移部位放療。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大多安全且可控。此外,轉錄組測序分析提示,c-Fos表達可能在吉非替尼耐藥和促進NSCLC細胞增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 Abstract 9006. Oral Abstract Session. Amivantamab and laz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NSCLC) after progression on osimertinib and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Updated results from CHRYSALIS-2. 2022 ASCO.
2. Abstract 9014. Poster Discussion Session. Osimertinib plus Necitumumab in EGFR-mutant NSCLC: Final results from an ETCTN California Cancer Consortium phase I study. 2022ASCO.
3. Abstract 9116. poster session. Updated study results of pelcitoclax (APG-1252) in combination with osimertinib in patients (pts) with EGFR-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2022ASCO.
4. Abstract 9110. Poster Session. NEJ043: A phase 2 study of atezolizumab (atezo) plus bevacizumab (bev) plus carboplatin (carbo) plus paclitaxel (pac; ABCP)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NSCLC harboring EGFR mutations (EGFRm).2022 ASCO.
5. Abstract 9114. Poster Session. Improved survival from early combined radiotherapy: A phase II clinical study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delaying EGFR-TKI acquired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2022 ASCO.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