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確診癌癥拖一兩個月才治,到底會不會影響療效?

    近期,全國新冠疫情出現反復,各大主流城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確診人數“小高潮”。隨之而來的,是各地紛紛出臺各種疫情管控措施,客觀上給各地的腫瘤病友就診治療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此,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一次被提起:治療延誤,是否會影響療效?

    這個問題,其實主要分三類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治療已經告一段落,正在規律復查,處于康復期的腫瘤病友,這部分患者由于疫情導致不能按時復查,可以選擇推遲若干時間進行復查或其他醫院進行復查,一般而言,不太會影響療效。

    第二種情況,已經開始治療,尚未完成的病友,比如正在放化療,因故面臨中斷的病友,這部分患者一般而言主管醫生都會和患者保持聯系,同時酌情安排替代方案。比如靜脈化療改成口服藥,比如疫情穩定后放療次數酌情增加若干次以彌補中途的較長時間的中斷,比如聯系其他同級別的兄弟醫院接手處理等,一般而言對患者的療效造成的影響,也在可控范圍。

    最后一種情況,是剛剛確診或剛剛發現疑似癥狀,尚未與某個主管醫生建立醫患關系,也就是說還沒來得及鎖定一個明確的主管醫生,疫情就來了,從而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內心焦慮,不知道找誰咨詢,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是好,更不知道疫情防控措施何時結束。

    對于這一類患者,從發現或確診腫瘤,到開始治療的時間間隔,因故被拖長,是否會導致腫瘤快速進展,從而導致療效大打折扣?

    關于這個話題,其實一直以來也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雖然不少研究之間結論有所差異,但是,絕大多數研究認為,除非是腫瘤急癥或拖延的時間過長(比如3個月、6個月以上),一般而言,輕度的治療延期,并不影響治療的療效,尤其是對中晚期實體瘤患者。

    舉幾個著名的權威研究,分享給大家。

    研究一

    首先,是一個澳大利亞教授做的關于肺癌的研究。該研究分析了2006年到2012年悉尼一家大型三甲醫院收治的1729例肺癌患者的資料,從確診到開始治療,平均的等待時間是32天——這里指的是從獲得病理報告到開始任何抗癌治療的時間,足足1個月。

    分情況看:從確診到手術的平均等待時間是35天,也就是7周;從確診到放療的平均等待時間是21天,也就是3周;從確診到藥物治療的平均等待時間是25天,也就是3周半。

    相比于等待時間短于平均時間的患者,等待時間長于平均時間的患者,從數字上看,反而生存期更長、死亡率更低,當然兩者幾乎沒有統計學差異。

    事實上,在歐美國家,腫瘤病人從確診到開始接受任何形式的抗癌治療,平均等待時間就是在3-6周左右,在這個把月時間里,要完善充分的檢查和多學科專家討論,同時也給患者及其家屬一個充分的心理和生活安排上的準備時間,然后再安排治療,這樣才可以保證最佳治療。

    確診癌癥拖一兩個月才治,到底會不會影響療效?

    研究二

    第二項研究,是關于結直腸癌手術患者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整理和分析了18萬7394名接受外科手術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資料,近20萬人的大數據,絕對震撼。

    從確診到手術,有24.2%的患者等待時間短于1周(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由于出血、穿孔、梗阻等急癥,匆忙上臺手術);30.5%的患者等待時間在1-3周,29.0%的患者等待時間3-6周,9.7%的患者等待時間在6-9周,剩下還有6.6%的患者等待時間超過9周(其中包括3.3%的患者等待時間超過12周)。對比這18萬多患者的生存期,并匹配好患者的腫瘤分期、年齡、性別等其他潛在的干擾因素。

    結果顯示:等待時間在3-6周的患者,治療效果最好,生存期最長(5年生存率71.8%)。更進一步的亞組分析顯示:對于3期的腸癌患者,等待時間3-6周或6-9周的病友,事實上沒有療效和生存期的差異。

    這個數據,再一次充分顯示了,除非是腫瘤急癥,迫不得已,術前進行為期個把月的、充分的、方方面面的準備,有利于最大化抗癌療效。

    確診癌癥拖一兩個月才治,到底會不會影響療效?

    研究三

    最后分享一個一周前發表的,最新鮮出爐的數據,是荷蘭人統計的6895例宮頸癌患者的數據。

    相比于美國和澳洲人,歐洲人的淡定和從容,是體現在各個方面的:從確診宮頸癌到接受手術治療,平均等待時間是8.5周;從確診宮頸癌到接受放化療,平均等待時間是7.7周。在歐洲,一個癌癥患者,從確診到治療,基本上要等待2個月左右,這是常態。

    經過基線資料的校正和匹配,結果發現等待時間長于平均數的患者,治療效果和生存期并未打折扣。

    以上三個研究,聯通其他類似的成百上千個研究,均提示:除非是腫瘤急癥等少數特殊情況,從確診實體瘤到開始治療,平均等待1-2月,在歐美國家是常態,而且在此基礎上,再拖延一定的時間,一般而言也不會很大程度地影響療效。真正影響療效的因素是患者腫瘤本身的惡性程度以及患者是否經過詳細分析、周密討論后制定一個靠譜的抗癌方案。


    參考文獻:

    [1]. Does timeliness of car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mpact on survival? Lung Cancer. 2017 Oct;112:16-24. doi: 10.1016/j.lungcan.2017.07.032.

    [2]. Prognostic impact of waiting time betwee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Gynecol Oncol. 2022 Mar 14;S0090-8258(22)00177-9

    [3]. The Impact of Surgical Delays on Short- and Long-Term Survival Among Colon Cancer Patients. Am Surg. 2021 Nov;87(11):1783-1792.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