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ALK基因融合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肺癌群體里占比不是少數。確診病情時如果處于早期可通過手術治療,但如果處于3A期這種局部晚期的狀態,手術切除比較困難,需要先使用對應的藥物進行新輔助治療,以降低臨床分期,達到完整地切除腫瘤(手術的切緣為陰性)的目的,降低術后復發的風險。
術前的新輔助治療手段目前有放、化療,PD-1抑制劑的免疫治療等等。但如果患者存在ALK融合基因突變,是否可以通過ALK基因的靶向藥物進行新輔助治療,從而消滅一定比例的癌細胞,來降低術后復發的風險呢?正在進行的兩項臨床試驗將會評估ALK基因靶向藥物在新輔助治療和輔助治療中的作用。
下文中通過兩個病例來具體了解ALK基因靶向藥作為新輔助治療的具體情況。
病例一:術前用阿來替尼,病理完全緩解
一名61歲的男性,有輕度吸煙史,確診病情時處于臨床IIIA期,基因檢測證實為EML4-ALK融合基因突變(突變體3a/b),另外NF1存在無義突變,ARID1A基因也存在一個截短的無義突變,也就是說,在ALK基因突變的同時,還有NF1和ARID1A兩個基因失去了功能。
手術之前,患者每天兩次服用ALK基因靶向藥物阿來替尼,每次600毫克,持續用藥六周,術前4天停止了靶向藥物的服用,然后進行了輔助腹腔鏡左上肺葉切除手術,同時對縱膈淋巴結進行了清掃。
圖1.3A期病人術前使用阿來替尼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如上圖所示,手術標本顯示完全的病理反應,也就是說,組織樣本沒有檢測出存活的癌細胞。醫生建議患者術后繼續服用兩年的阿來替尼。患者目前正常服藥,已經度過了術后三個月的關口,沒有出現復發。
病例二:術后復發原因為何?
一名65歲的男性,有重度吸煙史。確診病情時屬于IIIA期,基因檢測為EML4-ALK融合基因突變。在進行手術之前,患者每天兩次使用阿來替尼,最初每次劑量為600毫克,后因轉氨酶升高將劑量調整為450毫克。連續用藥12周后,在手術的6天前停止了藥物治療。
如下圖所示,術后的病理標本顯示為主要的病理反應,也就是還有腫瘤細胞,但是已經大幅度縮小了(存在不到10%殘存的腫瘤)。患者術后沒有接受輔助治療。
圖2.病人使用靶向藥物新輔助治療達到主要病理緩解
術后一年,影像學檢查發現病情復發了。重新進行的活檢證實仍為ALK基因融合突變,所以患者用阿來替尼繼續治療。
分析這名患者復發的原因,可能是術后沒有繼續用藥進行輔助治療,也可能是病灶比較大,術前輔助治療和手術一起也沒能完全將腫瘤細胞消滅,給病情復發留下了隱患。手術后的病理反應是主要病理反應,而不是完全的病理反應。
討論和啟示
目前的臨床治療中,對于ALK融合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不適合采用化療聯合免疫作為新輔助治療。有研究機構對ALK基因陽性的3A期病人進行新輔助放化療,效果并不理想,手術的切緣為陽性。
從上面的案例研究結果來看,如果患者確診時是3A期,或者是更早的病理分期,可以通過術前使用ALK靶向藥物來進行輔助治療,以降低術后的復發風險。當然這是個別案例,更為詳細的研究數據需要等兩項相關的臨床試驗結果來證實,癌度會持續關注,及時報道。
對于目前處于3A期的ALK融合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建議與您的主治醫生溝通,看是否可以參考文中案例,在術前使用ALK靶向藥物進行新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癌癥未攻克的每一天,在癌度與萬千相似病友一起“度“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