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先生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部門經理,因為長期應酬,飲食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生活大,身體經常不舒服。上周,肖先生因為反復便秘腹瀉一個多星期,到醫院檢查,結果卻被檢查出直腸癌。
因為腫瘤距離肛門只有3cm,屬于低位直腸癌,醫生委婉告知:可以手術,但可能無法保肛。
得知結果的肖先生不死心,輾轉多家醫院,但都得到了同樣的回復。而由于病情越拖越嚴重,肖先生不得已又回到了第一家醫院進行切除手術。
“為了活命,我只能掛上糞袋!”肖先生接受手術后,雖然病情得到控制,但處于對糞袋的抗拒,仍舊抑郁寡歡,終日陷入悲傷情緒中。
一、得了直腸癌,一定得掛糞袋嗎?
“糞袋”也被稱為造口袋,是用來收集從腹部造口排出來的尿液或者糞便的袋子。部分泌尿系統疾病患者或者腸道疾病患者,需要進行消化道改建,在腹部開口代替肛門等來進行尿液、糞便的排放。患者需要將造口袋掛在身上,就意味著將屎、尿代謝物也隨身攜帶了,難免會產生臭味,引起尷尬。
那得了直腸癌,一定要掛糞袋嗎?
以往醫學技術相對不發達,直腸癌患者能否保肛,只取決于腫瘤與肛門的距離。但近幾年隨著機器人、腹腔鏡等新設備的投入,醫生們保肛的技術能力有所提高,肛門與腫瘤的距離已經不再是決定性因素了,可通過很多手術來實現最大化的保肛。
患者能不能保肛,不單單要看腫瘤與肛門的距離,還要看腫瘤分期與術前肛門功能狀態等因素。
二、能不能保肛,關鍵看兩個因素
1、腫瘤的分期
腫瘤的分期,主要是看腫瘤侵犯的深度,對于直腸癌患者來說,保肛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把腫瘤清除干凈,一般醫生會用直腸全系膜切除術來治療腸癌,但這個手術是有切除范圍限定的,對于分期早、侵犯深度淺的腫瘤無需犧牲肛門,而分期晚、侵犯深度深的腫瘤,就可能需要擴大切除范圍,犧牲肛門了。
2、術前肛門功能狀態
除了腫瘤的分期之外,術前肛門功能狀態也很重要,直腸癌如果處于低位或者超低位,那在切除的過程中就可能損傷到肛門結構以及肛門功能。如果是肛門功能不全的人,如果一味保肛可能會引起一些無法控制的肛門癥狀,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這類人不建議保肛。如果是肛門功能正常的年輕患者,想要保肛的話,可能對生活的影響不大,可以嘗試保肛。
不過,鄭州市中醫院腫瘤血液科主任曾寶珠提醒,患者千萬不能盲目追求保肛,若不考慮實際病情,為了保肛而不將腫瘤切干凈,很可能導致癌癥復發,不利于長久持續的治療。
患者要有端正態度,需謹記“生命第一,功能第二”,理性看待造口,其實術后如果能做好護理措施,不少人的生存期都可達10年以上,且生活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三、直腸癌預防大于治療,5個信號希望你能早發現
直腸癌的預防遠大于治療,與其等到癌癥找上門再去治療,不如早點做好預防,一旦發現腸癌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定要盡快就診排查。
由于結直腸癌發展緩慢,時間可達8-10年,因此有著“笨癌”的稱號。人民衛生出版社副總編輯楊晉指出,在眾多的癌癥中,結直腸癌可防可控,是最有篩查價值的一種癌癥,只不過我國結直腸癌的早篩情況并不理想。
據統計,有97%的結直腸癌沒有做過腸鏡檢查,83%的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腸癌的“早診早治”十分關鍵,因此,一旦出現下面一些信號,一定要警惕腸癌來襲。
1、腹脹、腹痛
部分腸癌患者由于腸道功能出現異常,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等癥狀。
2、大便帶血
腫瘤靠近肛門位置,大便與腫瘤摩擦可能會出現便血現象,要與痔瘡區分開。一般來說,痔瘡引起的便血為表面帶血,不與糞便混合,更沒有粘液存在,顏色多為鮮紅色;而直腸癌的便血癥狀,多為暗紅色,與大便混合在一起,可能伴有黏液,為粘液膿血便。
3、大便形狀改變
隨著腫瘤的增長,可能會擠壓糞便,出現大便變細、排便疼痛等癥狀。
4、大便次數增多
好端端的大便次數增多,而且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也可能是腸癌在作祟。
5、大量黏液分泌
腸道腫瘤或者炎性病變,可能會引起大量的黏液分泌,導致粘液便出現。
發現上述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盡快就診檢查,可通過肛門指檢或者腸鏡檢查來篩查。據統計有70%的直腸癌屬于低位直腸癌,依靠簡單的肛門指檢就能確診,因此一定要重視肛門指檢。
而日常預防腸癌,也要重視定期檢查,臨床建議,普通人群,40歲后即使無癥狀也建議做一次胃腸鏡檢查,高危人群則應該提前檢查。
總結:腸癌作為一種“笨癌”,發展比較緩慢,是可防可控的,一旦出現腸癌相關的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盡快就診排查,一般可以通過肛門指檢、腸鏡等來篩查。至于確診了腸癌能不能保肛,還要看腫瘤的分期與術前肛門功能等來進行評估決定,時刻謹記“生命第一,功能第二”的原則。
參考資料:
[1]《三分鐘學會“造口袋”更換!》.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2021-04-16
[2]《直腸癌總是悄無聲息?這些“報警信號”不容忽視》.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22-06-1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