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蟲類藥,確實是歷史上很久了,從歷代醫家宗室醫家,對它都有論述,特別從第一部我們中醫有第一本,四大經典里面有一個《神農本草經》,這是我們第一部藥學專著,在東漢時期他的一部著作,這個書上提到了,上中下三品藥。
上品是補益藥,中品既有補益又有去邪作用的藥物,下品它是一些動物藥礦物藥,這類藥它是去邪的,在這里面就有67味動物藥,在這里面就表現出來了;
最早還有一個,我們叫地龍,之后也有一些醫家對這方面有很好的論述;
東漢末年有個張仲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實際上兩本書,一個叫《傷寒論》,一個叫《金匱要略》;
這兩本書里面就提到一個藥物,一個藥叫鱉甲煎丸,當然在這個《傷寒論里面》它里面也用了28味的動物藥,它占所有藥物的16%,其中有一個叫鱉甲煎丸,治療瘧母。
瘧母就是瘧疾以后形成的一個皮肌腫大,叫瘧母;《金匱要略》是這么說的,此結為癥積,此結為癥瘕,急治之宜鱉甲煎丸;
這個鱉甲煎丸就20幾味藥,它里面用了9味蟲類藥,常用水蛭、蜂房、還有鶴虱,鶴虱是地上長的潮蟲,還有鱉甲這些都能用,這些都是我們臨床上用來治療瘧疾的藥物。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