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淋巴瘤是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疾病,并給社會帶來了巨大負擔。然而,中國淋巴瘤的準確死亡率相關數據仍有限。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國大陸地區的淋巴瘤相關率,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Frontiers in Oncology》,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劉衛平教授作為第一作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教授、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馬軍教授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朱軍教授作為共同通信作者。
淋巴瘤死亡數據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監測系統。死亡情況使用死亡人數、粗死亡率和年齡標化死亡率表示。使用Joinpoint模型確定死亡率的時間變化趨勢。
2020年全國淋巴瘤死亡人數為31225,其中1838人死于霍奇金淋巴瘤(HL),29387人死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全部淋巴瘤、HL和NHL的年齡標化死亡率分別為1.76 /10萬、0.10 /10萬和1.66 /10萬。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HL、NHL的死亡率高峰分別出現在80-84歲和85歲以上年齡組。
所有年齡組中,男性的死亡風險大約是女性的1.5-2倍。東部地區的死亡率高于中西部地區,表明淋巴瘤死亡率在省市水平上存在著異質性分布。2013-2020年間淋巴瘤死亡率下降了1.85%(HL和NHL死亡率分別下降了22.94%和0.14%)。
總之,淋巴瘤的死亡率因性別、年齡和地區而異,這提示需制定針對性的疾病控制和預防策略。
專家簡介
馬軍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監事會監事長
亞洲臨床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
CSCO白血病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前任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副會長
CSCO淋巴瘤專家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
研究介紹
淋巴瘤是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疾病。一項基于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LOBOCAN 2020研究的系統分析顯示,2020年共計新發83087例霍奇金淋巴瘤(HL)和54435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3376例死于HL,259793例死于NHL,占全球所有癌癥病例的3.2%和所有癌癥死亡事件的2.8%。與2018年GLOBOCAN研究的結果相比,HL病例增加了3.9%,但死亡人數減少了10.7%,而NHL病例和死亡人數分別增加了6.8%和4.5%。
中國淋巴瘤負擔低于西方國家。2016年美國估計有136960例新發淋巴瘤病例,年齡標化發病率為34.4/10萬。HL新發病例和年齡標化發病率分別為8500例和2.7/10萬,NHL新發病例和年齡標化發病率分別為125850例和31.1/10萬。
同一時期,中國HL和NHL新發病例分別約為6900和68500例,年齡標化發病率分別為0.46/10萬和4.29/10萬。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瘤骨髓瘤的死亡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從2004年到2016年,年均增長4.5%。2017年,在中國所有癌癥中,NHL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列第14位和第12位,而HL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第31位。
由于HL、NHL和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較低,這三種疾病在中國通常被合并統計。例如,中國國家癌癥登記中心估計2015年有52100人死于淋巴瘤骨髓瘤,但是淋巴瘤的準確死亡率數據并不明確。當前研究中,研究者對中國大陸地區的淋巴瘤相關死亡率進行了綜合分析。
研究方法
本研究死亡數據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監測點(CDC-DSP)系統。人口數據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http://data.stats.gov.cn)。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用于確定中國標準人口的年齡標化死亡率(ASMRC),Segi人口用于計算全球年齡標化死亡率(ASMRW)。
