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筆者總能在微博,刷到很多關于宮頸癌的消息。
在過去,這類癌癥始終被看作是中老年女性的“專利”。其發病年齡,通常以40至50歲以上者居多。但,最近幾年,宮頸癌卻出現了日益年輕化的趨勢!或許,這也是它頻頻出現在熱搜的原由之一。
據國內某知名醫院提供的數據顯示,該住院的宮頸癌患者年齡,大都在26至35歲之間,并且多是已婚女性。
其中,還有年齡最小者:15歲。這比10年前的發病年齡,更是提早了將近10年。
那么,宮頸癌為何轉變為年輕人的“專利”?十幾歲的青少年又是因何種原因“招惹”這種惡性腫瘤呢?其實,宮頸癌的發生,可以大致分為兩類。而這兩類,也都能提前做好預防,大大降低女性的患病風險。
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20歲以前結婚或者發生過性行為的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在1.58%左右,到了21歲以后結婚或者發生性行為的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病率便下降到0.37%!很明顯,前者的發病率是后者的4倍。
這個數據一下子讓筆者想起,早在140年前就有人觀察到,修道院的修女其子宮頸癌的發病率遠低于已婚婦女。
這亦從另一角度說明:子宮頸癌與性生活的關系。性生活開始的年齡愈小、性伴侶愈多、以及性生活愈頻,其發病率也自然愈高。
這類情況,在臨床上其實并不鮮見。但來求醫者,我們一般不會追根詢問。其一,有些原因患者本身不好開口;其二,對患者本人,也有傷自尊。
前段時間,有位四川的年輕女性呂小姐,來到門診。她表示,剛結婚不久,自己便被確診患有子宮頸癌。筆者觀察,小呂的面容雖不錯,但與同齡者相比,卻明顯憔悴!看著她深凹進去的兩個眼眶、眼周發黑,推斷此人肯定長期嚴重睡眠不足。小呂不好意思正視我,我也無須多問,心中自有定數。
筆者從心理、身體兩方面,同時“下手”。面診時,好生安慰、鼓勵其振作精神、勇敢面對,一定可以獲得不一樣的精彩生活。隨后根據目前患者的精神狀態,叮囑不能再熬夜。
每晚十點半必須躺在床上。若難以入睡,可在睡前聽曲放松神經的歌曲,幫助入睡。隨即,為其身體狀況,辨證施治,調配適合她的中藥方!相信一段時間的“內外”調理,這位女性定能走出困境,開啟全新生活。
年輕女性確診子宮頸癌也并非都與此有關。過多的食用補品(富含雌激素的雪蛤)、油炸高脂的垃圾食品、以及高蛋白食品也都會使初高中生、大學生遇上這類腫瘤。
因此,不管乳腺癌也好、宮頸癌也罷,如果確診癌癥,首要“思考任務”便是怎么更好地生存下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