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癌癥后,不化療反而活得久?
小艾最近在網上看到; 一條新聞,美國人Norma已經90歲了,老伴因癌癥去世,僅僅2周,Norma也被確診出癌癥,醫生建議她做化療。然而經歷過老伴治療時的痛苦,Norma并不想重蹈覆轍,所以堅持自己的想法,決定用余下的時間好好看世界。
這一年,在家人的陪伴下,一家人開著房車,帶著狗狗,走遍了美國各大角落。Norma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后一天來活,不僅體驗了很多的“第一次”,還在旅途中結交了不少新朋友,嘗遍了各種當地美食,管它高不高熱量,只要好吃就行。除了美國,Norma還去了挪威,到了中國,這一路她并沒有感覺到病痛,反而覺得自己身體越來越輕松。
一年后,Norma再次檢查身體,發現癌細胞不僅沒有惡化,健康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身體已經沒有癌癥跡象了!
高齡患者患癌選擇不治療反而更好?老年人患癌,到底應該怎么選擇呢?
一、化療和不化療哪個活得久?
化療的主要原理是通過細胞毒類的藥物去損傷癌細胞雙鏈DNA復制的功能,通過化療技術雖然可以將和腫瘤細胞快速殺死,但因為不辨敵我,同時也會殺滅我們體內的一些正常細胞,因此也被很多人詬病。
化療和不化療,究竟哪個更有助于延長壽命?
發表在《肺癌》上,一項超大型回顧性人群數據分析,研究納入2004-2014年十年間全美各大醫院確診的25萬多名晚期肺癌患者,其中包括33352名年齡在80歲及8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結果發現,拒絕接受治療的高齡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總生存期只有2個月,而那些選擇接受化療的病友中位總生存期是8個月,相差4倍。
通過統計學分析,積極接受化療,可以讓高齡晚期肺癌患者1年生存率翻3倍。也就說,主要身體條件和經濟能力允許,高齡患者仍可通過治療獲得較長生存期。
二、老年人真的不適合化療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化療一般有三種目的:
1、根治治療
部分對化療敏感的癌癥,如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絨毛膜癌、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等,可通過規范的化療,就能治愈惡性腫瘤。
2、輔助治療
手術前開展化療,可以使腫瘤縮小降期,消滅潛在的癌細胞,從而提高手術根治度, 降低腫瘤復發轉移的風險。術后開展化療,則可以殺滅手術后看不見的“殘兵”,以達到預防癌癥復發和轉移。
3、姑息治療
對于大部分晚期腫瘤患者,癌細胞已出現全身轉移,此時最佳方案就是通過姑息性化療來控制腫瘤的發展,從而延長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毒副作用耐受性差,但并非不能化療,重點在于評估身體狀況,這就需要醫生通過專業的角度充分評估化療對病人的利弊,如果需要化療,可以通過選擇副作用小的藥物、減量使用、單藥使用等方式來幫助老年患者順利渡過化療。
當然了,如果患者身體情況太差、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如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等)、經過多次化療以及產生耐藥且經過化療方案仍無任何改善,這些情況就不適合化療了。
三、重點提醒:兩種癌癥一般不需要化療
1、前期癌癥
越早期的癌癥,癌細胞越局限于原發病灶處,尚未出現擴散、轉移的情況,通過手術切除即可,無需動用化療手段。
2、對化療不敏感的癌癥
化療手段主要針對較敏感的癌癥,對于比較遲鈍的癌細胞,比如甲狀腺癌、腎透明細胞癌等無法對化療藥物產生反應,不僅不能殺死癌細胞,反而會使大部分白細胞等正常細胞凋亡,得不償失。
當不適合化療時,盲目的增加化療次數和范圍,對患者生活質量、身體狀況、經濟壓力都帶來嚴重影響,甚至會讓患者產生負面心理情緒,進一步加重病情,加速死亡。
化療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辯證看待它的作用和副作用,謹慎使用,不濫用也別盲目拒絕,聽從專業的建議,尊重患者的選擇。
參考資料:
[1]《九旬老人癌癥確診拒絕治療,說了ー句話,醫生都驚了!》.沈陽晚報.2019-04-10
[2]《高齡患者能否積極抗癌:區分病情,這些情況“無為而治”更合適》.咚咚腫瘤科.2021-05-06
[3]《化療是啥?》.天津市南開醫院胃腸外一科.2020-07-02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