31省劃分為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和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地區。
本研究中估計死亡率=報告死亡率/(1-漏報率)。淋巴瘤估計死亡人數為年齡別死亡率與各層相應人數的乘積之和。死亡率變化使用整個期間的平均年變化百分比(AAPC)及其相應的95%置信區間(CI)表示。
研究結果
據估計,有31225人死于淋巴瘤,粗死亡率為2.26/10萬。ASMRC和ASMRW分別為1.76/10萬和1.35/10萬(表1)。HL死亡人數為1838人,粗死亡率、ASMRC和ASMRW分別為0.13/10萬、0.10/10萬和0.08/10萬。NHL死亡人數為29387人,粗死亡率、ASMRC和ASMRW分別為2.13/10萬、1.66/10萬和1.27/10萬。
表1. 2020年中國淋巴瘤死亡率(按性別和居住地分層)
總的來說,淋巴瘤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85歲以上人群中達到峰值(18.04/10萬)(圖1A;表2)。HL和NHL的死亡率均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HL和NHL死亡率分別在80-84歲和85歲以上人群中達到最高。
表2. 2020年中國淋巴瘤死亡率(按年齡、性別、地區和居住地分層)
在所有年齡組中,男性死于淋巴瘤的風險約為女性的1.5-2倍。就HL而言,75歲以下男性和所有年齡女性的年齡別死亡率均低于1/10萬(圖1B)。就NHL而言,年齡別死亡率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加,死亡率分別在85歲以上男性(24.68/10萬)和80-84歲女性(13.44/10萬,圖1C)中最高。
圖1. 2020年中國淋巴瘤(A)、霍奇金淋巴瘤(B)和非霍奇金淋巴瘤(C)死亡率(按年齡和性別分層)
本研究顯示淋巴瘤死亡率分布不均勻。東部地區的粗死亡率和ASMRC高于中西部地區(圖2A、B)。就省份而言,湖北(4.39/10萬)、天津(3.86/10萬)和遼寧(3.53/10萬)的粗死亡率最高,寧夏(0.68/10萬)、西藏(1.14/10萬)和青海(1.29/10萬)的粗死亡率最低(圖2A);湖北(3.21/10萬)、福建(3.17/10萬)和天津(2.77/10萬)的ASMRC最高,而寧夏(0.69/10萬)、河北(1.04/10萬)和吉林(1.15/10萬)的ASMRC最低(圖2B)。
圖2. 2020年中國各省按性別分層的淋巴瘤粗死亡率(A)和年齡標化死亡率(B)
2013-2020年間,淋巴瘤死亡率下降了1.85%,HL和NHL死亡率分別下降了為22.94%和0.14%(表3)。這一變化歸因于三個因素:人口增長(5.13%)、人口老齡化(21.57%)和年齡別死亡率(-28.55%)(表4)。
表3. 2013-2020年依性別分層的中國淋巴瘤死亡率和年均死亡率百分比變化
表4. 2013年至2020年中國淋巴瘤死亡率變化分析
ASMRC從2013年的2.30/10萬下降到2020年的1.76/10萬,AAPC為-3.6%(95% CI:-5.6%至-1.5%)。就居住地而言,城市地區ASMRC下降了0.66/10萬,AAPC為-4.7%;農村地區ASMRC下降了0.47/10萬,AAPC為-2.5%(圖3A)。包括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在內的所有地區的ASMRC均呈下降趨勢(圖3B)。此外,所有地區HL和NHL的ASMRC均呈顯著下降趨勢(表3)。
圖3. 2013年至2020年按性別、居住地和地區分層的中國淋巴瘤年齡標化死亡率變化趨勢,(A)按性別和居住地分層的淋巴瘤ASMRC趨勢,(B)按地區分層的淋巴瘤ASMRC趨勢。
研究結論
本研究分析了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數據并確定了淋巴瘤死亡率的時空特征。男性和老年的死亡率較高,農村地區的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區。但淋巴瘤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HL。本研究提供了國家和省市水平淋巴瘤死亡率的詳細信息,有助于在實施疾病預防和管理政策時制定分層策略。
本研究借助CDC-DSP系統數據對2013-2020年間中國淋巴瘤患者死亡情況進行統計,并依照年齡、性別、地區、居住地等進行了分層分析。結果顯示老年、男性、東部地區和農村的死亡率較高,這與國際趨勢相符。
值得一提的是,淋巴瘤死亡率呈現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趨勢,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年齡特異性發病率較高、化療耐受性差、合并癥或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多導致。另外,經濟/醫療條件欠發達地區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可能源于經濟負擔重、治療方案選擇局限、依從性不佳等。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淋巴瘤總體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尤其是HL,可能與影像及穿刺技術的發展和藥物研制及應用相關。綜上,本研究為淋巴瘤相關研究帶來希望,同時可能有助于在實施疾病預防和管理政策時制定分層策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