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的發生與我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慣都息息相關。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美國新發的癌癥病例中,有近8萬例患者的癌癥發生與他們日常的飲食有關。那么究竟應該怎樣吃才能降低患癌風險呢?近幾年,全植物性飲食(素食)和生酮飲食備受矚目,我們一起來了解。
什么是全植物飲食和生酮飲食?
全植物飲食(WFPBD)強調多吃植物類食物,比如全谷物、水果、蔬菜、堅果和豆類等,不吃或少吃肉類、魚類、乳制品等動物性食物。這種飲食方式得當的話,也可以提供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并且增加了膳食纖維和植物營養素的含量以及丁酸鹽的水平,同時降低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的水平。
有數據表明,全植物飲食能減輕體重、減少炎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癥的發病風險。
全植物飲食的食材,來源攝圖網
生酮飲食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以脂肪和蛋白質作為主要的營養來源,而摒棄碳水化合物。通常以肉類、乳制品、魚、油、雞蛋、堅果和非淀粉類蔬菜為主,攝入非常低的碳水化合物(低于5%卡路里,大概每天少于40克),其中75%的能量來自脂肪,另外20%的能量來自蛋白質。這樣的飲食會促進脂肪酸產生酮體,通過增加β-羥基丁酸鹽水平發揮潛在抗癌作用。
哪種飲食能防癌?
從預防癌癥這個維度看,有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植物性飲食能降低癌癥發病風險,比較典型的是降低腸癌的發病風險。
關于生酮飲食的防癌研究,目前沒有長期的流行病學證據。但有一些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表示,如果長期堅持植物性食物含量低的飲食習慣,會導致患癌風險增加。有研究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較高的死亡率相關,特別是平時喜愛吃動物肉類蛋白、動物脂肪的群體。
生酮飲食主要的食物類型,來源pexels
也正是由于上面的這些研究,美國癌癥研究協會/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推薦多食用全植物性食物,限制食用含糖飲料、高度加工食品、精制谷物、紅肉、加工肉等。
圖、與生酮飲食相比,植物飲食抗癌途徑更多
營養會通過多種機制在癌癥預防、治療里發揮作用,全植物飲食和生酮飲食可能有一些共同的機制。如上圖所示,相比生酮飲食,植物飲食可能涉及到更多的途徑和機制來抑制癌癥。
兩類飲食與癌癥的關系
如果病人確診了癌癥之后,調整飲食習慣會發生什么呢?在一項名為KETOCOMP的研究里,與遵循標準飲食習慣的病人相比,堅持生酮飲食的29名乳腺癌病人最初發生了脫水,總體重和脂肪量減少。在一項針對前列腺癌的患者隨機研究里,全植物性飲食可顯著減輕病人體重。
堅持生酮飲食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有變化,而且血脂也會異常。相比標準飲食,全植物性飲食顯著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也降低了總膽固醇的水平。目前尚不清楚如果長期堅持生酮飲食,病人是否會持續出現體重下降,疲勞逐步增加的情況,這樣會影響惡液質的發生概率。
有研究表明,纖維的攝入越多則患癌風險越低,這個是全植物飲食的優勢。接受PD-1抑制劑免疫治療的黑色素瘤病人,如果膳食纖維攝入的比較多(每天20克),在沒有使用益生菌的情況下,他們對PD-1抑制劑治療的應答效果好,無進展生存期也更長。這個研究結論在動物模型中也獲得了證實。
兩類飲食與相關炎癥的關系
全植物性飲食與較低水平的氧化應激反應相關,也具有較低的炎癥。植物飲食里有類黃酮類的化學物質,習慣性攝入類黃酮可以降低癌癥相關的死亡率。
盡管數據有限,但是一些研究表明生酮飲食會促進炎癥,如C反應蛋白增加。
全植物飲食與生酮飲食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通過不同的機制增加短鏈脂肪酸,進而發揮相應的抗癌作用。植物性飲食會增加丁酸鹽,生酮飲食可能會增加腸道微生物組中耐受膽汁的微生物。
一些動物模型的研究表明,生酮飲食可能具有抗腦腫瘤的潛力,但這個仍然在等待明確的人體試驗證據。此外有限的數據表明,生酮飲食會增加特定癌癥的治療效果,但仍然需要相關證據證實。不過生酮飲食比較難以堅持,在進行干預下患者的完成率從45%到75%不等,這會顯著影響研究結果。
結論:全植物性飲食降低患病風險
盡管有證據表明,飲食與癌癥的發生和發展相關,也可能影響了癌癥的相關死亡率,但現在的證據僅僅支持植物性飲食來進行癌癥的預防和控制。全植物性飲食是普遍推薦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不僅會降低癌癥風險,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風險。
目前支持生酮飲食來預防和治療癌癥的數據很少,關于生酮飲食在腫瘤中的作用,我們會進一步留意最新進展,第一時間為大家進行報道。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