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已經是深入人心了,運動已經成為健康的良方之一。同時,運動也成為了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輔助治療良方。那么,在腫瘤患者的疾病治療過程中,運動的作用又是怎樣的呢。
就在今年,一項最新的基礎研究發表在《國際癌癥雜志》上,每天有效運動30分鐘,血液中的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會有所增加。這樣的結果為每天堅持運動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也使得運動成為了抗腫瘤作用的處方。
在研究中,針對每一個健康的個體,長時間堅持每周進行多次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時,體內就會釋放出更多具有抗腫瘤作用的細胞因子,如白介素-6等,這些生物學分子能對異常細胞發揮作用,促進細胞的DNA修復,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同樣的一項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則更加直接,對于具有結直腸癌生活方式的風險因素,如超重、肥胖的個體,在實施中等強度運動前后的比較中發現,運動后血液中白介素-6會較運動前明顯上升。而這樣的血液樣本經過處理以后添加到實驗室培養的腸癌細胞中,和對照的樣本相比,運動后的樣本可以明顯的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以及生長速度,這樣的減緩效果是真實可見的。對于檢測而言,實驗室觀測的指標雖然只有白介素-6,但是,對于對于運動者血液樣本具有的抑制腫瘤作用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臨床實踐中,很多成功的抗癌明星其實也是運動達人,他們的成功經驗中時常也離不開運動。只要是身體情況允許,他們就會逐漸的從床上簡單活動開始,到床邊運動,再到病區、院區運動。從系統的康復訓練開始,到行走、慢跑、再到徒步、爬山、游泳,甚至有的患者可以參加馬拉松比賽。
對于腫瘤患者的運動處方,建議從簡單、低強度的散步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正在實施治療的腫瘤患者一般不宜參加劇烈運動,散步是較好的運動方式。開始時的運動量也要小,鍛煉時間也不宜過長,每次15-30分鐘左右即可,此后根據病情、自身體力情況逐漸調整、增加至30-40分鐘,以稍微出汗為宜,運動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左右比較適宜。在運動過程中,提高運動的強度還可以采用散步、慢走、快走交替進行。依據體質情況,以運動后不疲勞,可堅持每天運動為度。
說到運動的時間,由于有腫瘤診療的存在,主要是以診療空隙的閑散時間為主。最合適的運動時間則是以下午5點-7點為優。這個時間段人體新陳代謝快、心臟跳動和血壓調節則處于最平衡狀態,體溫較高,肌肉容易被激活,柔軟度也更好,對鍛煉者來說更加安全。
而對于健康成年人的運動處方,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堅持持續性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低于了這個標準則被認為是身體活動的不足。對于健康人群而言,長期運動、鍛煉的人至少與13種腫瘤的發病率降低直接相關。
總體來說,運動可以降低成年人罹患腫瘤的發生幾率7%左右。在運動中獲益最多是食道癌,其發生幾率減少42%,肝癌減少27%,腎癌減少23%。患病幾率降低20%左右的還有胃癌、子宮內膜癌、髓性白血病。骨髓腫瘤、結直腸癌、頭頸癌、膽囊癌和乳腺癌的減少約在10%以上,尤其是將煙民患肺癌的幾率可以減少26%。
對于中等強度運動的評價,即運動時感覺吃力,但又不十分勞累,具體表現為運動中呼吸頻率加快、心跳加快,微微出汗,微喘但可以與人交流,心率不超過“170-年齡”為宜。同時,第二天感到不勞累為好。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