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罌粟科白屈菜屬植物白屈菜的帶花全草。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江蘇、江西、四川等地。花盛期采收,割取地上部,曬干或鮮用。
【別名】地黃連,牛金花,土黃連,八步緊,斷腸草,山西瓜,雄黃草,山黃連,假黃連,小野人血草,黃湯子,小黃連。
【性味】苦,涼,有毒。
【歸經】肺經、心經、腎經。
【功效】化痰平喘,解毒鎮痛,消腫利尿。
【應用】
- 腫瘤治療
本品用于治療多種癌癥,如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喉乳頭狀瘤、呼吸道癌癥等。
本品可單味藥煎服,也可與半枝蓮、藤梨根等藥物配伍使用。
- 其他應用
(1)胃腸疼痛:可配伍地榆、丁香、烏賊骨、浙貝母、膽南星、冬瓜仁等煎服。
(2)百日咳:可將白屈菜全草制成100%糖漿,每日3次,飯前服。單純型效果較好;混合型宜并用抗菌藥物。
(3)慢性氣管炎:可取白屈菜全株500克,生甘草50克,加水共煎3次,藥液混合再濃縮使每100毫升約含生藥20克,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成熟的白屈菜效果較好,反之則差,且易產生副作用。
(4)瘡腫頑癬、皮炎疥癬、毒蟲咬傷:可將白屈菜搗爛外敷或制成浸膏涂患處。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內服應注意控制劑量。
【文獻論述】
《中國藥植志》:治胃腸疼痛及潰瘍。外用為疥癬藥及消腫藥,以生汁涂布之。
《陜西中藥志》:治毒蛇咬傷,止疼消腫。
《北方常用中草藥》:有鎮痛,止咳,殺菌,利尿,解瘡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腹痛,瀉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