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連著腸道,不可能亂摳!會肚子痛”
“嚴重潔癖拼命洗肚臍眼,五年不到患上肚臍癌”
……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摳肚臍的小怪癖,小艾在網絡上看到了不少說法,小時候家里的長輩總是教育我們肚子不能亂摳,不然會生病,可是總有人看肚臍里的“泥”不順眼,覺得不清理就不衛生,肚臍究竟需不要清理呢?
一、肚臍是怎么來的,其實它連接的不是腸子
每個人都擁有肚臍眼,但它們的形狀卻千姿百態。不少人疑惑,肚臍眼是怎么來的?它到底通向身體何方?
肚臍眼其實就是每一個胎兒從媽媽肚子里出來時,所留下的“疤痕”。寶寶出生時,為了少出血,護士會用夾子封住臍帶兩頭,然后剪斷,一截“臍帶”的殘端會留在寶寶肚子上。幾個小時候,這段殘端會漸漸萎縮、變黑,在出生的一周后,就會自行脫落,肚子上就會留下一個“洞”。
為了修補“洞口”,寶寶身上的皮膚會慢慢從兩邊到中間生長,此時“洞”里同樣也在默默的長出新的組織,把洞口給“填上”,又過了一兩個星期,在細胞組織的努力下,“洞”補上了,也就是我們的肚臍眼。
肚臍連著腸道嗎?
事實上,肚臍并不直通腸道,它更像是一個“死胡同”,緊挨著腹膜。肚皮的主要結構依次是皮膚、筋膜、肌肉及腹膜等,但肚臍則沒有皮下脂肪和肌肉,因此它最靠近腹膜。
二、經常摳肚臍,會導致肚臍癌?
肚臍由于有層層褶皺,非常容易“藏污納垢”,有人發現肚臍有“臟東西”就會想去摳它。經常摳肚臍,會導致癌癥嗎?
首先來了解一下,肚臍會得癌癥嗎?
會的!但發病率非常低,大多數是轉移性的。這種肚臍上長腫瘤,又叫“瑪麗約瑟夫修女結節”,是由瑪麗約瑟夫修女首先發現的。當時她發現一些胃癌患者肚臍上會出現奇怪的結節,而且有這些癥狀的患者,往往死亡率較高。
其實這個結節就胃部腫瘤轉移到臍部的腫瘤轉移灶,臍部是腹壁最為薄弱的器官,又有著豐富的血液,所以發生了腫瘤轉移。
摳肚臍會導致癌癥嗎?
摳肚臍致癌的情況非常非常罕見的,遼寧省腫瘤醫院內科主任百維君表示,肚臍其實非常脆弱,不要經常用手、指甲去摳,長期慢性的刺激,可引起肚臍炎癥反復性發作,從而引起細胞突變,從而誘發腫瘤。
三、經常摳肚臍里的泥,會有什么后果?
肚臍里的“臟東西”究竟是不是“陳年老泥”了?對于這些“臟東西”是否需要經常清潔?
我們肚臍眼中看到那些泥般物質,確實有一部分來自于外界的灰塵,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污垢,積蓄在肚臍的褶皺上。但除了灰塵,這些“泥”還包括皮膚新陳代謝過程,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以及汗液等物質。
如此,肚臍豈不是很臟?
一般來說,肚臍眼是不需要經常清洗的。確實肚臍內含有的細菌種類較多,但這些細菌80%是無害的皮膚寄生細菌,并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反而若是經常清洗,可能會對肚臍產生刺激,從而造成這些危害:
1、肚子痛
肚臍非常薄,幾乎沒有脂肪,很靠近內臟,如果摳肚臍的力道太大,可能會直接刺激到內臟,從而引起肚子痛、腹瀉等情況。
2、感染發炎
肚臍皮膚嬌嫩,如果摳破了,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引發炎癥,而且肚臍毛細血管比較豐富,很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部位。
四、肚臍出現這些癥狀,有可能是疾病或者癌癥的預兆
肚臍是人體表面特殊的存在,臨床發現,肚臍的一些形態變化,很可能是身體健康狀況的暗示。
1、肚臍眼長了一個腫塊
上文提到肚臍長出結節(瑪麗約瑟夫修女結節)是腫瘤轉移引起。這種結節一般質地較硬,為白色、紅色或藍紫色,表面可有潰瘍或壞死,形狀通過為不規則,一般直徑小于5厘米,通常為無痛性結節。
目前已知的瑪麗約瑟夫修女結節的原發腫瘤中,常見于胃癌、其次為卵巢癌、結腸癌、胰腺癌。
2、肚臍周圍痛
人體肚臍周圍與小腸或胰腺神經感應通路相連,一旦肚臍周圍有疼痛感,很可能意味著小腸或胰腺存在病變。
3、肚臍凸起忽然明顯
如果肚臍突然改變形態,向上延長凸起,呈現頂角在上的三角形,則表示胃、膽囊功能等不佳,如果存在肝腹水,腹部隆起,也會導致肚臍凸起比較明顯。當然了,一些比較胖的人,肚臍也凸起也會比較明顯。
綜上所述,肚臍就是我們出生的一個疤痕,它不會通向于身體內部。雖然肚臍可摸、可清潔,但一定要注意力量,否則容易刺激靠近肚臍附近的器官,引起身體不適。
參考資料:
[1]《孩子再問:肚臍眼怎么來的,你就這么回答他!》.健康時報.2017-12-24
[2]《肚臍:請你不要用力摳摳!摳了也別聞~》.廣西疾控.2022-03-1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