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編程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IT工程師夏偉(化名)說是健全的腦部神經功能。不過,因為罹患腦膠質瘤,夏偉的生活和工作均受到了嚴重影響。為此,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腫瘤科主任楊海峰帶領團隊,在顯微鏡下歷時4小時“抽絲剝繭”,成功切除腫瘤的同時保障腦部神經“完好無損”。前幾日,夏偉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一個多月前,26歲的IT工程師夏偉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陷入昏迷。在四川廣安的醫院搶救后,通過腦部CT檢查發現,右側額葉出現占位性病變。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夏偉來到了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考慮右側額葉膠質瘤可能性比較大。”神經腫瘤科主任楊海峰接診后,對夏偉的病情進行詳細評估。他表示,“額葉是人體最發達的腦葉,與記憶、判斷、分析、思考、計算等高級認知能力密切相關,應盡早進行手術切除,防止腫瘤繼續長大,導致病情惡化。”
“術后我還能繼續從事編程工作嗎?”夏偉十分熱愛這份工作,在希望得到最好救治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擔憂。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方法。“手術的原則是在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并在不損害神經功能的前提下,對周邊范圍進行擴大切除,減少復發幾率。”主管醫生阮健介紹。
但這如同高空走鋼絲,手術風險非常大。阮健說,夏偉從事的編程類工作,對記憶力、判斷力、計算力等額葉高級認知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切除范圍太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響患者的高級神經功能,從而導致他無法再從事編程類的高級腦力工作。
如何降低手術風險?楊海峰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已將顯微鏡應用于腦膠質瘤的切除手術之中。通過顯微鏡,醫生可以更加清楚了解腫瘤與腦組織的邊界,從而更好地保護腫瘤周圍的一些重要的組織和結構,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記憶、判斷、分析、思考等高級腦功能的保留關乎患者的社會生活參與水平。在顯微鏡的輔助下,聯合實時電生理監測等多模態手段,可以在保護語言、運動、視覺等原始功能基礎上,精準保護患者的高級腦功能。”楊海峰說。
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治療團隊經過嚴格縝密的討論和評估,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手術方案。手術當天,楊海峰帶領團隊憑借精湛的手術技巧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根據解剖定位及腫瘤質地綜合判斷切除范圍,在顯微鏡下“抽絲剝繭”,小心謹慎地暴露、探查和切除。
最終,歷時4個多小時成功將腫瘤切除,同時橋靜脈及后方輔助運動功能區等重要解剖結構保留完好。患者術后癲癇癥狀完全緩解,未發生神經功能障礙。
術后,夏偉復查顱腦CT顯示腫瘤已完整切除,經病理診斷為星形細胞瘤2級。“考慮到患者年輕,腫瘤切除徹底,病理分型較好,為避免綜合治療可能會對腦組織帶來的影響,暫不進行放化療,嚴密隨診,縮短復查時間。”阮健表示。
“回去再休息一段時間,又可以繼續上班了,感謝各位醫生讓我可以重返工作崗位!”夏偉說。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