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介入的新方法,使一些難治之癥、不治之癥有了新的治療可能,一些操作復雜、危險性大、合并癥多、效果差的傳統診療措施,也變得簡潔、安全、有效,且患者并發癥少、痛苦小、恢復快。
當前我國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出現大量高齡腫瘤患者及中晚期腫瘤患者,亟須得到更加精準、規范、安全、有效和經濟的治療,而微創介入治療方式為腫瘤患者敲開高質量生存之門!尤其適合因高齡等原因失去最佳手術機會,或者擔心外科手術導致身體無法耐受、生活質量變差的患者。
腫瘤介入治療優點有:患者創傷小、痛苦少、全身毒副作用小、療效好、患者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介入治療種類繁多,手段也比較多樣,用通俗的語言概括有六大法寶:“灌、堵、通、消、照、取。”
“灌”——局部高濃度化療藥物,精準殺滅腫瘤
首先,微創介入治療中的“灌”是在DSA影像設備的引導下,醫生通過一根細微導管從患者體外插到腫瘤病灶的營養動脈內,將等于或小于靜脈用藥量的化療藥物直接灌注至腫瘤病灶內,從而使腫瘤局部接受高濃度的化療劑量、延長藥物與腫瘤接觸時間,經過高濃度化療藥物的沖擊殺傷作用,實現殺滅腫瘤細胞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同時又降低機體其它部位的組織細胞受到化療藥物的毒性作用。
對于早期、中期和晚期實體腫瘤患者,以及那些不愿意或不適合手術、放療和化療的患者,非常適合這種方式進行治療。
“堵”——切斷“糧草”,“餓死”腫瘤
眾所周知,腫瘤的生長同樣也要依賴于供血血管提供的營養物質、氧氣等等,因此一旦堵塞腫瘤的供血血管,它就失去了營養及氧氣供給,那么腫瘤就會死亡。
我們介入治療腫瘤的法寶之二——“堵”,就是將導微管經動脈插到腫瘤的營養動脈內,然后通過導管注入栓塞劑(碘油、明膠海綿等)栓塞供養腫瘤的動脈,直接切斷腫瘤生長的營養來源。這種方法往往與灌注化療同時進行,兩者協同作用不僅可以使腫瘤滅活,而且使腫瘤失去營養供給被“餓死”。
此外,“堵”還可與外科治療相配合。對于體積較大的腫瘤,通過栓塞術阻斷腫瘤動脈血供,可以較大程度減少術中出血,為外科手術切除鋪平道路;同時又使腫瘤縮小,提高手術切除率。
“通”——使因病灶引起的腔道狹窄再通暢
我們人體內部有許許多多自然的管道,比如:食管、氣管、血管、膽道、腸等等,如果這些部位長了腫瘤后,往往會造成堵塞或者壓迫,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
例如膽管癌、胃癌、胰腺癌會堵塞、壓迫膽管,膽汁排不出,使人表現為發“黃”,全身瘙癢;食管癌會引起吃飯困難;食管癌手術、放療后的瘢痕也會引起狹窄導致吃飯、飲水困難;氣管受壓會引起呼吸困難;肺癌、縱膈淋巴瘤等壓迫上腔靜脈血管會引起患者面、頸、上肢及上胸部的充血、水腫,眼部可見球結膜水腫,兼有呼吸困難、咳嗽、胸悶、胸痛等,這些癥狀都是因為相應的管道不通引起的。
微創介入治療就是通過置入“球囊”將受壓迫的管道擴張或放置“支架”將管壁撐起來,這樣就能輕松使得不通的管道變得通暢,迅速緩解腔道狹窄的癥狀,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體能狀態同時,贏得進一步的治療時機。
“消”——內部“爆破”,粉碎腫瘤
顧名思義,“消”就是指經皮穿刺消融腫瘤。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治療器械經皮穿刺精準定位在腫瘤上,通過化學、物理性的手段對腫瘤組織進行破壞,來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此方法不僅痛苦小、費用低,而且不易復發。
目前,“消”最常用的方式有:
一、經皮射頻消融:運用射頻電極針直接插入腫瘤病灶,通過裸露的電極針使其周圍組織內正負離子在射頻電場中產生高速振動和摩擦,繼而轉化為熱能,其熱能隨時間逐漸蓄積并向外周傳導,從而使局部腫瘤組織發生熱變性和凝固性壞死。
二、經皮氬氦刀冷凍手術系統:該治療又稱為“氬氦刀”,是經皮將超導針穿刺入腫瘤內,利用氬氣快速降溫制冷、氦氣急速升溫加熱的原理。通過一冷一熱“兩把刀”在腫瘤組織內讓腫瘤細胞“粉身碎骨”。
三、經皮無水酒精消融:經皮向腫瘤內注射無水酒精,使腫瘤凝固性壞死;在肝、腎囊腫介入治療中,將細針穿至囊腫內,將囊液抽出,再注入酒精,可使囊壁細胞蛋白凝固變性,細胞破壞,囊壁硬化閉合,停止分泌囊液以達到囊腫縮小或消失的治療目的。
“照”——粒子植入術,一根針“排兵布陣”,精準剿滅癌細胞
碘125粒子植入術在B超或CT的引導下進行,無需開刀,通過一根“針”將其植入到腫瘤內,進而摧毀腫瘤。被植入的每一個碘125粒子都像一個小太陽,通過醫生的“排兵布陣”,精準作用于腫瘤組織內部,患者下了手術臺,碘125粒子也能持續對腫瘤進行滅殺,能有效治療腫瘤,防止腫瘤復發和轉移。
對于肺癌、肝癌、腦腫瘤、胰腺癌、前列腺癌、頭頸部腫瘤、腎及腎上腺腫瘤等惡性實體腫瘤而言,碘125粒子植入術就是它們的“天敵”。對于部分既不能做手術,又沒有辦法耐受其他治療方法的患者來說,碘125粒子植入術等微創療法療效好、副作用小,在臨床上應用廣泛,能極大限度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取”——最小創傷獲取病理標本,為病人診斷提供一個明確的金標準依據
確診腫瘤的“金標準”是病理診斷。以前,對于人體深部的腫瘤,如腹腔、肝臟、肺部等,往往需要通過開刀切取部分組織進行病理活檢。這樣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極大,如果是良性腫瘤,或是需要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就白白“挨了一刀”。如果是需要手術切除的惡性腫瘤,患者還要再次手術切除。
因此,介入治療的出現就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最小的損傷,來獲得明確的病理。通過介入方法,在B超、CT引導下,只需將一根切割針經皮精準穿刺到達病變部位,切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傷口只是一個針眼大小,大大減少了患者身體所受的創傷。
除此之外,“取”還包括了各個部位膿腫或囊腫的穿刺抽吸引流,在影像引導下穿刺進入病灶腔內,抽盡囊液或膿液,再注入滅活劑或抗生素液沖洗。例如:對膽管膽汁淤積的患者進行經皮穿刺引流等。
總 結:腫瘤微創介入治療以“最小損傷人體結構、有效殺滅腫瘤”為原則,具有安全高效、創傷小、療效突出、適應癥廣、并發癥少等優勢,已成為許多腫瘤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隨著腫瘤治療理念的深刻變革,追求小創傷、高療效的微創介入治療正成為腫瘤治療的主流方向,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