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出了問題,最常見的是乙肝、脂肪肝等疾病,在門診上,這些肝病患者會透露出同一種擔憂:
“醫生,大家都在傳,這些病最后都會發展成肝癌,是不是真的?”
“醫生,有人說脂肪肝不是病,不痛不癢,沒感覺,不用治療,是這樣的嗎?”
種種說法,孰是孰非?我們來聽聽河南省腫瘤醫院的專家怎么說。
脂肪肝全稱脂肪性肝病,是指肝細胞脂肪過多貯積和脂肪變性為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
正常人肝臟中脂肪含量3%-5%,但如果含量超過5%時,肝細胞就會脂肪變性,被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按病因分為酒精性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兩類。
張玲表示,脂肪肝與肝癌的關系尚不明確,無法確定脂肪肝與肝癌有必然的聯系,有脂肪肝的人群無需驚慌,但如果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會加大肝癌的發生率:
① 脂肪肝已經影響了肝功能,多次體檢轉氨酶升高,不及時治療。
② 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人群、老年人、重度肥胖人群是高危險人群。如同時還合并有乙肝、丙肝等疾病,肝癌發生率又會加大。
張玲建議,這些人群應定期體檢,注意飲食習慣,戒煙酒,通過藥物治療改變脂肪肝的狀況,降低脂肪肝轉化為肝癌的幾率。
另外,脂肪肝被稱作是人體的信號燈。如果被查出脂肪肝,或許還要進一步檢查,看是否有高尿酸、高血糖、高血脂等其他疾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
乙肝真的會導致肝癌嗎?有可能。
乙肝就像是發生在肝臟上的戰爭,乙肝病毒和人體免疫細胞的戰斗太過激烈難免會破壞“戰場”,使肝臟受到損傷,細胞壞死。長期戰亂使得肝臟組織反反復復發生炎癥,壞死,肝臟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不斷纖維化,最后逐漸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因素,大多數肝癌患者都有乙肝以及肝硬化的背景。
另外,肝細胞加快再生的過程中基因突變也可能誘發肝癌。
看到這,許多乙肝患者可能就慌了,難道這是無法逃脫的命運嗎?
張玲解釋,盡管肝癌的發生和乙肝有關,但真正最后患肝癌的其實只有少數人。阻止乙肝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關鍵是要控制乙肝病毒活躍,抑制肝炎癥發生。
乙肝病毒感染要重視,但也不必談虎色變、極度恐慌。
張玲建議,以下高危人群應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檢查,每6個月篩查一次,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
侯新芳說:“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但熬夜加班、喝酒應酬等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讓我們的肝臟承受了很大的負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究竟該怎樣呵護我們的肝呢?”
1.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過期發霉的食物,少吃腌制熏烤等食物。
2. 改進飲水水質。尤其是生活在肝癌高發區的人群要加強水中有害物質的去除,潔凈飲水。
3. 不飲或少飲酒。避免發生酒精性肝炎,損害肝臟的解毒功能等。
4. 防止過多脂肪攝入,加強體育鍛煉。避免脂肪肝、糖尿病等肝癌危險因素的出現。
5.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其中富含的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的預防肝癌,如蘋果多酚、維生素C等。
6. 合理作息不熬夜。疲勞是百病之源,積勞易成疾,長期疲勞尤其是熬夜不利于肝臟的休息和自我修復。
7. 保持心情愉悅不生氣。怒傷肝,不良的情緒也會對肝臟造成極大的損害。
8. 合理用藥。控制劑量減輕肝臟負擔,避免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
張 玲
肝膽胰外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肝膽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肝膽外科學組副組長,河南省醫學會胰腺學組委員。從事肝、膽、胰腺腫瘤的診斷治療及基礎研究30余年,尤其精通肝臟腫瘤、膽道系統腫瘤、胰腺腫瘤的診斷及以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年手術量800臺次,對中央型大肝癌、復雜肝癌(合并靜脈及膽管癌栓)、高位膽管癌、膽囊癌、胰腺癌及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復雜手術有獨特建樹。
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
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生導師,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河南省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委會常委、化療專委會委員、胃癌專委會委員、食管癌專委會委員、食管癌青年專委會常委,河南省醫藥信息學會理事,北京癌癥防治學會食管癌專委會委員。發表SCI論文2篇,中華及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主持省廳級課題3項,獲醫學科技進步獎4項。
END
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