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癌癥患者,很大程度是死于恐懼,這點毋庸置疑。所謂的腫瘤患者的心理障礙,一切皆來自于對癌癥死亡的恐懼。然而,這些看似大眾化的普遍認知,無意中卻又會主導癌癥發生發展的諸多方面!
面對看似“兇狠”的癌癥,其治療與抗爭,首先建立在正確的道路上(辨證施治),其次便是貴在不斷“堅持一下”的努力中!就像樣板戲《沙家浜》中的一句臺詞:“勝利,在于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陳女士亦是筆者的一位老病人,溫嶺人,在新疆做生意。2002年9月,因右乳流血水而趕回上海求治。
后確診為乳腺癌,做了手術、化療,并配合中醫藥調理。化療期間,又發現肝轉移,于是又對轉移灶做了姑息性切除。
由于新疆還有事物需要處理,陳女士便急匆匆地帶著中藥以及內分泌藥回到新疆。或許是日夜操勞生意,沒過多久,背部出現疼痛。一查,腰椎轉移!于是再次趕回上海。
此時,筆者勸其處理掉新疆的業務后,趕緊待在上海與溫嶺之間,專心治病。就這樣,去掉忙碌,安心養病、定時復查調整幾年,陳女士卻也恢復得不錯。
又過了幾年,她的病情也可以說臨床康復:雖然肺內仍有小結節,偶爾還有些背痛外,新問題再無出現。
而骨掃描也未見新問題,原有的濃聚病灶則明顯消退,骨轉移也穩定了!其實,每個人的自愈潛能極其之大,問題在于需要有正確的認知及頑強的信念去“開發”它。
2010年至2011年的賽季歐洲足球冠軍聯賽的決賽上,曾出現一位結束手術72天的肝癌患者。他踢滿了整整90分鐘,全場跑動近11千米,并幫助巴塞羅那隊最后以3:1戰勝曼聯隊。
英國皇家醫學院曾對4750例癌癥手術后的患者進行追蹤,發現那些相信自己能夠戰勝的患者,其10年存活率達31%;而精神沮喪、絕望者,大多在手術后不久便離開人世。
因此,抗癌,其實是一件讓人不斷去“自我開心”的事。也許它一路上會有跌倒、有辛苦,但保持快樂、心懷希望,始終是我們旅途中,最重要的信仰!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