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門診給患者面診時,有一位反復提道:比起他人,自己總是更容易感冒。
聽到這,筆者立馬建議,應及時“潤燥”。尤其進入秋季后,絕大多數人,無論是從肌膚上,還是體內部分器官(肺、喉嚨),都會有種“干巴巴”的感覺。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腫瘤患者居多),由于自身機體功能下降,導致體內仍殘留著一些夏天的濕氣。可通過調理飲食,少食或不食生冷食物;減少熬夜次數(避免不必要的熬夜習慣);增加戶外運動鍛煉等改善。也可借助中醫藥,調理人體內環境,改善由濕氣帶來的各種不適癥狀。
秋季,人體既不能太干燥,又不能過濕。那么,怎樣在這個季節里,保養好自己?
絕大多數人的秋燥或與環境因素相關。天氣慢慢轉涼,但空氣中的濕度卻不及夏季。人體在面對冷空氣時,身上的一部分水分自然而然便會被吸走。
故此,在秋季保證充足的飲水量非常重要。建議成人每日推薦飲水量為1500-1700毫升,且少量多次。
同時,避免人體處于口渴狀態時,才想起喝水。在飲食上,建議多攝入一些蔬菜水果來補充水分。如:梨、甘蔗、蘋果、黃瓜(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毒素、潤肺護心)等。
當然,潤燥還可通過按摩相關穴位來達到一定的效果。以下幾個穴位,幫助潤肺化濕祛燥。
01. 魚際穴
清肺泄熱
魚際穴位于大拇指根部與手腕連接的中點位置。因此穴位可化肺經水濕,散發脾土之熱。
所以面對秋燥,多按摩魚際穴可以有效清肺泄熱。而正確的按摩方法,可以用手掌抵著桌角摩擦,或將雙手的魚際穴對著摩擦。
02. 肺俞穴
宣肺潤燥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地方。由于在背部,可通過家人幫助按摩。
經常按摩此穴位,可達到潤肺祛燥,止咳平喘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時候切勿過于用力,只要是自己身體能承受的、舒適的即可。
03. 足三里
疏風化濕
小腿前有塊骨頭(脛骨),靠著這塊骨頭用大拇指指肚從下往上推。直到推不動的時候,拇指所在的位置便是足三里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位,可疏風化濕,主治胃痛、咳嗽氣喘、失眠、下肢痿痹。每晚睡覺前,可用指腹適力按摩該穴位五分鐘左右。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